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有厌学叛逆心理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特别常见,班主任需要多动脑筋,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改变他们的想法,将他们转变成享受学习乐趣的学生,这足以改变其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叛逆心理是一种较有影响的定势心理形态,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我们要深刻揭示叛逆心理成因,采取有效的矫正策略,引导大学生消除消极的叛逆心理,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叛逆心理的出现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是不可避免也不能被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基础性特点,借助阅读和写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引导,找出症结所在,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也不断地增大,处在这个敏感的时期,中学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不良情绪,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将对中学生叛逆的心理和对策进行研究,引导中学生的叛逆期顺利度过,走向心理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但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失去了平衡性,青少年或深或浅都会出现叛逆心理。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青少年叛逆的行为表现,剖析了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原因,从青少年主体、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对策,以科学理性引导青少年顺利健康度过青春叛逆期,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刘静 《教书育人》2013,(12):30-3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变化很大,是人生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相对成年人而言,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模仿性强,独断、叛逆心理严重,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引导,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一大学生犯罪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00后的学生们很叛逆。他们叛逆的原因有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发展必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克服"急于求成"心理,与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运用网络资源和学生互相倾听。  相似文献   

8.
曾朝芬 《云南教育》2009,(22):40-41
职高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升入普通高中无望,读职高义觉得低人一等,常常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表现为对待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很漠然,或抑郁、或暴躁。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叛逆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进行叛逆心理方面的研究及加强调研,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使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王倩酝 《天津教育》2020,(7):163-164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对于处于心理过渡期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正是迫切需要得到认可的时候,与他人意见不合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抵触不仅来自心灵也来自外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父母、学校、社会的关注,共同调节不良的叛逆心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现状调查,探讨其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为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相关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叛逆心理量表》,对桂林市131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更多地表现在对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应,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的逆反心理相对较少;男生的叛逆心理较女生更明显,高一学生的叛逆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的叛逆心理越明显;独生子女在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和城市学生对依从性的逆反反应表现明显;学习表现越差的学生,其叛逆心理表现越明显.结论:内心的叛逆是中学生的一种成长经历,是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与家庭组织结构、学校教育因素等有着密切联系,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2.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特征,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叛逆心理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疏导这种叛逆心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阶段是人生旅程中一个特殊和困难的阶段,由于发育期的迅速成长而带来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负担,使初出茅庐的中学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心理属于最脆弱以及最容易冲动和叛逆的时期,而他们对待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防御机制还不成熟,于是各种心理问题也就呈现出来。近年来,中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离家出走不仅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学业都受到损害,有的甚至造成令人痛心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职生离家出走的事件常有发生,每一个出走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心理故事,有的是逃避,有的是从众,有的是叛逆,有的是猎奇,有的是报复,有的是角色变异,有的是沟通障碍。不管成因是什么,关键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否深入学生的心理,突破他们的防线,打开他们的心结。  相似文献   

15.
陈宇 《班主任》2013,(11):51-53
叛逆心理较严重的学生往往是最令班主任头疼的,在教育这些学生时,班主任轻不得重不得,常常会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了解学生叛逆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叛逆学生问题并非无解。就我个人在教育实践中的经历和体会,我对叛逆学生的特点有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叛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心理行为状态,“叛逆期”是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按照心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发生早恋现象已十分普遍,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相互有好感;②寻求家庭外的补偿;③心理叛逆;④性别差异带来的身心愉悦。针对学生的心理与思想上的误区,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与思想的矛盾.而且还要精心教育培养和引导他们.使之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以下四种角色是教师应该扮演的。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这个时期充满了成长的挑战。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常见的青少年发展性心理问题——性意识萌芽、两性交往问题和心理叛逆,同时论述问题的成因和家校的应对举措。性意识萌芽指的是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敏感与好奇,与其相伴的是青少年与异性交往的边界问题;心理叛逆是指青少年自我意识蓬勃、情绪波动大的心理特点。这些发展性问题的形成与他们的生理变化,如大脑发育、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也与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等的变化有关。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应对这些问题,家长与学校需要通力合作,理解与接纳青少年的处境,分析背后的成因,尊重青少年的需求与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很多外出务工家长把子女寄养在亲友处,因此出现了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教导和疼爱,有的还面临着生活的重压,其心理产生了严重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胆怯、脆弱、叛逆、内向、忧郁、自私等。由于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少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引导和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警钟  耿久文 《辅导员》2009,(24):42-43
时下经常听到有中学生抱怨父母(尤其是母亲)太唠叨,嫌他们烦,不愿意与他们交流,其实这更深层次的道理,中学生可能还未真正明白,那就是他们正值青春期,且“青春期的闭锁心理”与“叛逆心理”往往在与父母的日常交流中不经意间体现。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88):163-164
初中学生正值人生青春期,他们大多被父母宠爱着甚至溺爱着,没有经受过艰难困苦,再加上网络的冲击诱惑,使得一些青春期学生养成了思想懒散、好逸恶劳、心理脆弱、叛逆无道的恶习。面对这样特殊的群体,只有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