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儿童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把儿童的经历与经验作为本课程的基础追求,大力倡导“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的教学策略。即在教学中努力使儿童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文化因素之中,引导儿童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完成道德内化,最终建构自身的道德结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3课。课前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塑料制品是熟悉的,但对塑料的特性以及它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尤其对人们随意丢弃塑料垃圾造成的严重污染认识不足。所以,我就想凭借  相似文献   
3.
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言,多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实施方法,挖掘利用各种生活化元素与题材,这不仅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非常吻合,也会极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会让学生就知识的学习有更充分的理解体会。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过:“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父母的爱是博大无私的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为每节课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这是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前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同时,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区,这也是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胥传红 《中国德育》2005,(9):50-51,49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3课。众所周知.发明于20世纪初的塑料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新型材料.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人们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随意丢弃塑料垃圾,  相似文献   
7.
以少先队特色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胥传红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把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从而推进了学校新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