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1999年以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闪亮登场,七年来,话题作文已经逐步成长成熟,成为高考作文考试的主流。尽管各地考生、家长、教师、学者专家乃至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但值得欣慰的是话题作文命题内在潜伏着生命化的取向,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脉相通。笔者粗略梳理了1999以来高考话题作文生命化取向的运动轨迹,即对生命隐喻的解读(生命是什么)、对生命状态的反思(生命怎么样)、对生命厚度的体悟(生命将如何),并简要阐述了生命化取向对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写作教学及2007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高考话题作文命题的生命化取向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生命”的缺失成为阻碍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困惑。1999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奏响了高考作文向生命进军的号角,话  相似文献   

3.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4.
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权重比较大,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也比较大。回顾往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对于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把握今后高考作文命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回顾历年高考卷作文的发展变化,从五个层面来预测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并为广大考生提出相关建议。一、材料话题命题,命题形式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5.
从恢复高考到2005年,高考作文经历了“三部曲”: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开始几年,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近几年来,在我国普通高考的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显著的趋向。例如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皆为话题作文。诚然,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克服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弊端,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与写作理念。正因为这种灵活性,话题作文使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写作风貌也有了极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6.
从1997年算起,高考作文命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又走过了10年的光景。冷静地审视近10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会发现这10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实际上已经自然地形成了三个阶段:1995年至1998年的第一阶段——“材料作文”阶段,1999年至2003年的第二阶段——“话题作文”阶段,2004至2006年的第三阶段——“以话题作文为主”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异常鲜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江苏高考独立命题以来,江苏高考已经走过十年历程,高考作文始终以70分的高分,占据高考“第一题”的位置,令诸多师生家长关注。江苏高考作文经历了由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转变。今后,江苏高考作文将何去何从,有必要对过去十年的作文试题进行回顾,以期把握高考命题者的思路和方向,探寻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跟随着高考三十年的风风雨雨,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旧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四个不平凡的阶段。其中的“新材料作文”,已成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独立命题以来,江苏高考已经走过十年历程,高考作文始终以70分的高分,占据高考“第一题”的位置,令诸多师生家长关注。十年来,江苏高考作文经历了由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转变,今后将何去何从?这就有必要对过去十年的作文试题进行回顾,以期把握高考命题者的思路和方向,探寻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考作文命题在经历了八年话题作文的苦心经营之后,在2006年开始转战到新材料作文这片沃土上。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因为它打碎了学生“不用审题也差不多”的侥幸心理,也基本上断掉了想靠猜题、套作、宿构和抄袭拿高分者的后路;所以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近两年来在全国卷和部分省市卷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成为高考作文的新趋向。在这种新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仔细审题立意,一不小心就会偏题、离题,于是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再次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1.
唐惠忠 《新高考》2004,(3):15-16
从1999年起,连续五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尽管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但笔者认为:2004年的高考作文,还是会延续“开放中有限制”的话题作文的模式,还会继续倡导自由表达、展示个性的写作。下面提供一组话题作文,供同学们参考、演练。  相似文献   

12.
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角,其形式是采用“故事+提示+话题+要求”的四步结构法;其内容关注的是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人文理念;其要求都是围绕话题展开的“三自”方针(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话题作文最大的优点是让考生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来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目的是在倡导考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纵观近五年的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命题者这方面的良苦用心,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构成了一种奇持的文化现象,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  相似文献   

13.
1.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流 湖南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除了开头两年跟全国保持一致,沿用了话题作文外,从2006年高考开始,就完全抛弃了话题作文。其中,2006年高考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2007年高考和2009年高考是纯命题作文,2008年高考是材料作文。湖南高考作文应该不会走回头路,命题形式还将是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到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中可以鲜明地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命题者提供给写作者一个话题、一段导言、一个引子,让写作者审题命意写作。对这类作文,我们姑且称之为“话题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是话题作文构思的第一步,也是能否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所在。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8年高考作文题给出“关于心理承受能力”的话题材料后,1999-2000年的春夏高考又相继给出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新世界感言”的话题以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话题作文”正倍受高考命题者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其余省市使用的全国高考试卷也有4个版本。15套试卷的作文题中有14道是话题作文,北京卷考的是标题作文“包容”,要求考生在宽容和兼容的范围内作文,实际上只是不让考生自拟标题而已,与话题作文并无区别。因此,可以说高考作文命题仍然是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而14道话题作文中有10道题以“某某与某某”为话题,属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时作文也以它“天下第一题”的大分值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而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随着高考的临近越来越备受关注。那么展望2010年高考,我们应该在作文命题方面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俗话说:“温故而知新。”通过触摸近几年各省高考作文的命题脉搏,我们是可以感受到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律动的。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高考自主命题始于2004年。从命题的思想性看.7年来注重高考作文教育的“载道”作用。2004年的话题作文属于过渡。以“平凡与自豪”为话题。2005年到2007年是命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肩膀”“我能”。2008年至2010年是材料作文:“青少年过马路闯红灯、公共汽车不让座”等价值观。“诚信广告。明星代言等”诚信。再到“托尼一生的三次选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以来,话题作文以其内客和文体的开放性,以及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等优势一直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成为高考作文命题变革的重要突破口。这是一场全新的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变革,它彻底结束了应试作文训练模式化、立意单纯化、表达简单化的历史,使高考作文命题步入充满人文情怀、发展人性和创造性的良性轨道。这种作文命题方式今后还将继续存在,而且还会不断优化、成熟、科学。最近,国家考试中心透露:2002年高考作文还将采取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这一高考作文命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许多语文教师便不顾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直奔高考主题——话题作文,而2005年的湖北高考作文可渭给了这些急功近利者狠狠的一击。2005年的高考作文看似材料作文,实则还是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就是“出和入”.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而已,其他的基本形态都和话题作文相同。但2005年的高考作文整体情况堪忧,当然也不乏佳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审题不深刻、文体把握不准、语言表述不佳、材料不丰富,这也给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