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元概说】这个单元是反映革命生活的单元。革命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反映革命生活的好作品。学习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对革命传统的认识,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还可以学习朴素、生动的语言和多种表达方式。这个单元的5篇课文,从内容上看,都是反映革命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是杂文单元,所选人的课文,除《拿来主义》为老课文外,其它三篇《我若为王》《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均是新课文。有人撰文说:“新教材思想上处处体现一个新字,新选人许多反映觋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如第二册第二单元,除《拿来主义》是传统篇目外,其余三篇均为新选篇目,都反映了现代社会问题,相对老教材来说,思想更开发更大胆,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散文;有现代文.文言文;有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学习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对待自己.从容面对未来,准确把握人生。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1.《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数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革命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包括《老山界》、《纪念白求恩》、《生命的意义》,都是反映革命生活的好作品。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呢?概括地说,主要有两点:一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生活,二是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并不困难,因为三篇课文各自显示出了鲜明的个性特点。如:  相似文献   

6.
姜哲 《山东教育》2011,(9):30-31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编选了《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文章都是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反映的却是如何做人的大道理。而且每篇课文都有直接点明主旨的重点句.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相似文献   

7.
○教学导引1.初二册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 ,除过《挖荠菜》之外 ,其他四篇都是旧的初中语文教材所没有编选过的(《紫藤萝瀑布》和《丑石》曾见诸高中教材 )。整体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但同时也让人感到理念味太浓 ,哲理性太强。对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 ,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恐怕不小。2 .教材编者在课本的《说明》中指出本单元课文是反映“社会生活”的 (其实 ,所有的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不过 ,它有一个特点 ,就是本单元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大多或主要不是“具象”的 ,而更偏重于“抽象” ,其主旨在于揭示某种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8.
范秀霞 《宁夏教育》2000,(10):32-32
《小珊迪》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注·提”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反映19世纪英国儿童生活的短篇小说。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 ,叙述了一个既悲惨又感人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珊迪的形象 ,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深广的社会意义。教师教学时应依据本课的文体特点 ,指导学生充分感受人物形象 ,随机渗透思想教育 ,让小珊迪的形象永远活在学生心中。本课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这是三年级教学的训练重点 ,也是提高学生分段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张新强 《湖南教育》2005,(19):30-31
将课文划分成单元以便于教学,是经过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而作出的明智选择。所以,无论语文教材怎样改革,将课文划分为一个个单元(或专题)的做法,仍然被保存了下来。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划分单元的标准大体不外乎两种:依据文章体裁或语体将课文划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诗歌等;依据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如人文专题)划分为反映家庭生活的、反映学生生活的和反映社会生活的等类型。根据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效地实施单元教学,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名曰单元教学的课,已经变了味、走了…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五篇课文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内容安排在一起的。从反映的时代看,有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也有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从反映的形式看,有散文,也有诗词。它们的共同特点表现在两点:一是朴实、生功、含蓄的语言特点;二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下面分别说明: 一、朴实、生动、含蓄的语言 语言是反映生活最为主要的手段,如何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  相似文献   

11.
[单元概说]这是反映古代生活的单元,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走近古代文人骚客的生活,体验他们对人生的认识与评价,对景物特别的观察感受,同时积累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提高欣赏水平。5篇课文,从体裁上看,前3篇是散文,第4篇是寓言,第5篇是古诗。从内容上看,前3篇散文写作特点各不相同,《五柳先生传》重在高超的写人技巧,《小石潭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多彩的生活”这个专题编写,安排了四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画面。《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也是本组的主体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都是以叙事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集中接触小说,《穷人》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也是多年来一直被入选课本的文章,可见其重要性。学习本单元及本课,要学会梳理主要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品味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穷人》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深夜,桑娜夫妇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主题是“家庭生活”,全组课文的《识字2》是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三字经”;5课《看电视》从看电视这个细节中表现了一家彼此关怀廉让的温情;6课《胖乎乎的小手》视角独特,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15.
郑炜 《学语文》2008,(4):16-17
一、文本定位策略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的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小狗包弟》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人们普遍命运坎坷、人性扭曲的状况。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初中语文第二册修订教材承续了第一册教材的特点 ,继续贯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育理念。在课文的编排上仍旧按照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 ,着重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第二册的阅读部分共 3 0篇课文 ,其中教读课文 16篇 ,自读课文 14篇 ,被分为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 5篇课文。各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 :第一单元 社会生活 (一 )。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 ,理清文章的脉络 ,提炼文章的主旨。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第二单元 社会生活 (二 )。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作者感情的基础上 ,理清课文的…  相似文献   

17.
林荣凡 《现代语文》2014,(2):101-102
现行的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有四篇课文:《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都是描述人类的探险活动。在单元提示里这样写道: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期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本单元学习几篇有关探险的课文,愿激起你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相似文献   

18.
辛瑞琴  许颜琴 《宁夏教育》2000,(6):31-31,39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九单元的两篇课文《葡萄沟》和《看月食》,是两篇讲读课文,体裁相同,都是说明性课文。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小说。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体会小说情节的各种安排方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语言运用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感情素质。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小说单元。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20.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两篇课文,选自第四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该单元以“阅读外国经典,了解多样文化”为主题展开。两篇课文都是传统经典篇目,教材提示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