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者:陈书记您好,长宁区作为上海市的中心城区,是上海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其各方面发展都具有典型性意义.长宁教育作为上海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不仅让长宁区的孩子享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对整个长宁的文化建设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长宁初职")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81年前,一位英国传教士用他生命的赤诚创办了这所学校;81年后,我们以平均28岁的青春热诚,面对我们可爱的智障孩子,建设着我们的"生命共同体",并以此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长宁初职")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81年前,一位英国传教士用他生命的赤诚创办了这所学校;81年后,我们以平均28岁的青春热诚,面对我们可爱的智障孩子,建设着我们的"生命共同体",并以此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17日,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以下简称“市三女中”)举行了主题为《科研引领下的学校特色化发展课程建设——学校特色课程与“真实性任务设计”展示》的教科研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为上海市长宁区科研年的展示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教育是以一颗高贵、纯粹、敏锐的心来感知孩子的心灵世界的,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绽放出生命的温情与光彩,完成对心灵的引领,回归幸福与富足的精神家园。上海市长宁中学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办学思想,践行"美育教化人生"的办学理念,不断优化学校课程,为学生终生的美好发展奠基。学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举办美术兴趣班,树立了"学做人、学文化、学美术"的育人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参考》2014,(3):F0002-F0002
正上海市西林中学成立于2005年8月,是上海市新优质项目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目前拥有教学班42个,学生1 560多名,在编教职工144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学校、全国美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教卫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示范学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上海市农村教育信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用"赏识育人"的思想引领内涵发展,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2002年5月30日,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在延安中学召开“长宁区第四次师资工作会议”,市教委副秘书长李骏修、长宁区委副书记张丽丽及市教委人事处与长宁区人事局等领导出席。全区各单位党政领导、工会主席、优秀骨干教师代表共500多人参加会议。区教育局局长王小柳作的题为《以教师发展为本,努力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长宁师资队伍》报告,回顾了区第三次师资工作会议以来,在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改革,开创教师培训教育特色,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师德建设等五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教师…  相似文献   

8.
胡才龙 《现代教学》2015,(Z1):32-33
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馆资源,以巧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为目标,不断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之路,以学校的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载体、核心价值为导向,不断建设、提升学校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该校还以自身特色文化带动周边学校,走出了一条学校文化建设的区域合作、联动发展之路。基于"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原则,从学校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学校应关注校园文化的构建、发展与秉承,尤其是中华优  相似文献   

9.
曹慧 《江苏教育》2015,(11):21-22
现代社会,需要生命自觉;教育现状,缺失生命自觉;教育本质,呼唤生命自觉。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与追求在于唤醒个体的生命自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而学生的生命自觉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所以教育首先要唤醒和培育教师的生命自觉,将"唤醒生命自觉,促进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用"生命自觉"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0.
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学生发展、彰显文化的教育意义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然而,审视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在一些学校出现明显的"形式化"倾向,将文化建设仅仅视为一种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教育价值扭曲的外在形式。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要义在于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与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应该牢牢记住的是,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  相似文献   

11.
<正>纵观国内外学校发展经验,一所学校只有形成鲜明的主题文化,这所学校才会形成办学特色,才会形成持久生命力和办学活力。因此,办什么样的学校,确立什么样的主题文化,是每个办学者要深入思索的问题。邢台市爱凡杰教育集团以"爱的文化"为引领,促进了集团学校的长足发展。一、为什么要把爱的文化作为学校主题文化爱的文化是指以爱的价值取向为引领,使用各种表意符号构建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爱的文化建设主体是师生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的“长宁效应”,指的是长宁区在上海率先兴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曾以“长宁效应”而闻名的上海市长宁区,2001年又以“数字长宁”而声名鹊起。2002年4月,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王小柳提出了建设“数字校园”,以数字教育的着力推进,为“数字长宁”的发展添彩。在她看来,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长宁区的基础教育,一直具有非常独特的区域优势,区内有历史悠久的市三女中和复旦中学,又有延安中学、愚园路一小、江苏路五小等知名的品牌学校。虹桥地区相对较早的开发,也使长宁区汇聚了许多国际学校,教育国际化氛围浓郁:再加上前几年长宁区定位区域发展方向为“数字长宁”,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12,(Z2):12-13
"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是长宁区教育局为贯彻国家和上海市课程改革计划提出的一项改革举措,旨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2009年9月,我们首先在区域内7所试点学校开展"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课程活动实施两年多来,已从7所学校的试点研究发展到全区25所小学全面实施。学校特色课程编制走向常态化、制度化,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2011年6月,上海市教委在长宁召开"快乐活动日"课程改革现场会。9月,全市各区都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快乐活动日"课程改革,长宁学校特色化课程改革的经验得以在全市范围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尤其是人的心理内部和谐则是这个主题的根本和必然要求。本文在"全民心理健康工程"引领下,从"体验"的新视角出发,就学校管理者心理资本建设、教师心理成长、课堂教学动力与技术、班级管理与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五个维度建构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学校心理教育新模式,为搭建学校心理预警机制、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学生精神人格的塑造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宁区坚持以数字化促进城区学习化,不断完善学在数字长宁体系,为长宁区各类群体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优质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学在数字长宁网由上海市长宁区推进学习城区建设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罗山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36年,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现有学生2466人,教职工232人。文化引领,立德树人近年来,学校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三优联创"(创文明建设优秀班集体,创学风优良班集体,创平安建设优秀班集体)为载体,恪守"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经典诵读、校园文化艺术节、祭孔仪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青春励志教育和绿色环保教育,大家学会表达对美德的理解、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陈颖 《上海教育》2024,(13):44-47
<正>“中国芯”的创造和发展,教育是基石,人才是保障。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和开展青少年“芯片”科学教育活动。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上海市长宁区牵头组建的长宁区青少年“微芯”科学教育实验室,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芯片研究和开发的全过程,为上海长宁积蓄创新势能培养“芯”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长宁区辅读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个智障儿童教育机构。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并招收自闭症、脑瘫和情绪障碍等多重残疾学生。学校开设了脑瘫康复班、亲子康复班。采取集体授课、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家长陪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模式,实现了智障儿童教育的"零拒绝"。学校被评为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集体、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长宁区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20.
之一繁华的大上海,车水马龙的长宁区,有一所特殊的职业学校——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长宁初职")。这是一所有底蕴、有积淀的学校。1926年,被称为"传科技之火于华夏的普罗米修斯"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839—1928,JohnFryer)创办了长宁初职校的前身,上海市最早的一所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