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科技风》2015,(21)
储层品质指数(RQI)是定量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宏观物性参数,能很好的反映储层孔隙曲折程度,可用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且对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产能均有重要影响,阿尔奇公式反算出的地层水电阻率称为视地层水电阻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储层含油性。本文应用RQI、视地层水电阻率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试油资料对WB油田长3储层储层流体性质进行了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储层油水层精细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顾丽娜  杨斌  鲁洪江 《内江科技》2010,31(10):121-121,151
沙坪场气田石炭系黄龙组主要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本文以测井信息为基础,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该区未取心并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参数进行了预测。使用误差统计法对储层参数预测模型效果进行评价,证明了神经网络算法是在测井信息较少的情况下预测储层的有效手段。按储集性能的优劣储集层可以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Ⅰ类储层储集性能优越,可获得产能高且较稳定的工业油气流;Ⅱ类储层储集性能较好,进行改造后也可获得较高的产能;Ⅲ类储层物性储集性能差。进行储层改造后有可能获得一定的产能。  相似文献   

3.
正乌里雅斯太凹陷普遍发育砂砾岩体,具有岩石成分复杂、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较强等显著特点,测井评价中存在储层识别划分、流体性质判别、储层参数计算等诸多困难;针对研究区近年来勘探开发热点—高伽马值砂砾岩储集体,综合利用"钻-测-录-地-试"等资料,从储层特征研究入手,认为高放射性火山碎屑成分以及钾长石矿物的富集是形成该类储层的主控因素;通过常规及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  相似文献   

4.
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E8井韩江组下段发现大量低阻油层,埋藏浅、储量大、产能好,具有较好勘探潜力与经济价值。为了深入了解本地区低阻油层形成机理,有针对性的选取低阻油层与常规油层,从导电矿物、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泥质与粉砂质含量、岩石粒度、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泥质与细粉砂质含量高、粒度偏细、孔隙结构与连通性差造成束缚水饱和度高是低阻油层的微观成因。同时从含油层段沉积相、沉积环境等因素探讨低阻油层宏观成因,认为三角洲外前缘水动力弱、能量低的沉积环境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岩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厚淼  孙建孟  王敏 《内江科技》2010,31(5):29-29,90
裂缝性储层评价是当前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测井技术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由于裂缝性储层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等特征,使得传统测井解释技术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介绍利用常规测井手段、成像测井手段识别裂缝的方法,并从孔隙结构、导电机理方面入手,试介绍目前常用的孔隙度模型和饱和度模型.并对其优缺点做简要评述,以期能对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评价作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脉冲中子测井是储层评价的常用测井方法之一,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中,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油水分布关系复杂。脉冲中子测井的探测深度较浅,不能有效评价地层内部含油气性,碳酸盐岩储层饱和度评价受到一定限制。在经常钻遇放空漏失不能进行裸眼测井的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利用脉冲中子测井可以过油管测量的特点,可以在生产状态下测量自然伽马、孔隙度等重要的储层参数,评价储层发育程度,补充缺失的测井资料,为酸化压裂评价、储量计算、堵水、转层酸压等开发生产提供必要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7.
储层流体的识别一直是石油工业中重要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大家的一个难点。针对测井资料并综合利用各种数学手段,如交会图法、多参数方程、统计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对储层流体识别的准确率。尤其是近些年来BP神经网络技术在储层流体识别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利用。在使用BP神经网络时,很多人倾向选择所有的测井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本文利用逐步判别法来优选测井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逐步判别法可以优选判别能力强的参数,剔除对区分总体不明显的变量,这样优选测井参数的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快,预测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测井是根据岩石及其空隙流体的核物理性质,研究井地质剖面,探勘石油、天然气、煤记忆铀等有用矿藏,研究石油地质、油井工程和油井开发的地球物理方法,是地球物理测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放射性测井具有十分独特的有点,使用放射性测井能够在井下快速的分析和确定岩石及其孔隙流体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含量的有效方法,并且使用该方法能够不受井内介质的限制,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人们可以通过采用放射性测井方法来研究和划分地质剖面,用来检查油井工程的质量与测定底层的吸水面等。鉴于放射性测井的重要性,因此,弄清楚它们的单位表示以及换算关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昆北油田切6区E1+2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快严重影响了油田的高效开发。综合利用构造、储层、测井、分析化验、试采曲线等资料,对该区含水特点、出水规律及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油藏实际含水、含水上升率均高于理论水平,含水率呈线性递增;油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出水类型特征,投产初期主要为层间水、可动水和束缚水,注水开发后逐渐出现注入水和混合水;对不同类型出水原因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最终为油田综合治理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饱和土体中半封闭压力隧洞的应力和位移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Biot固结理论,研究分析了饱和土体中半封闭压力隧洞问题,建立了压力隧洞的半封闭边界条件.通过对控制方程的解耦,得到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方程.在Laplace变换域中得到隧洞边界上作用轴对称荷载和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解答,考虑了土体和孔隙流体的压缩性,运用Laplace数值逆变换得到时域中的解.文末给出了算例,分析了隧洞的半封闭特性对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储层流体替换思路,储层下部流体替换储层上部流体,使储层内流体性质在纵向上一致,反演计算在该流体性质饱和上部储层时的理论电阻率,利用储层上部实测地层电阻率与理论电阻率差异研究流体性质变化,显示含水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而精细解释油层。通过陕北斜坡XY井区岩心、测井和岩电实验等资料整理,分析了岩石电阻率的岩性、孔隙结构等影响因素,利用综合物性指数来研究孔隙结构,明确胶结指数受控于孔隙结构,建立了胶结指数与综合物性指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文昌油田存在大量的低阻油层,储层泥质含量较重,物性较差,岩石颗粒细,束缚水含量高,电阻率较围岩无明显异常,导致在低阻油层识别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难;文昌A油田的2井区已经测试证实为油层,但与其相邻的1井区既无测试也无生产资料,为有效确定其流体性质,在分析低阻油层测井响应的基础上,一方面,引进了电阻率重叠法、神经网络法、流体指标法、三水模型等方法,并参考地层岩性、含油性与气测显示等信息,来建立定性识别低阻油层的判别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两个井区储层的四性关系特征,采用类比的方法,来进一步证实1井区储层的含油性,解释结果后经地层测试的证实,表明测井综合解释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内江科技》2009,30(12):23-23,16
在火成岩岩性识别方面,由用交会图定性的识别岩性,发展到利用ECS测井、计算岩石的矿物含量和辅用一些数学方法定量的识别岩性。在火成岩储层参数计算方面,通过对火成岩测井响应机理的研究,由常规方法,发展到利用ECS测井逐点变骨架计算孔隙度,由用经验给出胶结指数m到以三重孔隙模型为基础动态的计算胶结指数m,为准确计算含水饱和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达尔其油田西部储层的岩心资料、铸体薄片等为基础,评价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将研究区孔隙划分为三类:原生粒间孔、扩大粒间孔、粒内溶孔等。腾下段储层喉道属于小喉道到微细喉道之间,流体流动性较差,孔隙喉道分布不均匀,孔隙结构不好。本次研究对下一步油气层的产能、水驱油效率及原油采收率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储层预测及评价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国内石油挖掘开采进程中,油气生产作业过程中测井解决方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测井工作进展顺利,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有效参数,为钻井作业企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油田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依据测井数据研究评估石油流体品质和石油流体特性。油田企业测井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石油企业提升石油及其副产品的生产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石油产品发掘效率,该技术对于整个石油行业产业升级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工河组是准格尔盆地腹部莫北油田的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数据、薄皮分析等,对J1S2储层进行了物性的研究。研究显示J1S2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岩碎屑岩。根据该地区储层铸体薄片分析,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其次为粒间溶孔,少量粒内溶孔和基质溶孔。油层平均孔隙度为13.57%,平均渗透率为3.19×10-3μm2。属中孔、低渗储层。如何对该井区进行合理研究和评价,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岩样分析化验,从岩性特征、物性、沉积相等方面对该低渗储层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流量测井法是以分析井内流体在不同深度上流量的变化为基础,从而了解井内流体流动状态的一种测井方法,是目前确定含水层位置、厚度、层数及分层流量和渗透性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流量测井对矿井未封闭钻孔的导水性进行评价,为煤矿开采提供有效可靠的水文地质依据,为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相渗曲线的研究对指导油藏注水开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油水相时渗透率实验,取得了某碳酸盐岩油藏天然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数据,并绘制出相对渗透率曲线。从储层的湿润性、流体物性等方面分析了实验数据及其影响因素:亲油型储层的水锁损害增加了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孔隙表面吸附的油膜使残余油饱和度偏高,油膜影响地层水流动,使得水相渗透率偏低。探讨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的储层特点:水相渗透率呈现上凸形,下凹形和靠椅型三种形态,反映储层灰泥含量较低且不易膨胀,有较强水敏性,发育微裂缝。  相似文献   

19.
偶极横波测井可以在软地层中提取纵、横波时差,为计算流体因子提供了条件,定义含气性指示系数评价流体因子的含气敏感性,从而优选出敏感度高的流体因子并给出气层定性识别标准。对三湖地区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得到的解释结论与试气结论相吻合,在三湖地区应用流体因子能够有效地识别气层。  相似文献   

20.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经济快捷地评价页岩储层孔隙特征,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FESEM)与图像分析软件(JMicroVision和Avizo)相结合的页岩储层孔隙分析方法。首先,利用FESEM技术得到川东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图像并进行定性观察,将页岩孔隙分为有机质孔隙、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4种孔隙类型;然后,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提取孔隙直径、面积等定量信息,综合统计得出:页岩孔隙全孔径分布区间为5 nm~360 nm,其中有机质孔径主要分布于5 nm~100 nm之间,峰值在5 nm~40 nm之间;无机质孔包括粒内孔和粒间孔,孔径峰值在10 nm~70 nm之间,且无机孔数量很少;有机孔面积占有机质面积的平均面孔率达到18%,表明该地区有机质中有机孔极其发育,有机质成熟度高,孔隙吸附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