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凝练和大学精神的象征,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校训的拟定和校训精神的培育。美国大学校训虽然没有明显的"道德主义"话语,但却很注重大学校训德育功能的发挥。美国大学校训特征、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对我国大学校训的德育功能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训承载了一所大学的理念与理想、历史与传统,是大学的"文化名片",然而,我国大学校训却存在雷同、刻板等现象,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讨论与反思,这直接推动了近年来大学更改校训的"热潮".反思大学校训,不能仅停留在文字推敲层面,还要透视校训背后的文化根源--大学校训之思实质上是大学文化之思.  相似文献   

3.
林林总总的大学校训,总让人感到风景似曾相识,校训大同景观已经形成.信手拈来: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大学都把"自强不息"纳入校训;天津大学与人民大学的校训同为"实事求是";而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所大学的校训居然不约而同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这其中的反讽意味显而易见:大学校训趋同"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对创新的拒绝.  相似文献   

4.
校训是学校办学历史与校园文化的突出代表。大学校训因大学对人才的培育与文化的更新作用,具有较之其他类型学校的校训更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寓农业院校校训精神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能够凝聚师生的学术自信,推动我国农业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首批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梳理其校训"诚朴勇毅"的制定、内涵及其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双一流"建设中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的培育与发挥。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校训"的调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热议。这项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比例高达75%。校训中带有"勤奋"字样的有68所,"求实"的为65所,"创新"的为59所,"团结"的为49所,"严谨"的为25所。在256个校训中,包含以上5个词语任何1个及以上的有147个,占到被调查大学的近六成,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态度     
《大学生》2013,(7)
正校训应去标语化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还有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以某市的39所大专院校为例,"求实"、"创新"、"厚德"、"博学"出现率较高,其中有11个校训竟都出现了"创新"一词。(综合整理)相比"创新、求实、博学",情感教育是日渐式微了,校训高频词中"爱"严重缺失。邵  相似文献   

7.
校训蕴藏着大学的教育理念、校园历史和文化,是大学思想灵魂的宣示,在学校对外宣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以湖南省高校的校训英译为例,结合西方大学校训的平行文本,探讨在翻译生态大环境中,如何结合翻译生态学中的整体观和多维视角适应论等观点探讨中国校训的英译问题,确定校训英译的"生态"定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演进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文化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大学校训百余年的发展演变中,早期是"百花齐放";解放后,大学校训经历了批判、动乱与迷失自我阶段,自我意识苏醒阶段,文化自觉阶段;进入21世纪,大学校训文化再次繁荣,但同时显示出新的教育理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23所大学校训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在学校的发展、建设和对外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的大学都非常重视校训。通过对辽宁省23所大学校训内容的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大学校训用词健康向上、明快朴实,具有精炼的口号式陈述的特点,内容以强调道德修养、重视知识真理以及为社会服务为主。同时,大学校训也存在陈述内容雷同、创建来源简单、表达形式单一等问题。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背景下,辽宁省的高校应根据当前的政策环境,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制定行之有效的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的校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从大学"校训"的视角来阐释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校训"与大学精神的关系以及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矛盾作为切入点来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用以说明我国大学精神在建设现代化大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必要的分析,来明确我国现代大学精神建设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特有精神的表征,大学校训也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因此,不同的大学理念在校训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大学校训中蕴涵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大学理念:大学除探索知识外,还应当探索并完善道德;除为社会服务处,还应当在社会中倡导并践行道德。这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大学中的体现,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试论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校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训是民国时期大学推动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们形式上多种多样;多源于中外经典名著中的至理名言;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等特点;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学与大学校训之间是相互彰显的,应结合国学的文化底蕴,发挥大学校训精神的关照作用,把国学与校训辩证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校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体现着一所高校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校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维"转换是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可谓是其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译评标准的统称。文章试图结合校训翻译实例,就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校训翻译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校训看国外私立和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大学需要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需要创造和沉淀,校训是大学精神的精髓。从校训可以发现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研究国内、国外民办(私立)高校的校训,洞察其规律性及共同特征,借鉴其办学理念,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集中表述,是学校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浓缩,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对大学校训的研究尚存在一些明显的缺憾和不足,并且还没有形成更广泛的研究群体和较完善的研究体系。本文分析了中国大学的校训在形成时间、来源、内容等方面的特点,比较了中外大学校训在句式、内容、大学的性质、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总结了中国的大学校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校训确定的原则以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校训作为一种对广大师生的劝说艺术,同样具有修辞的三要素:信誉诉诸、情感诉诸和逻辑诉诸。在校训的英译中,译者不仅要忠实再现原文的语义,还要用最恰当的表达来再现原文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大学理念的追求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大学校训是大学对其自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大学理念凝炼后的符号表示,具有稳定性、继承性、融合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大学校训的考察,揭示其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特征;同时比较同期中西方大学校训在大学理念追求方面的异同,阐释其原因,从而为当代大学校训的形塑和大学精神的张扬提供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校训是大学的"文化名片",语言是文化的衣裳,具有优美音韵特色的校训词语使之在原语和目的语中同时具有两套华丽的衣裳而光彩熠熠。主要体现在音律节奏和押韵上的校训原语音韵特征,通过词数、音节数等的对应,头韵、半韵、谐元韵的运用,以及珠联等表现手法的变通的翻译策略,使译文产生与原文共通的韵律音乐美感。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训文本是个特殊而又广泛的题材,作为理念、原则和目标的集中体现,任一则校训大多都出之有典、有源,它同校名、校歌、校旗和校标等一起承担着外宣的急先锋.而对于担负文化交流和宣传任务的校训翻译,国内研究却显得相对不足.笔者以文化视角,从原语特征和文化蕴含上解读了国内外三所名校的校训及其译语后,发现译语在实现功能对等的同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意象缺失.这对校训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