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有个习惯,总爱把小孩子抱在怀里,甚至当孩子学会走路以后还是这样.要是从保护孩子安全的角度说,"抱"在怀里的确是更保险一点,可是父母拢起的双臂恰似一条"绳索",把孩子的手脚牢牢地束缚住了,使孩子手脚和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总在父母"怀抱里"生活的孩子,活动机会少,活动范围小,社交面狭窄,往往孤僻、怯懦、自卑,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勇敢、坚强和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2.
锐话题     
"中国式父母"最爱管子女"闲事"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都堪称世上最操心的父母。从孩子出生、求学、就业,到成家立业,他们都会替孩子付出难以计数的辛劳。现在,更多的中国父母还参与到孩子交友、穿着打扮、饮食起居、下一代教育等问题的细枝末节之中,并要求子女一定听从安排。而这些为子女"呕心沥血",包办一切的父母被网友们称呼为"中国式父母"。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中国式父母"最喜欢干涉子女的事是"谈恋爱结婚"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断裂和失承。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先得"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是沟通困难期 青春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但是,在相当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却出现了严重"堵塞",成为沟通的困难期. 在此之前,孩子跟父母无忌无猜,心里有啥话都愿意说.但是,到了初三前后,变得和父母寡言少语,父母不问,孩子就不说,父母问了,孩子也不愿说.父母想问问孩子学校的事,想问问孩子和同学交往的事……孩子要么说"嗯",要么就是说"啊",要么就敷衍一句"没啥事""知道了""别管了".如果父母再问下去,孩子就烦了.更让父母感到棘手的是孩子的逆反、顶撞.  相似文献   

5.
直到今天,许多中小学还在办一些给父母洗脚、磕头之类的活动,以期培养孩子乖巧、听话、孝顺的性格。"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育儿观念从古至今就一直压在公众头上,成为代代相传的一个沉重负担。有学校举办所谓的"孝敬文化节",并动员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在父母面前下跪,背后无疑是传统的孝道理念在支撑。之所以会如此,说到底,还是认为孩子欠父母的太多。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大量农民工子弟涌入城市学校,他们和城市孩子虽同坐一个教室,但这群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却与城市孩子格格不入。他们被城市人呼作"外地孩子",孤独寂寞,行为习惯差,不拘小节,缺乏自信,责任感不强,有时还"倔头倔脑",如何让这群孩子早日融入城市学校,实现"外地孩子"和"新市民"的角色转换,有效的系列班队活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系列班队活动之一:"你是我的好朋友"飞是我教四年级时的一个"外地孩子",父母离异,妈妈去了他乡,他跟着爸爸生活。爸爸从事运输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讨论"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问题。有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关爱",生怕孩子有"好多事情瞒着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有什么"隐私",所以,动辑私拆他(她)的信件,偷阅他(她)的日记,查看他(她)的上网记录,硬闯入孩子的"私秘" 王国之中。把孩子的一切暴露在父母的视线之内。须知,这是一种何等错误的教养方式! 千万不娶以为"他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孩子就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他(她)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她)自己;千万不要以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其实未必。有理智的爱,才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爱应该与相互信任为前提。我们并非主张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但是,教育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当孩子向你敞开胸襟、无话不谈的时候,你还需要窥探孩子的"隐私"吗?  相似文献   

8.
"孩奴"对父母是一个辛苦而无奈的称谓,身为父母者劳其一生、倾其所有,为的是让孩子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当父母沦为"孩奴",孩子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反而缺乏竞争力。"孩奴"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为了使更多的父母摆脱子女的"奴役",政府及相关教养机构要转变观念,给幼儿一个自由、健康的成长环境;为了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不妨从自身做起,做个优秀的"农夫",在关键的时刻给孩子指引,给孩子创建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内,亲子共读的概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父母的重视,许多父母也反映,亲子共读对于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对孩子阅读情况的观察,有32.0%的父母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陪孩子一起读",有35.9%的父母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读给孩子听",而表示孩子喜欢自主阅读的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介     
好孩子需要"坏"父母(德)巴斯蒂安著,张迪译2010年09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疼爱不等于溺爱,父母不是孩子的"奴隶",颠覆中国的教子理念,整治家庭"小暴君",疼爱不等于溺爱,家教需要"坏"父母。$24.00 -20%$19.2把孩子培养成大人物(韩)沈美惠著,刘日波译2010年10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想让您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全球家庭教育吗?想让您的孩子成为新世纪的领军人物吗?相信您会从本书中找到答案。$28.00 -20%$22.4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两条腿",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这"两条腿"缺一不可。而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了入城打工,无法照顾孩子,祖辈家长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养孩子的重担。如何提高他们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活动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2012,(11):19
"不",是孩子讨厌听,父母讨厌说的一个字。父母如何聪明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其实也是一门艺术。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最新载文,刊出哈佛大学教育发展心理学教授、《改变想法的艺术》一书作者霍华德·加德纳总结出"对孩子说‘不’的5种积极方法",值得我们学习。1.用"可以"取代"不行"。纽约市犹太家庭及儿童服务局首席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中国正愈来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孩子也会越来越国际化,父母的角色该如何重新定位呢?一想到父母的角色,就会想到传统的一些分工合作方式,比如慈父严母或"虎妈猫爸",要不就是红白脸父母。但是,当父母把角色定位在这些固定功能上的时候,彼此之间是无法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孩子很容易钻父母角色的漏洞,这些模式也不适合培养能和这个新时代接轨的孩子。中国父母习惯将养育的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而国际上对养育的定位更多的则是用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15.
郭文斌 《辽宁教育》2013,(2X):79-79
<正>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过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从拯救孩子幸福的角度看,制订"幸福指数评价体系",似乎能够让孩子变得幸福起来,但显然,这根本不是治本之策,至多让孩子"被幸福"。中国孩子幸福指数过低的原因是什么?有网络据此发起一项网络调查。其中四成多网友认为学业压力是中国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位居第二的是"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有23.8%的网友投票。其实,用不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文龙特别指出,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要求他们"听话",但其实这种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创新发展",听话"的孩子未必成才。徐院长指出,不少父母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爱的哺育。爱是快乐与信任组合产生的复合情绪,爱是施爱者积极主动地"给","给"不是为了"得",但"给"必然会带来"得"。父母爱孩子就要注意孩子需要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合理满足孩子需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要以身作则,获得孩子的信任,同时,坚定信念,无条件地信任孩子,让孩子具有生活的底气;父母还要积极主动地给予孩子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使孩子具备"给"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宝泉 《小读者》2012,(11):2-4
感受〉道理当今许多父母难以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把孩子当需要管束的对象看,把孩子当学习的机器看,就是不把孩子当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被尊重的对象看。他们不愿意俯身,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除了殷切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就是整天讲大道理。孩子说"饿",父母说"刚吃过,怎么会饿";孩子说"热",父母说"今天不热"。父母这样做,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还会把更多的  相似文献   

19.
正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科学地引领孩子成长呢?2017年12月12日,由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携手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研发开展的"和之家"家长校本培训项目第二场讲座成功举办。本场讲座邀请到中国"好爸爸家庭计划"形象代言人东子,进行了"父母高度决定孩子未来"的主题讲座,共有160名父母参与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父母教育,或曰教育父母。孩子无辜,父母有责。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三字经》要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教,父之过",还有"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学校教育被应试牢牢盘踞、社会教育沦落为课外补习或特长训练的今天,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拯救孩子的就只有家庭教育或者说教育自己了。事情明摆着——前两者都不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