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海燕 《宁夏教育》2009,(11):75-76
一般提到“早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有哪位家长相信孩子在小学阶段会恋爱?这样的事恰恰就发生在我所带的四年级(2)班。  相似文献   

2.
校园“早恋”这场风波刮了几十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最初的不提倡大学生恋爱,到严格管制中学生,再到现在面对中学生“早恋”的哭笑不得,作为教师,我们真的有些措手不及、无计可施了。  相似文献   

3.
在校园里,早恋现象较为普遍。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早恋现象,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班主任应该善于观察并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使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早恋,要让他们学会为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快乐、命运、未来负责。对已经发生恋爱的学生,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感情,理解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早恋,也叫作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在中学教育生活中,学生早恋已见怪不怪,作为导师只有用真诚和智慧引导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不在十字路口徘徊,变副作用为人生的正能量。祸兮、福兮,权重在师长手中。正确引导让中学生早日走出早恋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早恋”现象。如果你的孩子正在恋爱,你应该如何对待呢?社会学家认为,现在的中学生有极强的情感意识,但性道德准备不足,在受到不良影响时,很容易产生“早恋”。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防止早恋的发生呢? 1.正确对待孩子的初恋。对于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初恋是纯洁的。当你发现孩子有恋人时,不应大惊小怪,更不宜简单粗暴地辱骂、殴打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  相似文献   

6.
“早恋”,在我这里根本连问题都不是。在我看来恋爱是人的一种正常感情活动,与生俱来,早也可能发生晚也可能发生,三岁的孩子还会爱上幼儿园女教师呢,并且拥有爱的能力难道是坏事情吗?难道要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爱,是一个傻子就好吗?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早恋是公认的教育难题。国外有谚语说:“人类有两样东西是忍不住的,一个是咳嗽,一个是恋爱。”爱情未必是陷阱,但早恋肯定是“险境”。我们先看两个因早恋而影响学习的真实案例。小芳在七年级时成绩名列前茅,是一个受人欢迎的阳光女孩。令人惋惜的是,到了八年级,她无心学业,一味追求穿着打扮。  相似文献   

8.
滕朝阳 《教育》2012,(11):11-11
国庆长假期间看到一则新闻,吓了一大跳:一项调查显示,二成小学生承认自己早恋,11岁都已经“恋爱3年”了。小学生“早恋”不是什么新话题,但多至“二成”的小学生自承“早恋”,乍看之下仍不免心惊。再通读这所谓的调查报道,才明白这或许只是一次“炒作”而已。我甚至怀疑,小学生“早恋”已有成为猎奇题材的嫌疑。  相似文献   

9.
女孩儿卓卓自述 我为什么会早恋 在我还不想恋爱,也不懂什么是爱情时,学校的主观武断把我推进了早恋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早恋是指18岁以下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生早恋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问题。作为一个初中班主任,我认为在面临学生的早恋问题时,必须先查明学生早恋的原因,做好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加强理想、前途教育;尊重和关心孩子,正面疏导,耐心教育;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洞察学生的心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症下药,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学生的早恋。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我收到月月的来信。她正在为“早恋”的事情烦恼。别误会,月月没有早恋,而是因为——同寝室的几个女生有早恋苗头。  相似文献   

12.
儿子小宇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进入初中后却突然一落千丈。这样下去,别说名牌大学,就是考技校也会名落孙山啊!爱人哭得眼睛红肿,我说:“别急,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儿子成绩下滑,然后我们再想办法对症下药。”我们来到学校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老师一脸无奈:“我也正在琢磨,这孩子也不笨呀,是不是你们俩闹矛盾影响了他?”咳!孩子学习成绩下滑,老子都跟着背了黑锅。我们怀疑他在早恋,但是老师也没有提供出证据。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儿子原来正在追求他的同学晓琪呢!一个14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对异性有兴趣,但他们还不懂爱。小…  相似文献   

13.
多年担任小学高段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越来越小,身心发展不平衡,给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 每接手一个班级,到了五六年级,班上就会出现"谁喜欢谁""谁和谁谈对象"的议论;办公室里同事们也会开玩笑说:"我们班出现了一对儿."面对这种现象,家长则如临大敌:"某某经常给我们家孩子打电话,这是不是早恋呀?"正是因为对青春期孩子不了解,让教师和父母给小学生贴上了"早恋"的标签.  相似文献   

14.
家教信息     
《家庭教育》2007,(11S):48-48
为防孩子成“卡奴”,美国父母重财商;集体舞与孩子早恋没有必然关系;儿童比十年前关心世界;孩子是家庭大宗消费的影响者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中学生"早恋"是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是家长和学校都关注的一个问题。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将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中西方相比,这一用语既确定了概念的时间,又确定了它的含义,同时也未加任何道德评价。因此,许多心理学家一直在呼吁科学定义中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今天当我们将中学生冠以"早恋"一词时是否也应该慎之?  相似文献   

16.
王君 《基础教育研究》2009,(9):17-17,20
初二的时候,一个小姑娘从外校转到了我的班上。这个孩子显得比一般孩子沉默,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后来到了初三,她才在一篇日记中详细地记述了在小学时经历的一次“非常事件”,我终于明白了孩子沉默忧郁的原因。这个事件和“早恋”有关。在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孩子至今都没有愈合的伤痛。她写道: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学生早恋现象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早恋是个棘手的问题。许多教师和家长谈“早恋”则色变,总是摇头、叹气,甚至会强行阻挠孩子们的这种行为,以致孩子与家长之间形成对立关系。使问题进一步恶化。那么。如何对待此问题呢?我们如果换种思维、换种方法解决,也许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易永卿 《湖南教育》2002,(13):15-16
早恋是指不到恋爱年龄而发生的恋爱行为,它是相对于青少年的自立程度和距最低婚龄的相差程度而言的。早恋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十分有害的,就像冬天里提前开放的花朵,虽然好看但不会有结果。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早恋的人数在不断增加,20世纪70年代我国初中生当中约有2%的学生有早恋倾向,8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为15%,如今已达到24%。70年代,小学生当中,只有一些偏僻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因为入学年龄偏高或者有早婚习俗等原因而存在早恋现象;80年代,一些城镇小学开始出现早恋现象;如今,6.9%的小学生有早恋题。…  相似文献   

19.
女儿“早恋”的懵懂意识始于初二。那是2009年圣诞节前夕,我在帮她整理书包时无意中发现了她“早恋”的第一张纸条,但我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就与她交谈,只是把纸条收藏起来。  相似文献   

20.
潘晓芬 《学子》2014,(11):35-35
早恋,也叫作青春期恋爱,是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早恋”一般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其中在校的中小学生居多。有时关系好一点的男女同学,课堂上写写纸条,过年过节送送卡片,一旦发现男女生之间可能存在着朦胧的好感,老师们就紧张了,捕风捉影地认为他们是在交男女朋友了,进而轻易地给学生贴上“早恋”的标签,使原本美好的纯情失去了光彩。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