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体罚的绝迹,语言暴力成为教育中的突出问题。语言暴力有着多种表现,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从制度、施暴者、受暴者等不同的角度做工作,去消除教育语言暴力。  相似文献   

2.
在一片严打声中,教育中的暴力(体罚和变相体罚)近于销声匿迹。但是老师们对学生伤害更深的另一种惩罚——教育中的“软暴力”,也称之为“心灵施暴”,正在体罚之后延续……  相似文献   

3.
任亚方 《中国德育》2012,(21):24-25
如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校园软暴力现象已逐步引起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高度关注。校园软暴力不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它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而是使用谩骂、诋毁、嘲笑性的语言或蔑视的态度,侮辱、伤害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是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隐性暴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语言暴力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未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以致教师语言暴力的伤害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儿童心理视角出发,对小学生遭遇教师语言暴力情景后,心理所受伤害性进行分析,认为教师的权威角色、家长的无视、小学生心理无助时教师语言暴力具有严重伤害性的重要原因。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师自身、法律制度、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考虑,全面保障学生不受语言暴力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师生双方沟通的过程,作为沟通的重要媒介——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关语言暴力的话题,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语言暴力现象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让语言暴力远离学生,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及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师生双方沟通的过程,作为沟通的重要媒介——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语言暴力现象,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进行描述,进而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为消解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暴力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师生双方沟通的过程,作为沟通的重要媒介--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语言暴力现象,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进行描述,进而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为消解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暴力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语言暴力是教育教学中经常存在而容易被忽视的行为,其存在导致了负性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对师生均造成了伤害和影响;语言暴力的形成有历史文化、社会和家庭、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探求语言暴力改善和消除的方法,引导教育者重视自身行为,规范语言使用;引导受教育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改善话语关系,以实现语言育人、文明育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一、语言暴力易被忽视所谓语言暴力,顾名思义,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岐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一些教师常常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使用“笨蛋”、“傻瓜”、“蠢猪”、“没有出息”…  相似文献   

12.
刘福利 《教育文汇》2014,(24):12-12
日前,一则“女生宿舍内遭学生狂扇被逼下跪”的视频在网上热播,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这样的案例绝非孤例,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大有持续高发的趋势。因此,有关方面要予以重视,积极谋求化解之道。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暴力”是指授课教师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伤害性的语言,是一种精神伤害。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随着学科师德渗透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是,对学生采用讥讽、挖苦、揭短等手段,实行“语言暴力”的现象却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打骂教育大概是最露骨的教育了?其实,这称得上教育吗?而被打骂者是受教育者吗?看来,它是最露骨的,却不是教育。因而也无需言其之肤浅与否。没有打,没有骂,只有语言,然而,使用的却是不尊重的语言,歧视性语言,实即伤害性语言,这能不能算教育呢?如果说打骂是一种暴力,这种伤害实则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教师语言暴力的实质是教师传统暴力的代偿,也是教育中不容轻视的问题,它的存在会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大学体育教师语言暴力的内涵、类型、特征、影响危害、根源等方面作初步的探析,旨在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大学体育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行为,促进高校师生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体罚现象越来越少的今天,心理惩罚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暴力,二是冷面伤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日前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在教师和学生中屡见不鲜,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校园语言暴力看起来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校园语言暴力源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要医治校园语言暴力应让师生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学会自觉抵制语言暴力;让受害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教育学生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完善心理辅导机构,上好心理辅导课,聘请心理教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语言暴力指教师对学生间接或直接采用的侮辱歧视性语言,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的语言行为。教师语言暴力有诸多类型,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教师素养欠佳、心理压力增加、个性品质不良等内在原因,以及教育体制束缚、教师培训忽视、教育对象个性独特等外在原因。预防和矫正教师语言暴力需要从多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外部环境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