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氏类音字汇》是一部反映百年前盐城话语音系统的方言韵书,书中记录了五个声调,从古声调角度可以看出这五个声调的来源。研究发现,古平声分化为两个平声调;古上声分化为上声和去声两调;古去声大部分读为去声,少部分读为第一类平声;古入声自成一个调类。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语音的方法,借助praat语音分析软件,考察莱西方言单字音声调的基频、时长、音强.根据单字音声调语音数据分析结果,莱西方言声调实验调值记为平声224、上声44、去声51;声调时长结果记为上声〉平声〉去声;三种调类的单字音声调音强LZ曲线形状一致,均属于中强型.  相似文献   

3.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4.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5.
凉城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从方言归属来看,凉城方言属于晋语区。中古音有4个调类: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凉城话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4个调类。本文就凉城话的4个调类和中古平上去入四声之间的衍承关系做了列举。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长海县位于黄海北部,由七个大岛和若干小岛组成,方言内部分歧较大,声母系统分两派,声调系统也分两派,互相还有交差。从声调上看,大体可分南北两片:南片包括獐子岛、海洋岛及其周围有居民的几个小岛,那里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北片包括大长山、小长山、广鹿、石城、王家诸岛,以大长山为代表,这里是平声、上声、去声三个调类。本文只讨论县政府所在地大长山的声调,连调限于二字组。由于印刷条件限制,本文用汉语拼音描写方言的声母和韵母,不用国际音标,必要的地方用文字说明;用五度制数码描写声调的调值,不用声调符号。一、声母和韵母  相似文献   

7.
春天花开     
春来了,花儿开放。 "春天花开"四个字都是平声字。古今南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念这四个字虽然具体读音不同,即声调调值不同,如山东话这四个字读起来像普通话的上声,宁波话这四个字读起来像普通话的去声,但这四个字都是同一腔调,即同一声调调类。基于这一点,人们读古诗文就有可能辨明平仄。 平声字,包括清音和浊音的平声字(相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声调方面谈谈黄冈话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声调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个音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有区别意义的功能。例如“lizhi”,是“荔枝”,还是“理智”,或者是“离职”“立志”?这就靠声调来决定。汉语声调有多少种类?它随着方言的不同而不相同。一种方言中所有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形式有几种,那么它就有几个声调。古代汉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  相似文献   

9.
入声是古代汉语里的一种声调类型,同平声、上声、去声一起合称“四声”。自六朝至宋末,一千年间,各家韵书大都是按四声分类编写的。了解入声这个调类的特点,知道它的历史演变,并能从自己的方言出发辨认古入声字,这对于了解旧体诗词的韵律,对于掌握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以及针对方言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正音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浪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指在庄浪县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中沟通和交流的通用语言。庄浪方言在调类上和普通话调类相同,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在调值上和普通话略有不同,普通话上声调值为214,而庄浪方言上声调值为213。庄浪方言里阴平调对应普通话里去声调;阳平调对应普通话里阳平调;上声调大多数对应普通话里阴平调,极少数对应普通话里去声调;去声调对应普通话里上声调。研究和掌握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对于方言区人们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南阳城区方言属中原官话南鲁片,其过渡性方言特征颇受关注。现有传统语音研究成果关于调类的认识比较一致,而在调值方面意见不一。我们以声调格局理论为基础,运用语音实验的手段对声调的规格和布局进行了再次分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的调值依次是24、42、33、52。对照前人观点来看,"上声是中平调、去声是高降调"的实验结论比较特殊,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内蒙汉语方言,主要指大青山前后及黄河流经内蒙西部的广阔平原地带的地方语言。内蒙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别。就语音中的声调而论,普通话是四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而内蒙汉语方言是五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内蒙汉语方言中存在和运用着大量的入声字,而这些入声字,基本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声韵,其中也有不少变异。本文依据现代内蒙汉语方言中入声字的实际声韵,把它们归结为“(?)”和“(?)”两个韵部。现将这两个入声韵部的韵字及其在“爬山调”和“二人台”剧目中的编词谱曲法,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平仄是就汉字的声调说的,声调也叫字调,就是汉字的四声。古代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里,入声字已消失,四声就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半仄这两个概念,是格律中的术语。“平”就是四声中的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不平的意思,除去平声都是仄声(上声、去声)。要弄清律诗的平仄规则可以五言律诗着手。例如: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一、二、三、四声四个不同的调类。四川话的调类,大多数地区也与普通话的调类大体一致,除一部分阴平(一声)字的实际念法与普通话相同外(如“妈”、“奔”、“波”、“堆”等),另一部分字的实际念法与普通话的实际念法则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阿拉伯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听辨实验,指出母语为阿拉伯语的学习者在感知汉语声调时存在较大困难,其难度顺序为:阳平〉阴平〉去声〉上声。阳平和上声、阴平和阳平、阴平和去声是阿拉伯学生最容易产生双向混淆的3组声调。对阿拉伯留学生进行声调教学时应加强听辨训练,在感知系统中强化各调类的调型特征,才有利于汉语声调的正确输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当代宜宾方言单字音声调的音高以及调长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宜宾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调类,音高调值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51、去声212、入声23,时长的长短关系为:去声>入声>阴平>上声>阳平。宜宾方言的入声处在发生"入声舒化"的演变中,促声调时长不一定比舒声调时长短。  相似文献   

17.
平和仄是指中古语音的两大类声调。要明白它,还得先明白四声。 根据传统说法,是南北朝梁代的沈约最先发现平上去人四声,著有《四声谱》。唐人曾对四声作过描写:“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代真空和尚曾作《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描述虽不甚科学,但可以使我们初步懂得: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阐释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王力先生的论断,理清了中古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国诗”的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用韵、平仄、对仗为其三大要素。而平仄是格律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格律诗的脊梁,是区别于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毛泽东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也说明了平仄对格律诗之重要。所谓平仄,就是把汉语发音的四声,根据诗词需要分为平仄两类。古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就是平声,即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即现代汉语里的上声和去声。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汉语的入声字已经消失,分别归入了现代汉语的…  相似文献   

19.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洛阳老派方言的声调规律,总结出该方言的单字音声调格局。发音人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女均有。语音样本对比分析的数据显示,洛阳老派方言单字音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各调类调型特点为:阴平为升调;阳平为高弯降调;上声为微凸调或缓降调调型;去声为高直降调调型,降幅较大。两个高降调以斜度或拱度[±直]为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衡水市,是京九线京南第1大站,离北京不远,但是衡水市的方言声调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衡水方言的声调,调类与普通话一样,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但是调值与普通话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在语流中富于变化。衡水方言的声调情况,可以作为衡水人学习普通话的参照,可以作为衡水方言研究者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