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的味道     
刘素英 《教育》2012,(12):56-57
最近,笔者听了学校部分教师·的公开课,重新捧读他们的教案,读着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语言,大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觉:杨震的沉稳,张磊的老练,杨金梅的活泼,杨进的自信,范馨元的谦和,邱琪的平静,从这些语文课中,品出了一种浓浓的亲情——语文的味道!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一谈语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格桑 《学周刊C版》2013,(31):100-101
每逢听过一节好课后,总会有人评价说:"这节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啊!"因此,教师要想讲好一节课,就必须把课上出味道来。本文中笔者针对当前语文课"说教味、灌输味、枯燥乏味"等较浓的情况,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趣味、情味、韵味"三个方面让语文课上出味道来。  相似文献   

3.
寇章云 《考试》2014,(11):39-39
<正>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区指导专家成尚荣先生说:"当你把办公桌变成书桌时,你才是真正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他用自己成长的经验告诫我们,读书对教师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毋庸置疑,读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为深远,有位资深专家说:"读书的确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笔者深有同感,当然不是迎合,也不是盲从。因为,不读书就没有语文学习是语文学习就必须读书!语文教学要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4.
正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咬文嚼字,非锱铢必较不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守住语文的"一亩三分地",不折不扣地在课堂上"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如此,方能沉入文字,触摸文字的温度,倾听文字的声音,品味文本的味道。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嚼出独特的"语文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在混淆处,辨析词语之面目《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语文第11册)一诗中,学生常会把"工夫"与"功夫"混淆。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正>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语文教育搞了几千年,语文独立设科也有100多年,而关于"‘语文’是什么""‘语文’可否作为课程名称"等问题还在争论不休,有时甚至争论得还很激烈。笔者不揣浅陋,也就作为课程名称的"语文"谈谈一己之见。不言而喻,语文是一个多义词:有时指语文课程,有时指语文素养……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绝大多数对作为课程名称的语文性质之争比较熟悉,如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曾经有一句广大语文教师熟悉的名言:"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目前,不同地区的语文教材比较复杂,有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等,但不管哪一种教材,其实在教学中和作用都是一样的。在此,笔者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谈一谈如何使用好教材的问题。一、准确把握教材的体例许多教师在使用教材,往往只关注所教课文的相  相似文献   

7.
张洪生 《广西教育》2014,(41):97-97
正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至于其他的思维教育、思维训练等,那些都是派生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品出"语文味"。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语文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做。一、揣摩语言文字,于细微处品"真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是一个具有一定赏鉴能力的读者,能够从作品中读出"趣味",于文中的细微处品出"真味"。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8.
时下,在小学语文教学界有“简单语文”一说,笔者认为甚不妥切。尽管我们知道这“简单语文”也不简单,但仍觉得这一简单提法,可能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语文教学当然不简单,也简单不了。首先我们从教师说起。尽管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都在为语文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但同时我们也冷静地看到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盛行的教风和面临的前景令人堪忧。我们知道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笔者看来,他至少经历这么几个过程:一是做个适应型的教师,这是刚从事小语教学的必然经历。二是做个组织型的教师。在适应过程中积累了一…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往往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好了阅读也就相当于学好了语文这门学科;教师教好了阅读也就相当于教好了语文这门学科。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引路"趣读"、品味提高"品读"、学以致用"练读"三个方面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程中如何把阅读教学落实到深处,让学生真正会读阅读、品阅读、用阅读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的语文课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节课下来,学生听得兴趣索然,说:"语文课真没味儿。"看来,上课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如同佳肴有"五味"一样,想调动学生学习的胃口,语文课也要做到"五味"俱全。  相似文献   

12.
汪群 《教育艺术》2003,(9):40-41
"说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研活动形式,始于1987年河南省新乡市的教改.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说课"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的认同,"说课"也由最初的单一"说课"形式发展到现在的融"说课-听课-评课"为一体的健全模式.应该说,广大教师对教改中的这一概念术语已相当熟悉,但在"说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鉴于此,笔者就语文"说课"活动中应明了的几点试进行阐述,以帮助广大语文教师在参加"说课"活动时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3.
提起"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听说读写的目标要求则"含蓄"得多,所以经常被忽视。但是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教学中如能加强对学生  相似文献   

14.
李芳芳 《教育》2014,(6):36
正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传承着文化和思想,是一门有灵性的艺术。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也提出:"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因此,笔者理解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有了这个味道,你的语文课才美。听你的语文课如同在品尝一道佳肴,品一杯美酒。因为你的课堂浓缩了语文的精华,让人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投入到灿烂的中华语言文学中去,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提高语文素养,一直是笔者思考的课题。就写作而言,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愿写、会写、爱写的高素质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捅破"畏惧写作"这层心理窗户纸,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因为写是目标,读和说是过程和手段,写需要读和说作支撑,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从"读、说、写"做起,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讲求一个"味道"。若是语文教师过于急功近利,不顾学生的反馈,自顾自地讲授语文,语文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韵味。经过笔者长期的观察教学,发现很多教师已逐渐转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是要说"陪伴"学生的成长,还很不够。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觉得,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唯有慢下来,只有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让学生说,才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去领会文章的魅力,才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一、"以学定教",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陈老师的课堂上,笔者看到了老师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她问:谁来说说你从这些  相似文献   

18.
人们听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会说,这堂课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听得过瘾。有“味道”是对课的赞赏和认可,但却又是比较模糊的一种评价,这“味道”到底指什么?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就是三个字:“实”、“活”、“美”。一堂熔“实”、“活”、“美”于一炉的语文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实 笔者有幸作为一名参赛代表参加了“第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师都是有备而来,竟争相当激烈。自然,大家对专家评委的评课思想就极为关注。作为评委之一的钱梦龙老师在大赛期间的一次报告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评委,我们评  相似文献   

19.
正事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要想成为好教师,我们必须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来做,从多个方面积极提升个人素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具备哪些素养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如果教师对个人的事业毫无热情,抱着应付的态度,他就不可能创造出什么成绩。"教师的工作不仅仅  相似文献   

20.
"语文素养"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对"语文素养"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一、"语文素养"概念的组成"语文素养"由"语文"和"素养"组合而成,但不是简单堆砌。什么叫语文?叶圣陶先生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今天,"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