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2.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庚振教授撰写的《新闻评论学通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是一部植根深厚、体系完备、论述精当的著作,是近年来新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部著作既不是书斋深院里闭门造车式的纯理论推演,也不是一般的写作经验的总结,而是作者在掌握大量材料并取得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由感性到理性升华的产物,因而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对新闻评论写作实践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该书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洋溢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充满了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新闻评论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的结晶。《新闻评…  相似文献   

3.
正阳春三月,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世飞的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分期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继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一书出版发行之后,作者在长期思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并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共历史这门专史分期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表现在相关的学术成果数量少,而且表现在研究成果多呈现出与中国近代、现代  相似文献   

4.
作者与曾任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的张利研究馆员为大学同系学友,对于地方文献研究工作有着相同的爱好。作者重温了他们之间的学术友情,并对张利主编的新作——《中国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论稿》一书进行了详尽的评述,认为这部著作广集博采,荟萃各方,体例新颖,内容丰实,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我国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较为完整的面貌,而且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国历史散论》刘雪枫《美国历史散论》就要和读者见面了。作为责任编辑,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公之于众,这于我是破例的。这部出自青年学者杨玉圣之手的富有个性的集子,选自他1986年-1994年陆续刊布的论文、评论,是他多年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术成果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哲学人类学》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一项丰硕成果。我认为,对这部书可以从两个层面做出评价。一是从这本书的学科领域做出评论,可以认定它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研究的力作。二是从这本书所求索的问题做出评论,可以认定它是作者长期苦苦寻求的学术目的乃至人生目的的一个理论成果。作者撰写该书不是按通常教科书的模式进行的,而是紧紧围绕“追寻人类的来龙去脉”这一理论主题展开的。该书从五个方面做出了深人lfo又细致的探索。第一,为探索人类的来龙去脉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要想真正把…  相似文献   

7.
早稻田大学所藏《西域水道记》修订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松(1781—1848),字星伯,是清中期的重要学者。张之洞以为他在经世致用与地理学方面都有贡献,所以在《书目答问》所附人物门中,既将其列在经济门里,又列在地理门中。徐松的最具代表性的地理著作是《西域水道记》。这部书刻意模仿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将新疆地区(范围比今天大)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现象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串联起来,成为一部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价值的出色的地理学著作。更可贵的是,该书是建立在作者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的著述,与乾嘉时期,只从事史料考据的研究绝然不同,而且又在外国人如斯文赫定与斯坦因对新…  相似文献   

8.
由新闻学术界著名教授方汉奇作序、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庚振教授撰写的《新闻评论学通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是一部植根深厚、体系完备、论述精当的著作,是近年来新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部著作既不是书斋深院里闭门造车式的纯理论推演,也不是一般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是作者在掌握大量材料并取得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由感性到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有关研究《周易》的书不下三千种,但由于《周易》时代久远,文辞简古,某些史实难明,还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各各相异,甚至大相径庭,莫衷一是。湖南师范学院教授宋祚胤先生对《周易》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新的探索,写出了《周易新论》一书,并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先生在书中否定了历来许多学者关于《周易》是一部占筮之书的说法,认为《周易》是一部“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著作”,有它的宇宙观和政治观,而且在先秦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为探索《周易》的宇宙观和政治观之便,作者在书中首先探索了《周易》的写作时代和研究《周易》应当采取的正确方法。他征引  相似文献   

10.
余昌伟 《视听界》2006,(3):73-74
2006年1月2日,凤凰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脱口秀”栏目——《秋雨时分》。该栏目由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主持,每天一期,周末连播,系统地讲述文化课题。《秋雨时分》引起了海内外华人观众的广泛关注。这样一档本可能曲高和寡的节目为什么会迅速蹿红?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评析。一、名人效应余秋雨先生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并进行了深入思考。1992年,他的著作《文化苦旅》横空出世,引起很大反响。这部著作有别于以往的学术著作,以文化散文的形式将严肃的学术理论通俗化、大众化,大大扩大了读者群,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1.
美学的启蒙     
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朋友出于鼓励我学点美学的愿望,去年就给我寄来了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等学术专著和“朱光潜研究丛书”。可是,他哪里知道,我一直把美学看成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视作畏途,不敢问津。尤其我作为五六十年代的过来人,知道那时美学界、学术界曾开展过对朱光潜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12.
皮埃尔·布迪厄,法国社会学家。《世界的苦难》是其晚年的一本代表性著作,尽管这部煌煌巨著看起来似乎因过于"沉重"而令人却步,但了解这部著作,对于我们理解晚期布迪厄的理论乃至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和学术生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本书作者是研究东方文化的著名学者,出版过《远东的绘画》、《龙的飞腾》、《日本的彩色版画》等多种专著。《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是他任哈佛大学教授期间的演讲汇集,1936年出版。这部著作以研究东方的造型艺术为主要内容,书中广泛地涉猎了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虽以艺术为研究对象,但没有一般地停留在艺术的表象上,而是把艺术的研究,与人的精神观念和民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研究》一书是赵树旺博士在中国传媒大学所做的博士学位论文.我是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因而对于这部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设计、研究准备直至撰写、修改,答辩的全部过程比较了解.我了解确定这样一个选题需要作者具有相当的学术勇气,也还了解这部论文全部撰写的不易,看到了作者比较扎实的学术底气.  相似文献   

15.
夏业梅 《出版科学》2024,(2):119-128
《通雅》是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的著作,这部书的生产跨越明清两代,却非作者一人之力,而是由亲缘、业缘、学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的众多人物参与《通雅》文本创作、抄写和刊印的结果。康熙五年首次印刷后,经历多次再生产,生产者既包括商业出版者,也包括士人和官学,出版市场中不同的牟利动机促使他们选择生产《通雅》。明末清初文化环境渐变,读者对“考究之学”的需求增加,《通雅》开风气之先,其传播与文化环境的转变趋势恰好同轨而行。该书的学术特征是乾嘉学术的先导,与《日知录》同样属于清代考据学的源头活水,在东亚朴学共同体的形成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词典之先河--尔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图书馆建设》2000,(4):111-113
本文介绍了《尔雅》的释名、作者、成年年代及内容概要。例举了历代学者研究和注释《尔雅》的代表著作,并且论及了它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学术之路漫漫,学者上下求索,笔耕不辍的他对出版学的研究探索从未停止。1999年张新华进入北京印刷学院,开始执教编辑出版学,历经十四载,其新著《数字出版产业理论与实践》最近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学术之路漫漫,学者上下求索,笔耕不辍的他对出版学的研究探索从未停止,《数字出版产业理论与实践》(以  相似文献   

18.
2013年3月,《向峰:定集》第十卷的出版圆了作者十年十卷的梦。然而这十卷文集却包含了作者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创造。这部囊括了26本书、近60万字的总集性著作,见证着他的努力与成就。作为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向峰教授的学术研究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当代文艺学一种富有影响的研究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12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玉贞研究员的著作《国民党与共产国际(1919—1927)》(以下简称“李著”)。李玉贞研究员是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她在译介共产国际历史档案方面的贡献尤为值得称道。这部著作又是作者“积三十年之功”的研究成果,不管是对国际共运史史料的挖掘来说,还是深化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梅 《东南传播》2013,(9):107-109
作为我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闻史学者,胡道静的新闻史学观在他的著作《新闻史上的新时代》中得以集中体现。他在继承前辈学者及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闻史学研究的进程。《新闻史上的新时代》呈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双重特点,在时局动荡的年代中具有了更多的史料价值与学术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