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事诗》的性质,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立足角度的不同,对它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考索,得出《本事诗》的性质应该是“纪事类”诗话的前身,其文体的某些特征又受到了笔记小说、唐传奇以及诗并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事诗》的性质,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立足角度的不同,对它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考索,得出《本事诗》的性质应该是"纪事类"诗话的前身,其文体的某些特征又受到了笔记小说、唐传奇以及诗并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事诗》是唐代第一部记录唐诗本事的专著,开启了诗之本事这一类别书目的先河,对唐后记录、总结各朝各代詩詞本事,乃至对"诗话"、"词话"等新的题材类型的创作都有范例式、启发性的影响。此后,大量文人依此体例、经过自主生发的著作愈加丰富。本事诗的风格得以形成,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诗序》及最初各家说诗著作;二是源于魏晋的志怪、志人小说和唐朝的清谈小说和传奇;三是源于史志、传记,口头传说。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话本小说、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本事诗、诗话与话本小说文本编写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将本事诗、诗话与早期话本小说之间的“诗”与“事”的内在结构、内在要素进行对照,说明早期话本小说文本是在改造、加工、运用本事诗与诗话中的某些文体要素而成熟起来的。最后探讨了出现这种联系的原因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500多种诗话中,《李颀诗话》不算是很有名气的诗话,然而它却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一是它提出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十分重要的诗论观点。或及诗人之考证,或及诗作之拾遗,或及诗事之补缺,或诗人、诗作之辨正,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那些对专门问题的考辨与评析,其本身的学术价值,即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举世无双的诗国,从屈原、宋玉,到李白、杜甫,再到袁枚、龚自珍,历代诗人以其非凡的才情和灵性谱写出无与伦比的璀璨诗章,他们的美名也为后人熟知,永传千秋。大约自宋代欧阳修始,产生了一种专门记述诗人事迹、品评诗艺的文体———诗话,其《六一诗话·自序》说:“居士(欧阳修)退居汝阴所集,以资闲谈也。”全篇所谈轻松闲雅,生动隽永,深受读者欢迎,于是文人骚客竞相效尤,遂成蔚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但是,我们知道,诗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晚唐时的孟棨《本事诗》,它没有冠以“诗话”的书名,其内容却与后来的诗话没有太多…  相似文献   

7.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均是以有本事的唐代诗歌为主要记载对象的诗文评著作.《本事诗》中记载的本事及诗歌大多在《唐诗纪事》中可以找到.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不同,对同一本事的记载在叙事详略、叙事方式和叙事类型上存在一些差异.相较之下,在叙事内容上,《本事诗》记载的内容更详细、语言更生动、更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方式上,《唐诗纪事》的叙事方式更丰富,除了本事故事,还用诗题和诗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类型上,《本事诗》中带有传奇色彩和志怪色彩的本事,在《唐诗纪事》中被略去了.  相似文献   

8.
历代冠以《东坡诗话》之名的书籍至少有四部:日本近藤元粹编《萤雪轩丛书》本《东坡诗话》(本自陶宗仪《说郛》)及其《说郛续编》、元代陈秀民《东坡诗话录》、清代无名氏诗话小说《东坡诗话》及今人王文龙《东坡诗话全编笺评》。此外,《纪诗》《东坡志林》《东坡题跋》等都与之关系密切。《东坡诗话》在早期四部书目的著录中一般归入子部小说类,反映了早期诗话多闲谈纪事、与小说间的界限模糊的特点。《东坡诗话》的历代名字不一,原因是多方面的。诗评体《东坡诗话》是历代不断辑录散见在东坡文集中的论诗条目而成。早期著录在小说类的《东坡诗话》实际是诗评体的《东坡诗话》,真正有情节的小说体《东坡诗话》是明清通俗小说兴盛之后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彦周诗话》是南宋时期一部重要的诗话。它持论近江西诗派,宗苏、黄而不囿于诗歌派别。它在诗歌的表达方式与内在意蕴上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的时代特色。特别重要的是《彦周诗话》扩大了诗话的内涵,对此后的诗话渐趋严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列女传》是刘向编纂的一部旨在讽谏后宫、"以戒天子"官方文献。《列女传》采取了大量先秦、西汉文献,同时有刘向本人的加工和改造。《列女传》中有不少故事与《诗经》本事相关联,对这些故事进行考察,既能考见当时的鲁诗文献,也能考察《诗》本事编纂中的小说元素。《列女传》中的《诗》本事是《诗经》本事故事向诗本事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谈词话     
一、词话的兴起及其大盛词话之起晚于诗话,因为诗的历史比词长得多。诗话,据说始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前此非无论诗之著!如潘若同《郡阁雅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其多及野逸贤哲异事佳言,知非纯粹论诗之作,是则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氏(参考郭绍虞《宋诗话考》)。《四库总目提要》亦称北宋诗话惟欧阳、司马光及(刘)放三家为最古,并指出“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为诗文评五例之一而次于《文心雕龙》、《诗品》等之后。对于词则《词曲部》立《词话之属》一目,首列王灼《碧鸡漫志》。  相似文献   

12.
《唐摭言》对罗虬《比红儿诗》本事的记载在表述上有漏洞,为了堵住这个漏洞,《太平广记》添枝加叶,首次提出了罗虬杀红儿的说法。《诗话总龟》等书只叙述罗虬赞美红儿的事。就现有材料看,罗虬杀人与否,还是以存疑为上。《比红儿诗》语句自然流畅、音韵和谐响亮,读来琅琅上口,显示出罗虬不凡的诗艺,“三罗”齐名而并称,罗虬并没有浪得虚名。  相似文献   

13.
清代杨方晃所编《磁人诗》旨在保存自唐至清磁州籍人士之诗,是一部重要的地方诗歌总集。清代《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均著录此书,《国朝畿辅诗传》引用《磁人诗》多达二十余处。民国《雪桥诗话续集》亦提及此书。《磁人诗》之文献价值与广泛流传于此可见一斑。遗憾的是,今人著述多对其语焉不详,《中国古籍总目》失收是集。上海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原刊本《磁人诗》,弥足珍贵。此书在保存地方文献上有其独特价值及意义,尤其可补《全唐诗》、《全宋诗》、《全金诗》等全集对某些诗歌的失收。  相似文献   

14.
朱庭珍的《筱园诗话》是清末文人试图对传统诗学做出总结的代表著述,并作为压卷之作收入郭绍虞先生主编的《清诗话续编》。"尊唐祧宋"是《筱园诗话》的论诗宗旨,这一宗旨体现了清代诗学的主流思想,因为唐宋诗之争是贯穿整个清代诗学的热点话题。"尊唐祧宋"观不但是打开朱庭珍诗论系统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清代的唐宋诗之争来说,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崔护谒浆故事绵延流传,其本事最早见于《本事诗》,最初这只是崔护的一首小诗。通过细致分析,阐述了故事的发生与该诗本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孟棨编纂《本事诗》的主旨有关,并指出死而复生的关目受到了《搜神记》中《王道平》、《河间郡男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崔护谒浆故事绵延流传,其本事最早见于《本事诗》,最初这只是崔护的一首小诗。通过细致分析,阐述了故事的发生与该诗本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孟綮编纂《本事诗》的主旨有关,并指出死而复生的关目受到了《搜神记》中《王道平》、《河间郡男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首创《诗话》,其后,《温公续诗话》、《中山诗话》相继出现。初期诗话以其丰富的内容、自由的体制和活泼的风格为诗话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期诗话所包涵的内容、理论主张、独特风格以及它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等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严羽《沧浪诗话》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禅喻诗”。在《沧浪诗话》中有很多佛教词语,对《沧浪诗话》中佛教词语进行诠释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以禅喻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诗话在元好问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宋韦居安《梅磵诗话》、明瞿佑《归田诗话》、明都穆《南濠诗话》、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清翁方纲《石洲诗话》等,大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引起过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比较而言,近现代学者撰著之诗话,利用则比较薄弱。其实,这些后出的诗话,亦散存大量的遗山研究资料,如加以蒐辑、整理、利用,既可使遗山及其作品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链条趋于完整,又可觇近世诗风趣尚之流变。这一文学史料学的拓展,对当下的元好问研究,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