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老舍小说对评书艺术有诸多借鉴之处,又有所超越.这一方面是因为老舍其人与评书艺术渊源颇深;另一方面是由于老舍的深思好学和评书艺术的民间性,使其在文学创作上不知不觉地带上了评书的烙印.二者的异同从叙事方法和语言运用上就可略窥一二.  相似文献   

2.
"思政评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嫁接传统评书艺术精华所进行的全新教学艺术尝试。"思政评书"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教学艺术,其重要特征之一即在于充分借鉴传统评书艺术对人物加工处理的艺术手法,注重发挥人物在引领结构和突出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思政评书"独具特征的人物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士和开创的陈派《聊斋志异》评书,是整个《聊斋志异》评书历史中成就最大、影响最深同时最具代表性的一派.前人在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评书艺人生平、评书艺术特色、评书改编原著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留有很大的空间,有待于后人的挖掘探索.  相似文献   

4.
老舍小说对评书艺术有诸多借鉴之处,又有所超越。这一方面是因为老舍其人与评书艺术渊源颇深;另一方面是由于老舍的深思好学和评书艺术的民间性,使其在文学创作上不知不觉地带上了评书的烙印。二者的异同从叙事方法和语言运用上就可略窥一二。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西方侦探故事大量风行,而本土的公案类文学并没有如一般人所推测的那样消失.相反,近代的中国公案文学呈现多元流传的生存形态.小说、唱本、评话等公案形态互相激发,题材互鉴,曲曲相生,由此形成文人视野下公案小说的启蒙姿态、大众视野下公案类唱本的坊间姿态及表演视野下公集评话的艺术姿态等多元形态.清末民初,北京、上海等地大量出版的公案石印本小说再一次呈现强大的叙述魅力.近代文人对公案等传统元素不断借用与着重,其背后隐含着的是对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其深层原因则是民族集体审美心理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达·芬奇画论,尤其是他的诗画比较,作为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觉和全面的艺术比较、文学比较,在突显了绘画等造型艺术的各方面的审美艺术的同时,也把诗歌(文学)方方面面的特征显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文艺理论的价值,甚至远大于当时的许多"诗学"著作.达·芬奇的诗画比较开了西方近代诗画比较、文学与其他艺术比较的先河,并成为17、18世纪莱辛<拉奥孔>更为系统深入的诗画比较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最近出版的刘流同志的长篇小说《烈火金钢》,是一部以评书形式来反映我国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作品。本来,评书艺术是我国民族的优良的文学传统,它有着长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长篇小说《灵泉洞》、《烈火金钢》以及短篇小说《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等作品,象一股清新的风吹进文艺界,它们活跃了评书艺术,对于运用说书形式表现新的生活内容作了成功的尝试。当你阅读《烈火金钢》的时候,你会因为你所熟悉的这部作品所采用的评书形式而感到亲切;但是,首先强烈地吸引着你的是这部作品崭新的时代内容,是那贯穿全书的暴风雨般的斗争生活,以及火一样的革命激情。这种激流似的精神力量,会把你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徐鹏 《成才之路》2009,(29):24-25
文学的教学美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自于两个方面:教学美感的综合效应——文学教学艺术魅力的分析和学生审美情趣的积极参与;心理审美的“感官互通”效应是文学教学美产生的另一个途径;文学教学中的美感增值使教学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美有可能比作品中的美更强烈、更容易感染人。  相似文献   

9.
宋代民间说话艺术已具有市民性质,说话业分成了稳定的门类(家数),说话表演艺术已有专业化趋向,艺人的表演技巧初步成熟。说话门类中小说一家是宋代说话艺术的精华,标志着人民大众的文学开始形成主流。  相似文献   

10.
德育课程必须具备课题魅力、逻辑魅力、事实魅力、艺术魅力、人格魅力,才能从形式和内容上实现课程的教学任务.文学元素可以从德、智、美三方面介入思想道德课程,它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道德性、情感性、知识性等特点使它能有力地承担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教师在运用文学欣赏的教学方法时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文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找准文学与德育的结合点;要采取多种学生乐于参加和接受的文学审美活动,把握时代脉搏和主体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新闻故事为主要形式的电视新闻栏目剧是民生新闻板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电视栏目剧的方式演绎新闻,兼有新闻和电视剧的双重特点,既有新闻的即时性、新闻性,又有文学的情节化情感性特点。电视新闻栏目剧继承了中国古代说书艺术的传统,是当下电视文化中最为中国化大众化,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再生缘》由古至今的传播情况作初步梳理,从中掇取弹词《孟丽君》、话剧《孟丽君》、越剧《孟丽君》、电视剧《再生缘》、网络小说《凤开新元之孟丽君传奇》五部作品,探讨原著《再生缘》中孟丽君形象的演变。孟丽君形象不断演进,其身上"女权主义"的反叛色彩,经历了"由隐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 Digital storytelling (DST) is a novel approach that uses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to amplify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相似文献   

14.
民族题材的动画化探索是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高皇歌》作为畲族的创世神话诗歌,历代传承人保留并丰富了其先祖的故事,内容中蕴含着剧作、角色造型、视听、美术等诸多动画创作元素。其叙事主线与“英雄之旅”叙事模型有较高的契合度,通过融合性的构思改编,可创造出承载民族精神又符合新时代美学特征的动画作品,更鲜活的保存与传递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艺术令人瞠目的表现形式不由得使人们质疑它的合理性,而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殃及到艺术本身。于是"艺术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理解艺术方向的新观念。然而"艺术的终结"在提出者黑格尔那里并非指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式的结束而是其它,现代艺术也只是意味着艺术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觉醒。而在人类学视角上,现代艺术依旧行驶着它的艺术职责。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教师口语的表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教师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把新课程改革的意图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口语表达的艺术上下工夫,力争做到口语表达的“甜”、“准”、“美”、“巧”。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传递语义信息。然而在现实的语言世界里,符号的表义功能之外还被人为地赋予神奇的力量。这种形式力包括神话赋予的魔力、政治赋予的独占力、法律赋予的强制力和修辞赋予的美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