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分类事业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门学科必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同,则形成了不同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仍在探索之中.最近有研究者提出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分类事业.此提法颇新,对之进一步思考后,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拙作《文献分类学术语辩析》在《图书情报知识》连载之后,一些同志希望我能就一些名词术语整理发表。现就自己的一孔之见陈述如下,以求教于同仁。由于这些名词术语与过去的一些教科书、专著、工具书等可能有些不同,故称之为“新释”。 1.文献分类学:是研究知识载体的区分和类聚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就其研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献分类理论研究;二是文献分类方法研究;三是文献分类法(即分类工具)研究。 2.文献分类:是指按照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属性及形式特征的异同,对文献进行区分和类聚的一种方法。这一定义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提出了文献的本质属性:知识属性;二是指出了文献的非本质属性:形式特  相似文献   

3.
《七录》分类表博采诸家公私目录分类的优点,根据学术发展和图书数量增减的需要,因时制宜,调整和创设了许多类目,对后世的图书分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七录》分类概况、分类渊源、分类成就和对后世图书分类之影响进行研究,论述《七录》在我国图书分类学史上的成就、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图书馆分类研究中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对于图书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共同认识 1.图书分类与学术分类 中国有没有分类法?杜定友先生说,古代的目录学"于分类之次第,门目之分配,未曾言之也","汉志而后,欲求专论图书分类法之书,不可得也.目录之书,代有传留,但欲求杂书而独立成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者,不可得也".所以他认为"中国无分类法".实在,中国古代还难以寻到"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5.
<正>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编辑出版的几部影响较大的图书分类学专著,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同类书的排列实际上是图书分类的延续。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80年编写的《图书分类学(教材初稿)》中,就这样写道:“同类图书的排列,无非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按类号已表示过的图书资料的性质特征以外的其他特征,根据需要再进一步逐级区分,达到个别化。所以在一定  相似文献   

6.
钱亚新的图书分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亚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和目录学家。本文探讨他著作中蕴含的图书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7.
(续接上期) 9 认真探索中国检索语言和文献分类学的发展方向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信息检索的需要,为标引和检索文献信息而使用的语言.包括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代码检索语言和自然语言检索等。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四版)》H3类有关分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图法(四版)>为标准,对外语类图书中的外语教学图书、专业外语图书、外语词典、多语种对照的外语图书等分类中产生的异分甚至错分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分类方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蒋元卿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造诣颇深的图书馆学家之一。在图书分类学领域,他曾出版专著《中国图书分类之沿革》,该书是了解、考察我国图书分类源流与演变的优秀著作。他还曾与霍怀恕先生一起,于1934年编制了《安徽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我国图书分类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与图书馆     
白国应 《图书馆界》2002,(3):62-65,50
(续上期) 四我的教学活动 我自从1959年2月担任中国科学情报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的<图书分类学>课程教学工作以来,到今年已40多年了.  相似文献   

11.
略谈图书分类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吕威仪(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图书室)图书分类工作质量的好坏,对图书馆其它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从事图书分类工作多年,经常发现一些同志对图书分类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图书分类前的“查重”工作,使图书归类不确切。同一类,同一种书...  相似文献   

12.
从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出发,论述在民国前中期时“新型”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和发展及有关当时图书分类理论的研究情况,对这一时期图书分类研究中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作一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古代分类法为分析实例,提出图书分类学中描写研究与解释研究相结合;意义研究与形式研究相结合;封闭研究与开放研究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相结合;考据研究与义理研究相结合的五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杜氏图书分类法的思想起源、分类思想主线和分类法进行相应的论述,并附以澳门八角亭图书馆及其杜氏图书分类法应用史料,简评杜定友先生在分类学上的贡献,以寄托我们对他深切的缅怀与纪念。  相似文献   

15.
专业图书馆分类细则的制定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图书分类细则,对我们专业性学校图书馆来说,尤为重要,我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深感在图书分类工作中制定图书分类细则对提高书刊利用率起着关键作用。就此谈点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图书分类中常见的问题解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分类是以图书分类法为工具,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及其它特征将图书分门别类地、系统地进行组织的一种手段。在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图书分类经常出现不一致或有分歧甚至分类错误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业务外包、图书分类法版本不同、对复分表使用不一致、人员调动等原因造成。图书分类的错误或不一致会对图书馆产生各种影响,如降低图书利用率、浪费读者时间、影响咨询服务、影响书库排架工作。解决图书分类问题可采取如下策略:重视图书的改编工作;制订并遵守图书分类细则;规范操作分类编目的每一道流程等。  相似文献   

17.
图书分类学是目录学和图书馆学的交叉学科。中国古代为图书编制目录的活动产生得很早,《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编次汇总了64卦的卦名,说明了排列次序和内在联系。孔子删定的"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已初步具备了图书分类的框架,为以后图书分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录学"作为一门学科的  相似文献   

18.
我与文献分类法(回忆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我在研究文献分类学 4 0多年中 ,前后共收集到 30 0多种文献分类法 ,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体系 ,清《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法” ,沈祖荣、胡庆生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洪有丰的《图书分类法》 ,查修的《中文书籍分类法》 ,桂质柏的《杜威书目十类法》 ,陈天鸿的《中外一贯实用图书分类法》 ,上海通信图书馆的《S·T·T·图书分类法》 ,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裘开明的《哈佛大学燕京大学中文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19.
刘国钧与杜定友是中国近现代图书分类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本文从他们对古今中外图书统一分类、分类法标准化以及分类法与主题法兼容等图书分类发展历史上的热点问题的各自观点,探讨其学术思想异同及思想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献分类法理论,我曾长期的深入探讨。先后研究了文献分类法的总体设计、编制原则、基本类型、分类体系、号码制度、编制经验、修订方法以及与有关方面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