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以“愚”宣泄诗人内心情怀柳宗元《愚溪诗序》中却…  相似文献   

2.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愚”人     
汪邦春 《教育文汇》2013,(16):46-46
近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颇有感触。全文着力表现一个“愚”字,人“以愚触罪”,溪也因人而愚。溪与人既同病相怜,又相映生辉,言虽委婉含蓄,情则慷慨激昂。个中情味,怎一个“愚”字了得。  相似文献   

4.
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五年之后,从河东龙兴寺迁居河西“愚溪”之畔.他改冉溪为愚溪.并写了《愚溪诗序》、《愚溪对》、《八愚诗》等诗文,大谈特谈其“愚”.可以说,这是他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饱经五年打击摧残与  相似文献   

5.
《愚溪诗序》是唐代散文名家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已亡佚)著的序文,全篇凭其一气以贯之的二十四个“愚”字连缀成文,氤氲着作者沉沉的郁愤之情,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柳宗元少有大志,早年就“颇慕古之大有为者”,志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之民,垂不灭之声”(《答贡  相似文献   

6.
一、课文悟读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为他的处境颇为不平的同时,更多的是为文章巧妙的艺术手法而拍案叫绝。古人说:不平则鸣。身处险恶处境中的柳宗元心中的怨恨不能不说,又不敢直接说;牢骚不能不发,又不敢直接发。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和王叔文一样丢掉性命。柳宗元毕竟是散文大家,这一篇《愚溪诗序》作为《八愚诗》的序,借题发挥,巧妙地抒发了心声。文章通篇以“愚”为线索,处处见“愚”,可是到底“愚”在何处呢?阅读文章自然不难找到答案。文中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似乎这“…  相似文献   

7.
溪水乃自然之物,本无贤愚之辨。可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却渭潇水之上的一条小溪为“愚溪”,不免出人意表。可就是这个有悖于常理的“愚”字却饱含作者的无限辛酸。  相似文献   

8.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为其《愚溪诗》所作的序文。全文凭其一气以贯之的24个“愚”字连缀成文,表面写溪愚、景愚、己愚,实则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激愤之情和“信而被谤”、“忠而见弃”的不平之气,创造出了托物自况、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深远的艺术境界。柳宗元少有大志,早年就“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立志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之民,垂不灭之声”(《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永贞元年(805年),33岁的柳宗元大刀阔斧地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以期大展鸿图,施展抱负,但革新触犯了某些权贵们的权益,王叔文因此被杀,柳宗…  相似文献   

9.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其《八愚诗》所作的序,通篇贯以"愚"字,让人感染着他那淤积于心中的浓浓的愤懑不平。但是,《愚溪诗序》的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淡淡的美意,细心品读,那美之意  相似文献   

10.
愚溪鉴万类愚辞超鸿蒙--柳宗元《愚溪诗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柳宗元贬谪到永州前后的经历与心境的变化,对《溪诗序》行了独到的分析,指出文章并非仅是借个人之“愚”讽刺贤愚倒置的社会现实,而是柳宗元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文字.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愚”说的由来 ,一是与愚公谷的典故有关 ;二是因遭贬受辱 ;三是政治不清明。《愚溪诗序》、《愚溪对》与称愚的内在实质是大智若愚的面纱、愤世嫉俗的激辞、长歌当哭的斗争形式。  相似文献   

12.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自己的《八愚诗》写的一篇序。要了解和感受作者渗透在文中的情怀,就必须先从作者写作《八愚诗》的背景谈起。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执掌朝政,他们革新时政,以打击豪门贵族和宦官藩镇等势力。然而,永贞革新很快便遭失败,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李纯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我们透过句句段段、口口声声的“愚”字,读到了作者一腔愤懑和满腹悲情。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永州,从礼部员外郎降为边远司马,而且是“终身不得量移”!前途何在,出头之日何在?作者反复思量,自己所处的社会并不是什么乱世昏君,而是“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究其原因好像只能是自己“愚”了!  相似文献   

14.
程慕宏 《学语文》2005,(6):11-12
《愚溪诗序》语言比较浅近,文字障碍不大。教学中以指导学生自读为主,指导的重点应是对文中感情的理解。而理解本文的关键又是作者以‘愚’自称的深意。“愚公谷”在文中首次出现,引出。愚溪。命名问题。继而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东为愚堂”。南为愚亭“中为愚岛”,又就“愚池”着眼,点出“八愚”。全文以一“愚”字贯穿,可见。愚公谷。之典藏有深意。  相似文献   

15.
公元810年,柳宗元因永贞改革失败而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在永州,他借山水解忧,自我解嘲《,八愚诗》便是其中之一。《八愚诗》已亡轶,我们无缘拜读,所幸《愚溪诗序》以一个“愚字”贯穿,再现了作者的心灵,可以指引我们猜测它的思想。《愚溪诗序》中的典故表面上隐晦含蓄、扑朔迷离,客观上却带领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一、言简意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典故的运用简化了作者的语言,借助于典故的丰富含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又借助典故表达作者心中不能直接说出的心事,收到言简意深的效果。“愚公谷”的典故出自《说苑·政理》,愚公以自…  相似文献   

16.
一、“八愚”群景今何在。现行高中《语》第三册选用了柳宗元的散名篇《愚溪诗序》。从课得知,柳宗元永州溪居之处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合称“八愚”)之园林群景。当地学生问“八愚”在什么地方,很多老师都“颐左右而言他”。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寻访而不能如愿以偿。这是因为柳子诗直到他死后两百多年才公之于世,所以这批景点对当时人们来说就根本不晓得,因而也就没有认传下来;加之后代人们未看到其能表明“八愚”群景位置的关键一景“愚亭”之所在,所以这座群景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就成了一个谜。  相似文献   

17.
《愚溪诗序》是唐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所作《八愚许》(已亡佚)的一篇序。细读这篇序,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被贬永州后的心情:凄凉、愤激和无奈。这种心情是他至死不悔的“愚”志的郁结,即正直而满腹才华、极有“利世”的心志与遭受排挤打击后而矢志不渝的操守,无处张扬,无处倾诉,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铸炼他的“愚”志,使他借助笔下的山水一一呈现。  相似文献   

18.
用典在古代散中很常见,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作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和抱负。现就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中的用典,浅述一二。  相似文献   

19.
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活动,失败之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办”(《冉溪》),柳宗元内心充满了忧郁和愤懑之情。司马之官,位卑职闲,官场失意,便寄情山水,这是柳宗元的无奈,也是我国古代士大夫的普遍选择。文人游历山水,当然会犯吟诵之瘾,其《八愚诗》乃排遣愤懑的谐韵之作,可惜今已亡佚;而与之匹配的《愚溪诗序》则幸留于今,遗香袅袅如缕。柳氏为文,善处虚实。文章起笔于实写溪水之位置和流向,虚写(“或曰”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人生的挫折,中国传统的文人,似乎从陶渊明开始,大多都选择了或归隐田园或寄情山水来消解胸中的块垒,排遣抑郁之情。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和柳宗元也不例外。当他们分别因“乌台诗案”和因参加“永贞革新”获罪遭贬以后,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流连于山水美景来慰藉精神上的伤痛,《赤壁赋》和《愚溪诗序》分别为二人此种心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