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小学国标本教材《品德与社会》四上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清醒地认识到白色污染给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危害。可通过"感受塑料的作用、探究塑料的优点、感知污染的可怕"三个步骤展开。  相似文献   

2.
宋红兵 《科学课》2009,(6):32-33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空气的质量状况越来越差,大气的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教材中图片显示了工业废气、废物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开始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大气不受污染。第二部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垃圾,白色污染因其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成为破坏环境的恶魔。人们应对白色污染的办法是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11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品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采取有效行动减轻“白色污染”。2.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责任感。3.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调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塑料的特点,体验“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通过模拟法庭审判、组建行动小组等引领学生积极实践,切实减轻“白色污染”。教学准备1.课前调查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生活中的白色污染现象。2.课件。教学过程一、摆耍塑料玩具1.体验:学生自由摆…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为我们服务的人》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幸福生活"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行各业的意义,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以及  相似文献   

5.
胥传红 《中国德育》2005,(9):50-51,49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3课。众所周知.发明于20世纪初的塑料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新型材料.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人们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随意丢弃塑料垃圾,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构想 白色污染内容在《化学与生活》专题一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中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7.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苏教版)第三单元的第三课.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中的有关要求来看.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从生活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呼,从其发明至今,由于其质轻、坚固、易成型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物极必反,正是由于人们的广泛使用,塑料垃圾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它破坏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害动物安全[1];另据英国《卫报》一位女记者的推算,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废弃塑料集合,足够把中国的土地包起来,而且是"每年包一次";根据碳14同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我会好好地吃》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我的一天"中的主题三。本主题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懂得合理饮食的  相似文献   

10.
绿色塑料     
柯吉 《语文新圃》2007,(4):21-22
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学科中含有丰富的安全教育内容载体,结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3章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中的"塑料"教学进行安全教育实践研究,分析如何挖掘教材安全教育内容、怎样准备安全教育资源、怎样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研究表明,高中化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3课。课前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塑料制品是熟悉的,但对塑料的特性以及它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尤其对人们随意丢弃塑料垃圾造成的严重污染认识不足。所以,我就想凭借  相似文献   

13.
王远歌 《少年月刊》2012,(20):30-31
白色代表着纯洁(chun jie),可是现在,白色污染(wu ran)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白色污染"是人们对污染环境的塑料(su liao)垃圾的一种形象称谓(wei)。妈妈爱买衣服,它们大多数都是用塑料袋包装的;爸爸下班回来会给我买香喷(pen)喷、热乎  相似文献   

14.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高中)2016年第9期刊登的《(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探究》一文(作者为丁巧老师,以下简称"丁文"),对高中思想政治选修教材《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教材知识点与现实互相矛盾"等问题,并基于此就如何完善教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拜读该文后,笔者深为丁老师勇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态度和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整本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是这一单元的第一框,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当今社会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是第四单元的起点。本框分三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27年,对使用过的各种版本教材都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以下简称《生活与哲学》)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第一单元中的两处用词似有不妥之处,据此提出个人的粗浅思考和教学中的体会,抛砖引玉,就教于诸位专家和同行。一、关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对新课程标准下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教版第二册教材第三单元"爱心行动"中的《他们需要关爱》一课为例,浅谈《品德与生活》中如何践行生活教育理论,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对新课程标准下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教版第二册教材第三单元"爱心行动"中的《他们需要关爱》一课为例,浅谈《品德与生活》中如何践行生活教育理论,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和动物交朋友》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教材中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中的第三个主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20.
《可怕的白色污染》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数学》第八册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