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攻防技击是武术教学的本质.如何让学生在习武中,由浅入深的体会武术技击内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对游戏的喜欢,巧妙的把简单的武术动作改编成武术游戏对练,运用游戏的胜负规则,初步给学生建立攻防意识;循序渐进采用隔空对练、“精灵球”对练、拳术对练简单新颖的对练形式体现武术技击内涵.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武术对练项目空翻技术加大难度系数,增加翻腾周数及转体的可能性与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武术对练中空翻难度动作进行归纳及技术分析,进一步发展创新武术对练项目高、难、新、美动作,以大力发展武术对练项目的精彩性,增强武术的观赏性,强化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在武术日益面临丧失技击本原的当下,探求武术对练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和逻辑研究方法,再现了武术对练的历史形象和发展轨迹,并针对当下武术对练动作编排出现的暴力性、随意化问题,发出正视武术对练历史并使其回近历史本原的倡议。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在进行武术对练时要了解武术对练的基本概念,这对于他们掌握武术的精髓、提高武术修养是十分有益的。武术对练是在各种武术单练的基础上组成的套路练习,它包括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蹦等技击方法,由2人或3人进行。武术对练的作用在于使练习者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练习者对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竞技武术比赛对练套路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暴力意向动作,完全背离武术文化的本质属性,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解决问题.运用现场观摩、录像观察并结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厘清武术对练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对练套路中暴力意向动作编排在传统武德文化迷失方面的各种表现;从分析武德文化内涵人手,指出这种对练套路编排思想不符合传统武德中“和合”、“仁爱”、“中庸”的思想和“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解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重塑对练套路设计思想继而调整与修改现行竞赛规则,积极探索武术自身美学表达形式,提高创编者传统文化和武德文化水平,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等.  相似文献   

6.
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奥运设项,本文初步探讨了武术对练相对于武术单练奥运设项的几个有利因素,认为武术对练更能直观体现中华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更具观赏性的更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李建炜 《武当》2014,(5):57-58
2014年1月12日,全国武术对练大奖赛在西安北郊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登上赛台,来自全国各地的25组运动员在这里拼杀角逐。武术中的闪展腾挪,被小运动员们表现得淋漓尽致,蹿蹦跳跃,刀枪剑戟,让人目不暇接。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其有对练,集体演练等多种内容而使老少皆宜参与其中,全民普及程度较好。为了更好地进行练习,本文对武术的内容和分类做以介绍。1对练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生理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套路)对练项目的35名武术运动员的赛前安静心率和赛后即刻心率进行了监测,为不同种类对练项目的运动负荷的评定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更好地推动武术对练项目运动水平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武术赛事在当代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丰实的成果,为武术国际传播与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武术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武术对练大奖赛与以往的武术比赛注重个人展示不同,赛事以对练比赛作为切入点,努力打造一个武术赛事品牌,不仅迎合了市场,拉回了观众,吸引了企业参与,而且宣传了武术人和传统武德文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武术事业的...  相似文献   

11.
随机分层整群抽样了广东省9所高校102个班级,以各班中足球人口为研究对象,对其足球运动损伤发生场合、部位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从损伤发生场合来看,课外锻炼损伤发生比例最高,达到72.2%;比赛与体育课则分别为31.2%与26.6%。从损伤部位来看,膝、踝、足、小腿、大腿、躯干、手臂与头颈的损伤比例分别为29.2%、26.8%、21.0%、18.7%、16.3%、9.3%、7.0%与5.7%;除手臂外,其它7部位损伤比例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诱发因素为有病痛(或旧伤)、动作粗野、疲劳时继续运动、动作违反人体结构功能、不注重使用护具、准备活动≤10min、场地状况差、睡眠休息差、课堂少获预防损伤知识与技能、求胜动机强与身体素质不适宜足球运动11个。  相似文献   

12.
少年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运动损伤是搞好运动训练的根本。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少年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原因进行分析,为少年武术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网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特征、部位、种类以及造成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其结果表明,网球运动损伤多以关节扭伤为主,并大多集中在练习者的腕、肘、肩及踝关节等部位。究其原因,与练习者所掌握的技术动作错误和关节局部负担过重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竞技蹦床弹性性能以及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底正式开展蹦床运动后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蹦床运动在我国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运动损伤就是其中之一。运动损伤是影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主要探讨竞技蹦床弹性性能特点以及蹦床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特点,以期为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损伤类型以踝关节、膝关节、指关节为主;且高年级运动损伤发生率多于低年级,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其原因除准备活动不足和心理因素外,还与场地器材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须晓东 《体育科研》2005,26(3):108-110
本文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了乒乓球运动员的患病率及损伤特点,分析损伤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在今后的乒乓球训练和比赛中,预防和减少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不同等级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创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运动员运动创伤患病率较高;患病率居前5位的损伤是膝关节、腰部、踝关节、臀部和头、颈;创伤的发生率与运动年限无关,但创伤的严重程度与运动员的运动等级有关;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显示伤病特征与运动特点相关性较高,虽然专项训练是第1位的致伤因素,但伤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伤病对日常训练的影响十分明显,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医务监督,引进新的治疗方法与手段,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加强防护措施和自我保护意识,改善场地、器材等条件,进一步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关于高校足球运动的损伤预防及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动中发生损伤是难以避免的,然而作为大学生最喜爱的足球运动,其发生损伤比例尤为突出。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学生的损伤情况加以调查,从而找出一些损伤的产生原因,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有效地预防措施,使损伤降低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