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伊绯 《寻根》2014,(6):53-55
"郑麐"这个名字,逐渐在所谓"读书界"略有提及,完全是带着一种玩赏态度开始的。起因只是郑氏有数款较早期印制的藏书票被发现,被称誉为中国藏书票先行者云云。但至今对于这位"先行者",我们却连他的生卒年都没有搞清楚。关于郑氏,目前所知其生平事略仅如此:郑麐,字相衡,广东潮阳人。20世纪初留学欧美,先在哈佛学习哲学,继就学牛津研究历史,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2.
全球郑氏家庭中原寻根温新豪1994年,对于全球所有郑姓子孙,对于河南省荣阳县,都将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距郑氏始祖桓公受封立国恰为2800周年;这一年,全球郑氏宗亲代表将从四面八方云集祖地荣阳,共同谒拜列祖列宗在天英灵。这一年,为郑氏家族神往已久...  相似文献   

3.
郑建军 《寻根》2003,(4):104-110
宋理宗时,郑氏为避金兵之乱从河南荥阳迁居浙江省宁波市灵绪乡(今獬浦)之择山下的塘路沿(今郑家村)。郑氏自宋朝南迁,在十七房居住至今,世代繁衍生息,已有20余代了。据《灵绪郑氏宗谱序》:“浙灵绪  相似文献   

4.
《寻根》2004,(3):94-95
“千秋大构书林新著无双卷,万代宝典郑氏争荣第一春。”由郑自修任总编纂的《郑氏旗系大典》的开幕,道出了全世界1200万郑氏族人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5.
宋国桢 《寻根》2004,(3):96-100
“郑氏祖地荥阳”是历史的定论,也是海内外郑氏子孙所公认的事实,故有“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谚语传世。海内外的许多郑氏宗祠都书写着“荥阳堂”、“荥阳衍派”、“荥阳世泽”等等,仿佛不把“荥阳”二字高高挂起,就不足以表达对祖先追念之情。荥阳与郑国公元前80  相似文献   

6.
“道家热”正在兴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荣晋近几年来,"道家热"正在海内外悄然兴起。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学术动向。儒、道、佛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打倒"四人帮"以后,中国针对"四人帮"掀起的"评法批儒"的恶浪,为了正本清源,人们自然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7.
宝剑记     
李开先是明朝嘉靖年间名学家、剧作家,山东章丘人,官至太常寺少卿,是“嘉靖八才子”之一。《宝剑记》是李开先的代表作。刻画了林冲无辜被冤、逼上梁山、奋起反抗的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其中《夜奔》一出,至今在京昆舞台上演不衰。  相似文献   

8.
浦江郑氏家规的千年遗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贤明 《寻根》2012,(2):128-132
一 浦江郑氏自南宋初年同财共爨,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遭火灾而瓦解,共经15世。李静《义门家族的寿命与婚姻状况分析》(《江淮论坛》2004年第5期,第96~99页)据《义门郑氏家谱》估算,郑氏人口在元至大三年(1310年)、至正十年(1350)年、明建文二年(1400年)、宣德五年(1430年)依次是32人、92人、244人、355人,以此度之,天顺三年郑氏人口至少在4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9.
明朝体铅字的由来翟立明朝体铅字笔画富于人工雕琢美,有几何画的味道,一律竖粗、横细,而且在横的末端固定有个小黑疙疸。明朝体诞生于我国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首先将这字体用于铅字的,想不到竟是位外国人,是爱尔兰人传教士威廉·甘布尔。甘布尔是在...  相似文献   

10.
需要这种精神!《孔子家语》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治好病,必须吃药;药是有苦味的。要使自己的行为端正,必须听得进尖税的批评。所以古人云"闻过则喜"。孔子说,他很幸运,一旦有错,别人就给指了出来。这种精神今天应当大力提倡。无可讳...  相似文献   

11.
西王母昆仑山与西域古族的文化王家祐西王母即西貘族。西貘是一个母系部族,黄帝配偶嫫母即来自西貘部族。崇伯禹亦"学于西王国"(养于舅家西王貘部)。"尧教化及雕题、蜀、越,抚交趾。身涉流沙,封独山,西见王母,训及大夏、渠叟。"(贾谊《新书·修政语上》)"禹...  相似文献   

12.
一条规律     
一条规律《孟子》书有句名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不论是君子或小人,即全社会的人都抗拒不了这个规律:依靠祖业而发家,是不会长久的,最长也不过是五世,三十年为一世。这是孟子对战国以前社会的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依靠祖业而发家,...  相似文献   

13.
论杨朱思想及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黄海德杨朱是先秦时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及其学派,在战国前期和中期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据《孟子》记载,当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思想,孟子曾大声疾呼"距杨、墨"。《庄子·徐无鬼》亦言,...  相似文献   

14.
一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始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以超人的仁爱、智慧、魄力,通过征战、统一、融合,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率领先民种五谷、制衣冠、养蚕桑、造舟车、创文字、制甲子、定律历、行典章,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杰出的代表和象征。其恩泽遍及华夏大地,故四海之内多处建有祭祀黄帝的纪念地。  相似文献   

15.
傅杰 《中国文化》2011,(2):107-126
国家与学术为存亡。天之未压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中国之学术,则于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世变愈亟,则所以笃之者愈至……若先生者,非所谓"学术所寄"者欤?非所谓"邦家之基"、"邦家之光"者欤?——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相似文献   

16.
郑清森 《寻根》2008,(4):118-119
中国姓氏,各有起源,郑氏的起源则与西周晚期周宣王分封的姬姓诸侯国郑国有关。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厉王少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建立郑国,谥称郑桓公,为郑国之始封。后郑人以国为姓,传续至今,已有280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一建立,就宣布實行科舉。但明太祖朱元璋并不相信科舉中式者的實際能力,習慣從争戰和事功中選任官員,不久就停止了科舉。但随着國家穩定和從武力開國到文臣治國的轉型,科舉又被恢復。其後,發生靖難之役朱棣奪位,明朝的銓選制度又小有曲折,而由於文治轉型的最終完成,科舉制度也最終得以確立。  相似文献   

18.
云门文偃禅法述评温金玉禅宗南北之分后,慧能一系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席卷全国,迅速传播开来,名家辈出,山头林立,遂衍化出"五家七宗"。各派皆以不立文字、直探心源为宗旨,应机接物,大辟机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将曹溪法门发挥得...  相似文献   

19.
正祸由猪生猪好吃还喜欢乱跑,往往因为吃了别人家地里的作物、践踏田地引起纠纷。如嘉庆九年(1804年)八月,四川汉州的刘守崇因口角致族侄之妻刘郑氏落胎身死,刘郑氏怀有六个月身孕,她喂的小猪走到刘守崇地内践食红苕,刘守崇看见后打了她的小猪,她不依,两相争闹,要拉刘守崇讲理,刘守崇往后  相似文献   

20.
李约瑟与四川石室中学查有梁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去年逝世,享年95岁(1900·12·9-1995·3·24)。他是为东西方科学交流搭桥的一位传奇式的学者。他是使全世界真实认识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位大师。他是为中国人民"雪中送炭"的真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