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构思过程,多一些创造意识,少一些迷信权威.本来课堂教学的个体劳动方式给教师个体能力的发挥以很大的自由度,可有些教师却自我禁锢,限定在"权威"的圈子里.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其灵魂在于"创造",教师应像儿童一样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固守已有的经验,应多一份像韩愈"唯陈言之务去"的批判思维,在"拿来"后重新审视,对"权威"多一份理性的思考,然后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出一种个人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方法,只有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让教师多一份艺术性、少一份懈怠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倾听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一、改变教师作为“制度课程”的“代理人”形象,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赫尔巴特主义为代表的传统教学理论,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心,教师似乎具有自主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执行“制度课程”的“代理人”,他们对学生行使着权威却并没有创造出“自我”“,权威”也就沦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心灵世界是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的,而传统的教育教学,首先是一种“授予”,一种“塑造”,一种“传递”,乃至一种“控制”。基于这种观念的教育教学结果,除了捍卫了教师主宰的权威,便是对儿童创造天性毁灭性的打击,屈服于教师或授予“标准答案”的孩子,开始为作文编造假故事,说假话,谈假感想,甚至找出一篇范文,改头换面,张冠李戴,瞒天过海,不难想象,这样的教育教学是如何将儿童活泼的心灵变成一个死寂而荒芜的世界的。学生自我创造的丧失,个性的泯灭,教师的指导缺乏创新意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怎么会写出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作品呢?  相似文献   

5.
一、改变教师作为“制度课程”的“代理人”形象。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赫尔巴特主义为代表的传统教学理论,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心,教师似乎具有自主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执行“制度课程”的“代理人”,他们对学生行使着权威却并没有创造出“自我”,“权威”也就沦为空虚的外壳。主体性作文教学模式则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教师和学生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设计者;课程也不再只是一些教学情境之外的强制执行的书面文件,而是师生在课堂情境中共同创造的一系列“事件”——课程和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因此,在作文的全程里学生始终是主体,他们自然应该最有主人的归宿感。  相似文献   

6.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推动创新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仍跳不出“书本”,教师凭经验而教,学生靠教师而学。在教学的策略上,也过于简单化,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多以“题海”替代学生的“习”和“行”,以加重学生的负担为代价换取教学效果,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来实现教学目标,以同代人的个性的所谓统一规范来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倾向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鲜明的个性,最终就失去了创造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7.
高平会 《吉林教育》2005,(10):35-35
一、优化学生心理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像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就是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几千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充当着“说一不二”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发挥。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充满善意,充满鼓励,只有教师尊重学生,亲近学生,  相似文献   

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一、创设批判性质疑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  相似文献   

9.
一、个性化教学的“活力”,能诱发语文教学课堂的“生机”,从而创造语文教学艺术魅力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特征。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个性有活力,个性更有非凡的想象力。对一些名句所蕴含的哲理,因学生的个性不同,理解自然也就不同。因此,语文教师要大胆实施个性教学,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才可顺利实施课堂个性教学。二、教师的“真实”展示,是孕育“个性”的种子,是培育“个性化教学”的土壤语文教师要实现“个性化教学”,就要做到真实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1.
顾霞 《小学生》2012,(11):14-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调整思路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数学教育教学观念,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模式落实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一、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意识的激发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创设质疑  相似文献   

12.
一、中小学生的自立能力辅导 (一)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美国孩子的自立能力强,源于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性。而我国的传统教育重视“传道”、“授业”、“解惑”,注重教师的权威作用,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是受教育者。“老实”、“听话”、“成绩好”是衡量学生的标准,造就出一批批书呆子,墨守成规,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我们必须彻底改革教育思想和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初中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些人文因素和一些创新精神,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 多被动接受;缺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质  相似文献   

16.
课前思考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彰显个性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那么 ,让学生的思维鲜活起来 ,改变以往“奴隶式”的思维及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作为一名艺术学科的教研员 ,很有必要研究一下所有有利课改的教学尝识 ,作一些大胆的、有利于学生建立新型思维训练的设想和实践。艺术学科教师上课的班级多 ,接触学生面广 ,但与学生见面次数少 ,不像语文、数学学科那样与学生的接触频繁。那么 ,怎样使学生对艺术教师的记忆深刻 ,同时 ,又怎样体现艺术课的特点 ,让艺术课和艺术课教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使这一新型…  相似文献   

17.
王平 《陕西教育》2009,(3):69-6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或许是没有创设情境,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课堂上 ,教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中心 ,重知识的接受性、划一性、机械性教学 ,让学生把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当作惟一的任务 ,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无形中也堵塞了创新的源头。那么 ,如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立足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激活课堂运作 ,疏通创新“源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一、摆脱权威束缚——激活创新勇气有句名言 :“崇拜权威就等于扼杀智慧。”然而 ,在传统的课堂里 ,权威无处不在 ,有书本权威 ,有教师…  相似文献   

1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疑问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充满心理安全的课堂气氛就是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它让学生感到轻松、积极、无压力,让学生充分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张扬个性。这种“心理场”的创设不仅要靠教师的新观念、高素质,还要教师充分发挥以下六大教学效应的作用,达到师生心灵的互动。一、期待效应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成才,这是教学的规律。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抽取了几位学生,用“权威的谎言”使教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期望。8个月后,像期待的那样,发展了这些学生的智力。可见,教师的期待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