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侯非常重视人才。其重贤用人之道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旧制,选贤任能;二是思贤若渴,极力访求;三是重诺守信,以诚待人;四是任人以能不以行;五是心胸阔达,善于纳谏;六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作为魏国强盛因素之一,魏侯的重贤思想和用人举措无疑是值得称道和肯定的,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从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用人水平,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为避免领导干部在用人方面的失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应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法制与制度建设,防止和纠正选拔使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从而真正提高领导干部的用人水平。  相似文献   

3.
史书所载及今人所论,多以为唐王朝的建立是李世民的主谋和战功,唐高祖李渊只不过是一个生活腐化的昏庸君主而已。目前史学界虽对唐高祖的评价有所更正,但对其用人政策方面的探讨仍嫌不够。唐高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建立唐王朝的主谋和统一战争的统筹指挥者,唐代的基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制度都是在武德年阊制定的。之所以能在短时问内作出这些成就,是与唐高祖用人政策的成功分不开的。他善于总结前人的用人得失。并与当时的实际相结合,以宽待人治军,亲掌用人之权;不吝官爵,不拘常礼以笼络人心;用人唯才,不拘常格;用人所长,委之重任。信而不疑;又能积极求谏纳谏,开贞观时的纳谏之风。总之,唐高祖能够笼络各方面的人才为己所用,其用人政策堪为称道。  相似文献   

4.
现今言教学正遭遇尴尬,学生学习言的兴趣普遍不浓,甚至有畏惧心理。究其根本,是由于传统的言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不重探究,重继承不重创新,重课本不重课外拓展,重统一不重个体差异,重集体授课不重小组协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吉林教育》2005,(1):64-64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史书所载及今人所论,多以为唐王朝的建立是李世民的主谋和战功,唐高祖李渊只不过是一个生活腐化的昏庸君主而巳。目前史学界虽对唐高祖的评价有所更正,但对其用人政策方面的探讨仍嫌不够。唐高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建立唐王朝的主谋和统一战争的统筹指挥者,唐代的基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制度都是在武德年间制定的。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作出这些成就,是与唐高祖用人政策的成功分不开的。他善于总结前人的用人得失,并与当时的实际相结合,以宽待人治军,亲掌用人之权;不吝官爵,不拘常礼以笼络人心;用人唯才,不拘常格;用人所长,委之重任,信而不疑;又能积极求谏纳谏,开贞观时的纳谏之风。总之,唐高祖能够笼络各方面的人才为己所用,其用人政策堪为称道。  相似文献   

7.
清末袁世凯的用人特点及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时期,袁世凯为了发展北洋集团的势力,形成了一套颇成体系、独具特色的用人思路并集中表现在对于人才的援引上面。兼收并蓄、范围广泛;注重任用新式人才;以小站系为中心以及绝对服从、兼备德才等是其用人特点。  相似文献   

8.
就业艰难时期,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己经由以往的重学历转移到重实践经验。这虽然表面上看对毫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不公平,但实际上是对高等教育的挑战,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增长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教育按时代分可以分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三个部分。古代教育,是重道德修养,而轻社会实加;现代教育,是重社会实践.而轻道德修养;近代教育,却并不介于两者之间.既不重道德修养,又不重社会实践,只重知识灌输。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强调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当前世界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政治上的更大考验这一现实情况下,学习和领会江泽民总书记讲话精神,有助于启发我们转变用人观念,对用人制度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最具特色的教学法。它注重的是通过巧设各种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探索分析 ,以形成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案。它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多少知识 ,而是诱导他们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因而它是一种创新型能力教学。它以其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不重传授“终极真理”、重思考过程而不重唯一正确答案、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重重复前人经验的教育理念而培养了一大批学以致用、崇尚实干、有极强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企管精英。美国 5 0 0家最大财团的决策经理中 2 /3是哈佛毕业生 ,便是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之道是一门关于发现人才、选用人才、用好人才的科学,也是一门发掘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领导艺术。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惊叹的。千百年前古人提出的一系列用人思想、用人原则和用人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暴富的作家不等于知名的作家,畅销的作品不等于经典的作品。9月11日下午,由排行榜网站、新浪读书频道合作制作的"中国作家实力榜"新闻发布会于北京召开。制榜人吴怀尧表示自己要用这个榜来弥补财富榜只重数字,"不重作品价值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2007,(6):15-15
2006:透过数字看职教发展;IT企业用人最看重项目经验;250多万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天津2006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逾23万;  相似文献   

15.
1压力与重力(压力和重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1压力与重力有关,压力可以等于物体的重力。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就是由水杯受到的重力产生的。压力等于重力,如图1所示;装在柱形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用人机制;现代企业应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包括人才竞争机制、“三工”转换机制、激励机制和开发机制的用人机制;企业必须创造发挥这种用人机制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用人经验与现代人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机制的健全与否,而现代管理中的用人机制出现诸多问题:如何健全用人机制,合理使用人才等。传统化给我们提供了诸如重用谋略型“人才”、“常人之能不可忽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用当其长、用当其所”等非常丰富的经验。现代人事管理应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完善用人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教育必须把人放在首位,必须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由于目前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有时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因而也就对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出现了诸如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理解不重审美,重死记硬背不重融会贯通,重成绩不重创造性等问题。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除了  相似文献   

19.
丁荣金 《师道》2005,(2):17-18
中国的教育可以分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三个部分。古代教育,是重道德修养,而轻社会实践;现代教育,是重社会实践,而轻道德修养。近代教育,却并不介于两之间,既不重道德修养,又不重社会实践,只重知识灌输。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人才思想及党的十五大报告是新时期人才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新时期人才管理工作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创新用人制度;围绕用人制度,激活分配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