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材分析:《山村》是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安排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  相似文献   

2.
<正>《古诗二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组成。这两首诗皆为唐代诗人作品,表现的都是"送别"主题,采用的都是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但事件发生的背景不同,蕴含其中的情感也有差异。鲁迅说:"教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笔者从中得到启发:四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基础,何不将这两首古诗进行整合,引导孩子在比较中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相似文献   

4.
谭学健 《师道》2013,(10):22-22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相似文献   

5.
这篇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一首是《所见》;一首是《小儿垂钓》.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要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义教”小语六年制第五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银川市郊区教研室张玉联第五册教材第四单元由三篇讲读课文——现代诗歌《瀑布》、写景散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百沙群岛》,阅读课文《我和企鹅》、读写例话《用词要准确》和基础训练4组成.教学这一组课文...  相似文献   

7.
第九册第2单元《古诗二首》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督导教研室张玮这组课文编者的意图是,侧重读的训练,重点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课文的能力。如何在教学这两首古诗中完成训练项目和古诗的教学任...  相似文献   

8.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这是编者对古诗进行的"再创作",课文对古诗的解说虽有合情合理之处,但是过于片面和单线性。这篇课文仅仅是学习这首千古名诗的一个参考而已,但绝不是全部。这样一篇文包诗课文,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  相似文献   

9.
张军 《教师》2013,(28):65-66
写景类文章多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发现美、感悟美多为写景类文章的主题。以往,学生已学过不少写景类文章,但是,在学了多篇写景类文章后,我们发现,学生能读能背,也掌握了写景类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没有形成写景文"类结构"。为了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学习能力,我在统观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了第三单元的《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第七单元的《雾凇》,这四篇典型的写景类课文组成了  相似文献   

10.
第三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设山西省教研室白建华一、教材简析: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静夜思》和记叙文《北京》、《初冬》是讲读课文,《蜘蛛》是阅读课文。《北京》、《初冬》是描写景物的记叙文,《蜘蛛》是描写小动物的记叙文。《静夜思》是我国唐代...  相似文献   

11.
[教材把握]一、文本解读《金色花》一诗属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单元的阅读以描写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为主,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积累字词,学习朗读和圈点字句。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2.
明确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李莉这组教材由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说话、写话教材组成,讲读课文中有一篇古诗《春晓》,一篇新课文《丑小鸭》。阅读课文《春雨》是一首儿童诗歌。《春晓》是一首古诗,作...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9)
《田园诗情》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牧场景色。课文如诗的言语,如诗的意境,如诗的画面,读来让人心动、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这四篇课文。贯穿于这四篇课文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笔者做了以下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一、本单元教材处理方案: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有讲读课文两篇:《白毛女》、《龙须沟》;有课内自读课文一篇:《陈毅市长》;有课外自读课文两篇:《林则徐》和《高山下的花环》。五篇课文之后安排了“单元知识”《谈谈戏剧》。本单元为戏剧单元。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共有32篇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第一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和"语文园地一"组成,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我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  相似文献   

17.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极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早发白帝城》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8.
第三单元 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继续运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练习给课文分段,逐步形成这方面的能力;作文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是如何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景物。仿照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观察一处秋天的景色,练习写一个片段。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绝句》两首古诗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写景,并借景抒情。在讲读教学中,可采用学习古诗的五步方法进行:(一)知题。题目往往是一首诗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过预习,学生查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并说出题目的意思,借此有助于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二)析词。利用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熟读之后,抓住不理解的字词,剖析字词含义,了解内容。比如《望  相似文献   

19.
李伟 《山东教育》2011,(1):51-53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组元形式,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从内容方面看,四篇课文从动物、植物、景物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大自然是美好的:从形式方面看,有名家经典散文,有古诗,不同的形式具有共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0.
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第六册第四组课文教学谈江西龙宅俊人教版义务教育第六册第四组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古诗二首》、《春蚕》、《我爱故乡的杨梅》)、一篇阅读课文(《课间十分钟》)、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本组的训练重点是侧重指导作文的“围绕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