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按照学习成绩把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对优等生、后进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中等生几乎被老师忽略了.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纪律、活动、能力等都居于中游的学生.每一个班级中等生的比例是最高的,他们成绩的好坏对班级的影响最大.按常规,教师带好一个班级的习惯做法是“抓两头,促中间”.但两头用的精力过多,中间的这部分也就容易被忽略.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 ,最终形成有利于学生个体潜能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 :在同一教育措施影响下 ,学生在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质上 ,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依据学生学业成绩和品德达成的状况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3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中等生的身上 ,认为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大多数 ,一项教育指标 ,中等生达到了 ,优等生和后进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本无可厚非 ,但从现代教育最优化和因材施教的角度看 ,这种教…  相似文献   

3.
一位优秀教师向我述说他的教学创新.在他的班级里.学生被化分为三个群体: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老师对待这三个群体学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优等生放、中等生导、后进生扶。中等生和后进生能够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而优等生因为学有余力,老师则充分放手给他们,让他们去接触更高深的东西。对于布置的作业,老师也将其分为A、B、C三类,每类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等级相应选择完成。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教育中,学生自然而然分为“优等生”和“后进生”。“优等生”往往经教师稍加指点便立有起色。相对而言,“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较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些许特别之处,授课教师一再反复强调,他们却屡犯同样的错误,某种程度上让授课教师喜欢并关注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作为教师,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尊重后进生的人格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习惯把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称为"优等生",而与其相对的则是"中等生"和"后进生"。一般说来,教师大都认为"中等生"潜力无穷,"后进生"令人头疼,往往习惯于关注这两个群体,把他们作为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上,优等生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表现突出,理所当然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后进生则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也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中等生因为两者都不突出,则容易成为教师忽视遗忘的对象.长此以往,中等生习惯静坐于课堂中,表现平平.而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的人数最多,成绩波动也明显,既可上升到优等生队伍,也可下滑到后进生行列.因此,如何促进中等生的正向转化,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一线教师解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激活的入手点--打破心理定势 1.正视差异,改变"配角"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关注中等生的发展,前提是了解每一位学生,正视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中诸多因素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差异.班级里存在着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并非要求我们把它拉齐扯平,他们都是课堂中平等的主体,我们追求的是让中等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无视差异势必会造成"一刀切"、"齐步走",挫伤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引导中等生正确认识自己与其他群体的差异,特别是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以此悦纳自己,不再活在优等生的光环的阴影下,消除"配角"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施行,其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开始面向全体,也逐步渗透到每位教育者的心中。以前教育工作者采用的是“重点培养优等生、辅导差等生、过分忽略中等生”的教育方式。正是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课堂中经常出现如下现象:优等生思维活跃、成绩优、表现佳,由此成为教师的“宠儿”;而后进生则由于学习能力较差,会受到教师的注意与帮助;中等生则由于学习成绩一般而被教师忽视。  相似文献   

9.
爱生的学问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经常听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真是琢磨不透。老师爱生如子,倾注心血,给优生优待、后进生特殊关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优生骄心日重,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后进生“不领情”,反师道而行之。总之,爱心无数换不了学生一颗真诚的心。在叹息爱心被学生亵渎的同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教书育人岂止是一个“爱”字?教师首先要深化对学生的认识,不能把他作为特殊的学生,存有怜悯和放纵心理,人为地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设立屏障,而应该与其他学生一样一视同仁,这样就避免了优等生凌驾于其他学生之上,后进生自卑感重甘为…  相似文献   

10.
周婷 《华章》2012,(28)
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后进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类伤害不容易被意识到:当教师过多地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时,对中等生的冷落就是教师在无意识当中对中等生的一种伤害。本文以教育心理学和新《课标》为基础,分析教育教学中教师忽略中等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三个解决策略: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中等生的主体意识;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注重训练的有效性,改善中等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被科任教师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也是“两头”的学生,而很少有“中等生”。美国教育家称中等生为“灰色儿童”真的很贴切。中等生学习成绩中等,一般都很遵守纪律,所以教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期不受人注意的中等生会变得自卑、懒散、没有进取心。他们是最渴求关爱的,甚至于有学生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不惜做出违反纪律、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所以,教师要针对中等生的不同心理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科任教师在刚接到一个班级时,往往会"理所当然"地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这样一来,在他们的课堂上,优等生越看越喜欢,"后进生"横看竖看都不入眼!可是,这些老师是否想过,其实越是"后进生",他们的内心越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长此以往,常常会导致"后进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来宣泄内心的不平衡,课堂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钱彬彬 《成才之路》2011,(14):12-I0008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已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使我们老师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精心培养优等生和耐心教育后进生上了,遗忘了中等生的教育。从而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教学局面。殊不知,这所谓的“中间”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大多数,是整个班级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学习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原因,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全面清楚地了解他们,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真切关注他们的发展,绝不能听之任之.漠然置之。  相似文献   

15.
刘庆来 《学周刊C版》2011,(4):136-136
纵观当今小学数学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改革下,生本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后进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每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可能均衡地发展,都存在着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尽管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很多教师都比较关心班中的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却往往忽视了中等生的辅导。其实,教师对中等生的辅导至关重要,是提高班级总体成绩的关键。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发现网络是不错的媒介,在学校可以将精力花在“辅优补差”上,在家休息时间可以通过网络对中等生进行辅导。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他们,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向着优等生的方向迈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这种辅导方式的。  相似文献   

17.
潘孝章 《考试周刊》2012,(43):179-179
教师要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但要关心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关心关爱后进生,给后进生以爱的滋润。  相似文献   

18.
赞美中等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 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尤其是心理、生理还处在健全、发展阶段的孩子。他们敏感而脆弱,特别需要鼓励、喝彩、掌声。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过多的喝彩和掌声给予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这样一个群体。笔者对有关学校某班中等生的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中等生在一学年中没被表扬过,也没被批评过,有的甚至都未被老师的眼神光顾过。他们自认为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对此,他们表现出了明显的无奈。问他们是否想得到赞美,他们中有人说:等我先变成优等生或差生吧。其实,大多数中等生在智力上与优等生不相上下,只是或少了一些积极进取的劲头,或学习方法不够科学而已。因此,我们应对中等生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促进其发展。实践证明,赞美中等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师采用分层方法灵活使用教材、设计教案、制定教学目标和把握教学节奏,注意对体育优等生的“促”,对中等生的“引”,对后进生的“拉”,从而全面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本文从目标分层、训练分层和评价分层三个角度探究中学体育的分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亮 《教书育人》2014,(11):15-15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多数时间关注的是“两头”的学生,对“优等生”是如获珍宝,而对“后进生”可谓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对于“中等生”却往往寡于过问。这种只顾首尾而无暇中间的行为就使我们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现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个孩子。”中等生是班级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心中的唯一。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现状,做好中等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中等生不断进步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