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隐私权与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已得到了我国宪法的间接保护.但是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立法目的和本质的固有矛盾,造成知情权与公共官员隐私权的冲突、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同时我国当前有关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方面基本法律的缺乏,导致现实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调节无标准可循,无法可依.协调和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应该确立权利协调一致、实际恶意等原则.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隐私权与知情权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学生受纪律处分的记录属学生个人隐私,随意公布处分决定是对学生隐私权的侵害。是否公布处分决定是知情权与隐私权、公权与私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表现。寻求公布与不公布之间的边界,要从尊重人格原则、公利优先原则、价值衡量原则、最小侵害原则等方面作宏观把握,还要从尊重学生隐私、建立健全制度、改进公开方式、提供权利救济等微观层面去操作。  相似文献   

3.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制度反腐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保护官员的合法财产。但长期以来,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始终局限于公布单个政策性文件,而迟迟未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因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确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面临着诸多困难。用制度变迁理论的观点去看待并解释现阶段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障碍,并得出以下结论: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内在价值冲突,法律地位较低,政策文本本身的缺憾,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改革的潜在风险较大,监督约束机制不足等是影响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制约因素。基于此,寻找可以有效化解困境的未来发展路径,为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尽快完善和最终确立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博作为反腐的新形式越来越受到政府、媒体和学者们的密切关注.正是因为微博自身特殊的运行机理以及民众对于腐败行为零容忍造就了当前微博反腐的激亢.然而究其本质,“微博反腐”不过是“反腐微博”,微博反腐具有偶发性、挂一漏万,反腐信息同样适用丛林法则.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博弈是微博反腐的致命伤,被誉为“反腐利器”的微博并没有媒体宣传那般神奇.只有弱化举报的不实追究,强化调查结果公开,让渡官员的隐私权,保障民众的监督权,推进财产公示制度,治腐才能真正提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隐私权、知情权的含义及法律保护.在分析隐私权与知情权产生冲突的原因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的基础上,提出正确处理好这两种权利关系应遵循社会政治、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权利协调原则、人格尊严原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在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在现行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的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要想实现完善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还面临着许多的障碍,只有彻底消除影响财产公开制度法制化的因素,才有望使我国成为财产公开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知情权与隐私权应是公民的两种基本权利,但其冲突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如何避免二者的冲突,维护二者的平衡,就必须对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严格掌握解决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与平衡的原则,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公民人身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作为一项人格权,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隐私权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与知情权的冲突也越来越多.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公权利和私权利之间的矛盾.对隐私权的保护应该遵循向社会公共利益倾斜的原则,平衡利益、知情同意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分析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隐私权与公民知情权、网络监督权等其他权利的冲突,提出相关的建议,实现在网络反腐情况下对政府官员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是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普通人物隐私权的保护存在差别。本文认为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应该特殊保护,应该在保护其核心隐私的基础上对其隐私加以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特殊保护的五条原则: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保守国家机密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职务适应性原则、公开场所原则。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东海争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东海争端,是指中日两国围绕能源安全在国际法领域展开的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争夺和较量。在东海争端中,中国主张公平原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延伸原则。自然延伸原则在适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具备坚实的国际法文本依据、地理法律事实依据、国际司法判例依据。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原则不过是一种简便的划界方法,并不具备国际法原则地位,因此,日本无权将中间线原则强加给中国。  相似文献   

12.
关于涉外经济法的定位,归纳起来,学界有六种理论,即独立独门说、国内经济法组成部分说、国际经济法组成部分说、国际私法组成部分说、国际商法组成部分说和民法组成部分说。本文首先介绍该六种理论的基本观点,而后对其中的五种观点一一展开质疑,最后提出涉外经济法的归宿是国际经济法,并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国际法的本质,对我们认清国际法存在的根源、内在形成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国际法的本质就是各国(或国家集团)之间基于实力对比对全球利益进行保护、协调与分配,冷战后集中体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相互斗争与相互妥协。  相似文献   

14.
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问题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国际法能否被国内法适用以及国家是否能够援引国内法来作为其不遵守国际法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私法的国际法和国内法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国际私法的属性存在激烈论争,有国际法论、国内法论和二元论观点。确定国际私法兼具国际法和国内法性质,不仅有利于统一的国际私法的出现与完善,而且走出了传统误区,在国家主权和国际秩序之间最终找到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跨国交易的兴盛,跨国证券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证券交易的冲突规则亦显得异常重要。作为有价证券的典型代表,股票历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涉外股票转让问题更是国际投资者关注的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的出台对于弥补国内尚无有价证券法律适用问题统一立法的缺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依然无法切实解决涉外股份转让问题。因此,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与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试分析涉外股份转让法律适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律至上是人类法治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和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现实需要;是法治社会中协调各种利益的需要;是维护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研究应注重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研究缺乏实证使得国际法不像“法”,且影响其结论的可信性。中国国际法研究之所以缺乏实证,原因在于国际法体系不够完善、传统学术方法的影响及实践资信透明度不够。对于普通研究者而言,加强国际法的实证研究不妨从法条和案例的深度分析开始。  相似文献   

19.
与国内法相比,国际法是一种弱法,但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自身的发展使国际法从各个方面表现出由弱变强的趋势。然而,不论国际法如何发展,国际社会的固有特征决定了国际法的运行不可能取得像国内法一样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法国合同法改革的三部草案表明,在修订《法国民法典》的工作中,合同法基本原则法典化的呼声颇高。受适当限制的合同自由原则、合同强制力原则、善意原则三项原则可以被认为是改革后的法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其中,善意原则的内涵与适用,将在法国法上得到不断的壮大发展。基本原则的法典化将为法国法官更主动地对合同进行审查与评价提供规范依据,在比较法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