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与做人统一"是叶圣陶先生反复论述和一生追求的作文教学目标。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追求生活的充实,培养美好的情感;写诚实的话,做真诚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终身受用的本领。不仅可以取得作文教学的成功,也能为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文与做人统一"是叶圣陶先生反复论述和一生追求的作文教学目标.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追求生活的充实,培养美好的情感;写诚实的话,做真诚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终身受用的本领.不仅可以取得作文教学的成功,也能为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作文是将作文溶入生活,多形式、多角度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作文,使作文成为用语言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的智力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要写自己的事,反映自己的生活,反映生活中美好的人与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寻美作文训练就是把作文教学与美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好思想的熏陶下,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它对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表现、创造美的能力起着积极作用。现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寻美作文的训练,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樊小园 《考试周刊》2011,(74):70-72
钱理群教授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作文教学从来没有和人格教育分开过(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道德品质)。在完善学生作文的同时,也必定在完善学生的心灵。然而,我遗憾地看到.美好人格正在学生的作文中遗失。  相似文献   

6.
作文,首先应视为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形式。是个体情意表达与抒发的一种物化载体。作文教学就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完美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作文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升华和张扬,也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从教育的发展看,作文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性质定位,关系到作文教学的全面性或方向性问题。正确把握、分析、比较研究传统作文教学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作文教学观异同。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梦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的心里装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有的想变成孙悟空,还有的想有一对会飞翔的翅膀……学生今天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幻想,让学生美好的愿望在自己的作文中得以实现,这是完全可以的。这种作文属于假设类想象作文。对小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斑斓多彩,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作文批语就是语文教师手中的一把剪刀或锄头,用得好,它能除掉学生心田里的杂草,为那美好的幼林修枝剪权,松土施肥。写批语常常是一种辛勤劳动,要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作全方位的思虑;写批语也是一种自然亮相,能让人由此透视到教师从人格到学识活生生的面容。那么,从总体上看,什么样的作文批语才算是好的品格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对人的精神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的确影响着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保护与捍卫儿童与生俱来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保持源头的洁净;还需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思考、有能力做成熟的价值判断的人;作文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求真",亦不可忽视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引领。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此外教师还要严肃认真地书写,用美好的语言和隽秀的文字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家乡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更是人生的起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家乡拥有一份美好的记忆,也会怀着一份美好的想象家乡的田野村庄、一草一木在我们的记忆和想象中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真可谓"谁不说俺家乡好"。本期"同题作文"栏目刊出两篇以家乡为主题的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抒发对家乡的情感吧。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教学主要部分,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持续进行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的探究,以此有效达成作文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同时,通过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感受到作文教学魅力,进而积极参与到作文教学过程,把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悟,通过作文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言为心声,字如其人。作文是学生心灵深处的表达,是思想的再现,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写出思想健康的作文,所谓思想健康就是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能教育人、鼓舞人、启迪人,思想观点于人于己都有所裨益,能够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分享人性的善良,彰显人性的美好。我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其中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叫人吃惊,令人担忧。主要包括如下几  相似文献   

14.
王春梅 《考试周刊》2009,(35):61-62
学生作文需要良好的创作心理。如何为作文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如何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是每个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都不可忽视的。本文提出,教师可通过主题设置,引发共鸣:发现素材,激发兴趣;生动感染,铺陈美好:发现亮点,及时褒奖等教学手段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局面.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与和谐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是一种练习,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小学生作文着眼点不仅仅是作文本身,更注重学生作文的态度;作文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作文教学要唤醒孩子的天性,诱发学生思考的激情,关怀孩子的心灵,体现  相似文献   

16.
周超 《考试周刊》2011,(50):62-63
作文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塑造美好人格的平台,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作文教学的改与评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是切实可行的。文章从作文自主改评角度探究激发学生的内在写作热情的作文改评模式的独特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有两个问题被忽视了。一是学生作文的对象问题。作文是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的,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活动,只感到是在完成一项要交给老师看的作业,奉命行事,毫无写作兴趣可言。二是学生作文过程的体验问题。作文过程应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反馈和再修改的过程,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其作文能力才能切实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和美好的情感;注重在阅读中丰富知识,积累佳句,陶冶情操,孕育己见,领悟作文技巧;同时作文教学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励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张扬个性,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9.
梁丽萍 《学语文》2021,(1):80-81
作文应该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生活的美好点滴都应该成为学生作文中最美好、最珍贵的资源,而教师需要巧妙、合理地渗透这一点,让学生在作文学习、训练、表达、提升的过程中,尽享生活美学之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用生活之美点燃生长的幸福,用作文之美描绘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选取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美好事物以及他们在那种美好瞬间的感受来写。写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