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编故事是教师讲述故事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部分情节,在情节转折处中断故事,引导幼儿合理地发展故事情节、编完故事的讲述活动。这种创造性的讲述活动对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续编故事的这一教育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续编故事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文娟 《成才之路》2010,(22):59-59
续编故事是教师讲述故事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部分情节,在情节转折处中断故事,引导幼儿合理地发展故事情节,编完故事的讲述活动。这种创造性的讲述活动对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续编故事的这一教育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续编故事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活用优质的图画书资源服务于不同年龄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园图画书教学实践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者以图画书《11只小猫做苦工》为例,详细阐述了运用减法策略改造图画书,以支持小班幼儿开展故事表演活动的做法,包括:减情节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完整了解故事框架的经验;减表演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积极表达的经验;减语言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文字理解的经验;减主题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主题理解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主要是靠看和听来接受信息的。因此,加强听力的训练,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重要途径。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1.听后讲述。教师在讲完一个故事,或者朗读一首儿歌后,要求幼儿能把故事或儿歌的意思讲述出来。听后讲述,是对幼儿进行听力训练最常用的方法。例如要求幼儿在听故事时能注意力集中,听清故事的主要情节,知道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这样才能讲述出来。如果有的幼儿讲述不清,可以再让他听一遍,这样,他听第二遍时,便会集中注意力。但切忌重复过多,使幼儿乏味,分散注意。这种听和讲相联系,以讲促听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王瑾 《福建教育》2022,(8):36-38
<正>图画书通过图和文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或传播知识。优质的图画书通常有着充满个性的美术表现手法、富有创意的情节或结构以及意蕴深刻的主题等。近几年,图画书作为语言领域教育的主要素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事实上,它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价值能给予幼儿强烈的美感体验,也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良好素材。图画书多样的表现媒材、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内容、风格突出的色彩搭配和构图,  相似文献   

6.
图画故事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的书。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本身就可以讲故事。一本好的图画书,是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幼儿读出个大致意思的。  相似文献   

7.
早期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让幼儿爱上阅读并通过图画理解内容。对于图画书的分析、指导,是直接关系到幼儿是否能有效学习的关键。图画书可以分为两种:故事类图画书和知识类图画书。故事类图画书,是通过一系列的有相应文字或无文字的图画讲述一个故事,叙事性是其本质特征,因此从本质上看属于故事文学,是虚构的。而知识类图画书是以传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关知识为主要目的,说明性是其本质特性,没有虚构的成分。幼儿园早期阅读中的科学知识类图画书不能单纯的看作科学活动,而是阅读与科学的融合,使幼儿在学习感受说明性文学语言的同时,引发幼儿探索事物的欲望。科学知识类图画书作为幼儿科学知识的工具书,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也可以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试以绘本《小燕子和它的朋友》为例对幼儿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教学指导策略做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8.
图画书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它利用文字和画面讲述故事,通过图画书阅读可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中幼儿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掌握更多的句式,体会到更丰富的情感。利用图画书进行幼儿口语表达训练,成人要注意营造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注意方法的运用和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王维群 《文教资料》2014,(22):71-72
近年来,图画书阅读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熟悉和喜爱。随着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多元取向,以及国内外绘本质量的快速提高,图画书大量进入幼儿园教育现场,幼儿动手制作图画书活动在幼儿园广泛开展。幼儿教师组织幼儿自制图画书,以此作为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和语言的一种途径,促进幼儿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幼儿自制图画书,少不了幼儿教师的点拨与指导,如何运用仿编和创编的手法,用讲述和画图结合的方式创编图画书等,都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图画书制作能力,才能有效指导幼儿自制图画书。因此,学会图画书创编是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幼师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图画书创编能力,幼儿师范学校的幼儿文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图画故事创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唐燕 《少年世界》2018,(3):18-21
鉴于幼儿对图画书故事的浓厚兴趣,幼儿教师通常把图画书故事讲读活动作为园本教育的重要手段。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激发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幼儿教师不仅应在图画书故事选材方面让幼儿自主选择,而且应注重讲读的环境创设,尤其是发挥家园合作的优势,还应不断丰富图画书故事的讲读形式,以进一步提升幼儿对图画书故事讲读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自信心与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幼儿园里最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活动是什么呢?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故事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教学都能吸引所有的幼儿并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必须从选材入手,把握良机,以语言活动为主,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吃透"教材,创造性地讲述故事。策略一:精心遴选教材故事教材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关注、喜爱的作品,有助于幼儿发展水平的提高。(一)选择情节生动、情感饱满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是一个老教材,它讲述了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受罚的惊险动人故事,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生动有趣,堪称儿童故事的经典之作。这样一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经典教材,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和引领下如何创新呢?如何在简单的画面与精彩讲述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引发幼儿积极运用语言生动讲述呢?  相似文献   

13.
有的老师认为让幼儿创造性讲述故事的要求太高。其实,幼子是富于创造性的,他们在讲故事时,往往会揉合自己的想象去衍化情节,用自己独有的“童语”使故事讲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如果引导得当,孩子对创造性讲述故事是很感兴趣的。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如下教学形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综合运用情境观察法、作品分析法对大班幼儿合作编制图书活动过程及其特点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在大班幼儿合作编制图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类型可以分为平行型、交互型、领导型和冲突型,其中领导型合作小组的合作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幼儿的合作水平可以分为形式化水平、松散性水平、组织化水平,其中组织化水平的合作小组制作出来的图画书内容水平最高;整体而言,大班幼儿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合作编制的图画书水平偏低;合作类型、合作水平都与作品内容水平显著相关,但是与作品的结构水平无关.合作编制图画书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一个颇具难度和挑战的任务,是一种落在大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教师首先需要在幼儿合作确立故事主题和创编故事时提供一定的支架,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编制图画书时需要有共同的主题及故事,并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和故事进行讨论协商,而后在幼儿合作编制图画书的具体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合作类型小组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指导.  相似文献   

15.
庞剑敏 《福建教育》2010,(10):48-50
【设计意图】图画书《我的幸运一天》讲述的故事风趣、幽默,幼儿比较喜欢。但让幼儿体验通过智慧获得“幸运”的快乐,理解故事中的“幸运’: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我以图画书为教育蓝本,  相似文献   

16.
<正>图画书是幼儿接触阅读的开始,蕴含着丰富的视觉艺术,不仅用精美的色彩和造型在视觉上愉悦幼儿,还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贴近幼儿喜闻乐见的生活故事。图画书阅读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使幼儿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中,体会和享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现在许多优秀的图画书已经应用于幼儿园中,那么如何利用图画书让幼儿快乐地阅读?在图画书阅读中,我们采用去除"四性"的组织指导策略,在阅读中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  相似文献   

17.
0-3岁儿童图画书阅读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并与无意识相互交融的过程。图画书阅读能力发展表现为幼儿在分享阅读(成人的伴读、指读)中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的深入与幼儿自读时复述能力的提高。图画书阅读对语言系统要素(语音、语法、语义及语用)均有影响。早期儿童图画书阅读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情境图式建构与现实生活经验相互验证的过程。本文通过3岁前儿童图画书阅读的个案研究拟进一步揭示图画书阅读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机制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图画和语言都是符号.两者是相通的,在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一直坚持让幼儿在自主画中进行讲述。通过这种方法使进入大班的幼儿不但能创造性地画出具有一定情节的自主画.而且能够主动、积极地向他人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这一阶段.幼儿讲画已达到能说明主要内容的水平,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水平,则要使幼儿将画讲述成一个具有较为完整情节的连贯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按照铅笔盒上的图画,通过想象,讲述一个有情节的故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看图讲述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先向幼儿提出看图的要求;然后出示图片,通过看图、问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讲述,一层一层地展开情节;最后请几位复述能力强的幼儿将图片内容连贯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似乎已成为一种程式,仔细分析,这样的程式在训练幼儿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有很明显的弊端:一是看图要求的交代仅仅是空洞抽象的说教,既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又浪费了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时间;二是“引鱼入钩”式的问答、讲述,把幼儿的观察和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