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三角洲平原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和洪泛平原微相,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并系统地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描绘出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结合实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是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2.
余海洋 《内江科技》2011,32(5):157-158
长岭坳陷腰英台地区在青一段和青二段沉积时期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以西南方向为主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分支河道经本区延伸到湖盆中心,砂体的厚度较薄,自西南向北东方向有减薄趋势,甚至尖灭,研究区青一段、青二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区,也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青一段、青二段时期沉积微相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时期主河道发生变迁,物源方向西移,不同砂组平面上物源和水道明显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3.
张江江  王伟锋  冯学谦 《内江科技》2010,31(5):114-114,115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33断块沙二下亚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分支河道侧翼、分支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决口扇、远砂坝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本文分析了沉积微相类型对砂体发育与展布控制作用,及砂体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王江波  何曼如  杨强 《内江科技》2011,32(7):139-140
本文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地层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长6砂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储集砂体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内。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岩心观察,结合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对该区进行了沉积相特征研究,指出受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不同体系河流的控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沉积微相。通过砂地比的计算,勾绘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以及分流间湾等微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表明自长8油层组早期至长8油层组晚期,该区经历了湖进过程,同时依据对主分流河道的确定,厘定了河流的走向,对沿主河道厚砂体布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集油田阜二段沉积时期为开阔的滨浅湖区,滩坝砂体发育,并发育生物滩和生物层;障壁砂体向岸一侧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但由于供屑能力较弱和波浪及岸流的作用,在河口地区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体系,而表现为浪控河口湾性质。浪控河口湾相进一步分为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滩坝、碳酸盐滩坝、裂流水道等砂体微相,其中碎屑滩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  相似文献   

8.
刘照辉 《内江科技》2011,32(2):140+197-140,197
辽河油田东营组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属于鸟足状三角洲沉积模式。依据沉积标志将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三种沉积微相类型,本文对不同相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相带与油层出砂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东营组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而决定了不同相带油层的出砂规律,其中河道间砂出砂最重,累计出砂与时间呈乘幂关系;其次是河口砂坝,累计出砂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水下分流河道出砂最少,水洗5~10年后,累计出砂量与时间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恩  李维锋  张宇坤 《内江科技》2010,31(4):103-103,88
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油气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重7井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发育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问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局部被断层遮挡,储层物性和舍油气性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通过对沉积微相和油气分布的研究,可以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魏三妹  吴剑 《内江科技》2010,30(1):96-97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构造概况、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清了辽河油田台一块Es1Ⅱ和Es1Ⅰ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得出研究区该时期存在双物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描述,利用岩相和测丼相等标志研究沉积微相类型,确定了工区主要为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划分为5种亚相、10种微相。在单井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资料及砂体厚度统计数据,说明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展布规律。研究表明,砂体主要发育于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中;垂向上,自下而上为一次湖退一湖侵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鄂尔多斯盆地新窑区,按照沉积旋回对主力油层逐级细分对比,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明确了长4+5储层砂体成因类型,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共3种沉积微相。通过基础沉积图件的编制,明确了2个细分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这为下一步注水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涠西南凹陷涠洲B油田涠二段Ⅳ油组为油田开发的主力油组,通过钻井取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涠洲B油田W_2Ⅳ油组主要为浅水环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辫状河道、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应用高分辫率层序地层理论,将涠洲8油田W_2Ⅳ油组划分为2个中期半旋回、6个短期半旋回,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在格架内进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选择砂体较为发育的ssc3和ssc6两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及砂体展布图,摸清了砂体展布规律,以明确油田开发调整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博兴洼陷小营油田沙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玉新 《内江科技》2010,31(6):51-51,61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博兴洼陷小营油田沙二段的地层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标明,沙二段为湖泊三角洲相,属东营三角洲向西的偏浅湖沉积体系,缺少水下分支河道沉积,多为末端砂及席状砂,局部时期发育河口坝。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特征,新场须四下亚段可划分为TX48、TX49、TX410三套砂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的粗碎屑沉积,其中砾岩、砂砾岩属超致密储层,砂岩主要为致密储层,天然气产出须裂缝沟通,砂岩为储集空间的主要提供者但不发育裂缝,而砾岩发育。因此,用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难以描述有利储集体,需细化微相。根据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电性等识别标志,将其分为砾质、砂砾质以及砂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微相。通过地球物理技术的精细刻画,揭示研究区北部、中部储层沉积微相以三角洲平原砾质、砂砾质以及砂质分流河道为主,而往南以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微相为主,细化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可为后续的储层储集性能的研究及储层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陶麟 《内江科技》2010,31(5):109-109,145
车排子凸起位于住噶尔盆地西北缘,主体走向为北西一南东至东西向。沙湾组与下伏古近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总体呈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由厚变薄至尖灭,在东南部可迭400m以上。车排子地区沙湾组主要发育低位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两大沉积体系组合: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细分为两个微相:辫状河道和河道间湾)和前缘(细分为四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问湾、远砂坝和滑塌沉积),湖泊沉积体系主要是滨浅湖亚相沉积(又可以细分为砂滩、砂坝和滨浅湖泥)。  相似文献   

17.
张文明  李德鹏 《内江科技》2013,34(3):143-144
受来自西北的近源物源的控制,欧利坨子地区沙三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沙三上段沉积时期则形成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在此沉积背景的控制下,沙三上亚段扇中亚相以及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砂体成为主要的储层,其储层岩性特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粒间扩大孔和晶间孔等,微裂缝发育差,储层物性特征以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沉积为最优,其次扇中砂体,最差为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间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以岩心资料为主,结合测井资料、储层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分析了该地区沉积相的类型及特征,认为高家沟-青阳岔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沉积相是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有分流间湾、分流河道和天然堤三种沉积微相,工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表明该区储层砂体以分流河道为主,是主要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为陆相断陷湖盆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渊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浅滩、分流间薄层砂、分流间洼地、河口坝5种微相类型;古地形、边界同生断层和湖平面的变化是署一区杜229块扇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牛心坨地区处于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北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从已知井油气显示井段及岩心来看,冲积扇和近岸水下扇的储层以扇中辫状水道砂体为主,该相带的砂体分选较好,泥质含量较低,且有良好的储集物性,易富集油气;扇三角洲的储层以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