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湖南卷《放鹤亭记》的出现标志着高考文言文在选材上的新突破,从而改变了史传类选段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改变了人们对“浅易文言文”这一概念的浅易理解,获得了广泛好评。这类文言散文正以强劲的势头逐步蔓延开来,2005年高考以文言散文为选段的有好几个省市,这是社会的认同。这里有必要梳理文言散文的阅读方法,为做好文言散文鉴赏题作准备。一、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散文阅读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即便是一个选段,出题者都是从文章相对独立的部分节选出来的。没有整体阅读意识,就会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也就没法完整准确地理解文意。许多…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剖析,有助于总结命题规律,探寻复习对策。三年来,这一板块的命题,选材呈现多元化,设题整体保持平稳,主观题测试比重加大,特色新题颇具启示性,答题强调得分“点”和语境意识。有了这样的解析,在复习策略上就可以有的放矢,成竹在胸。  相似文献   

3.
试题总评2011年高考全国17套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设题相对平稳,命题难易适中,落实基础,注重能力。1,选材内容丰富。选文出自二十四史的有5篇,出自诸子散文的有2篇;其余的,写人为主的记叙类散文有7篇,议论文3篇,书序1篇。打破了史  相似文献   

4.
于爽苹 《广东教育》2013,(12):15-15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够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 首先,"浅易"体现在选材的篇幅一般较短。由于受到考试时间、试卷版面等的限制,高考文言文选段篇幅通常控制在600字左右(当然也有特例,比如2008年山东卷选用的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的文段字数便达到了840字)。不论是文言文节选还是完整的篇章,选用时根据命题需要常常会进行压缩、改编等加工,使文言素材不仅更适合命题,而且也更符合阅读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曾伟国 《学语文》2023,(2):50-52
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已出现混合型对比阅读题,这可能是一个趋势,这要求一线教师既要会评讲此类题型,又要会设计或命制这种题。依托“群文阅读”理念,我尝试从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个方向,利用现有文本资源,设计混合型对比阅读原创题。在设计诗歌鉴赏题时,我注重选择比较新鲜、时效性比较强的现代诗歌,与既有经典古诗进行对比,紧扣考点设计题型;在设计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和文言文对比阅读题时,我从跨文本体裁切入,寻找文本之间的关联点和差异点,多维度设计题型,开拓学生思维。这或许会给一线教师的日常命题带来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6.
试题总评综览2011年各套试卷的文言文阅读题,可以用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八个字来概括,这是由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分别从教和考的角度都将阅读文言文的要求定位在浅易所决定的。为了浅易,试卷的选材大多为人物传记或叙事性的作品,考查的重点多数为常见的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虚词、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和概括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呢?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一、命题动向1.文言文选材范围扩大,散文获得了更多的席位。文言文选材范围进一步突破了人物传记一枝独秀的局面,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有8套不是人物传记,其中既有  相似文献   

8.
高考文言文阅读份量大,分值高,它已成为一些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考生高考成功的瓶颈。笔者不揣浅陋,对2005年高考文言文命题作一管测,并提出一些应试建议,希望能有助于考生突破瓶颈。一、命题预测1.文本范围,渐有拓宽近几年文言文阅读文本大多选自"二十四史"等正史,如:2003年第一个文本《裴矩传》选自《旧唐书》,第  相似文献   

9.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在要求考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命题相对保持平稳,设题难易适中,落实基础,注重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对全国高考17套试题的文言文阅读命题进行研究和评析,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总结规律,探析其命题规律和发展趋势,有效促进新一届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纵观90年代以来的历次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考查已趋成熟.具体表现为自1995年起至今的三年,无论从其考查目的与要求以及测试形式与题型,分值安排与分布,还是考查重点等多方面看均已稳定,既体现了考查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原则,又有利于加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得到了专家们和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肯定.基于对未来几年内高考文言文试题不会有大的变化的估计,本文将对高考文言文测试中的文段选材及测试重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命题变化2005年高考语文命题将会在2004年高考的基础上,遵循“稳中求新、求变”的原则,可能会有以下一些变化:1.考试内容将会更加广泛。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中加*号的内容。已经被全部列入2005年度考试范围。各套试卷可以对“考试大纲”中所列内容进行全部考查,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考查。2.古诗文阅读将有所侧重。在2004年15套试卷中,有13套试卷的古诗文阅读题占到了30分,北京卷中的古诗文阅读题占到了33分,上海卷中则占到了40分,这跟往年全国卷所占到的26分相比,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2005年高考估计将会继续在这方面有所侧重。3.开放性新…  相似文献   

12.
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该题的分值基本保持在20分左右,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值的12%。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试题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本文从命题依据、文本选择、考点分析、题型题量等方面评述2005~2009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并就今后高考文言文命题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1.选材日趋丰富,但内容浅易,少阅读障碍现在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已一改以往以写人叙事为主的史传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全国卷、四川卷、江苏卷、宁夏卷等是史传文外,北京、天津、安徽、湖南等选的是议论类文章,还有一些语文卷选的是小说(如广东卷《聊斋志异·郭生》)或小品文(如福建卷《书博鸡者事》、辽宁卷《冉氏烹狗记》)。但不管选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考语文命题的变化趋势,文言文阅读设置探究题有可能成为2011年高考湖南卷的一个新亮点。 那么,这类题会怎么考呢?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0年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对于探究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推测文言文阅读探究题的考查形式。  相似文献   

15.
牛瑞兵 《高中生》2013,(18):8-9
2004年高考湖南卷《放鹤亭记》的出现,标志着高考文言文在选材上有了新突破,从而改变了传记类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此后,抒情类文言文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那么,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抒情类文言文呢?在设题上,抒情类文言文与其他类别的文言文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16.
新高考考情分析近三年,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全国卷中,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相对稳定。从2020,2021两年的新高考卷Ⅰ和卷Ⅱ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试题基本固定为3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的形式,分值增长1分,变为20分。  相似文献   

17.
三、文言文阅读“言”“文”并重 ,命题材料由课内渐趋课外。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 2 0 0 2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命题坚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总原则。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 ,大多数初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或…  相似文献   

18.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的命题严格遵循和贯彻高考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覆盖了文言文阅读的ABCD四个能力层级。试题基本反映了广东省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对今后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具有明确而积极的"指挥棒"作用。下面就试题试作一些评析并对2012年高三文言文阅读备考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随着高考客观试题分值降低,主观题分值提高,文言文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又有所增加,与2003、2004年的高考文言文相比,2005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将呈现出内容稳定、题型稳定的特点。(一)选材紧扣考纲2003年、2004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遵照当年高考语文科的《考试说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文言文选材源于课外,翻译题分值大,考生失分较多。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培养解题能力仍然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提高考生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能力呢?一、以题知文"题源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作为"题源"的文言文语段,多出自教材之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