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某个地区特色的文化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在校本课程融入本土文化的内容,既对学生开展热爱家乡教育。又能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本文从如何整合家乡的本土文化精髓,把它融入校园的地方课程,让孩子们在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形成学校文化与德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处的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家乡的滆湖文化,我们想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滆湖文化资源"与统编课程相结合起来,打造一所富有地方文化特色且富有现代气息的幼儿园。在幼儿园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我们试图把校园环境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单一零碎、色彩不和谐等种种问题,使本园的环境具有水乡艺术特色,彰显本土文化色彩,在环境的隐性教育中提升幼儿多种能力和审美能力,使环境真正服务于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是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江苏省丰县中学的"黄河故道生态文化"课程基地,结合地方特色,深挖地方生态文化内涵,把区域文化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课程回归自然与乡土,增进了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课程对国家课程的影响在于地方课程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也是对教材传播理念的具体展示;对学习者的影响在于地方课程能使学习者更加了解"铁人精神",更好地向外国人讲述家乡故事.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把家乡的历史和地方课进行渗透整合,即是弘扬家乡经典文化,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地方课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理论证实,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走近家乡,传承历史文化"为主题地方课程,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为研究开发和利用本校所在地——敦化的教育资源,把地方潜在的人文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资源,充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重中之重。作为具有丰富乡土文化资源的青浦区,如何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特色资源,构建地域特色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愫,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与实践的。青浦区教育局以青浦地方资源开发为途径,制订了乡土课程“古韵水乡美丽青浦”,并以此探索全区校本课程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县级博物馆是地方本土的一部"百科全书",是展示地方文明和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是弘扬历史文化、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全国博物馆掀起免费开放的风潮,县级博物馆在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及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情感方面提供了大量原始、直观、形象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这就要求县级博物馆与时俱进,做展示地方文化的明亮窗口,把县级博物馆作为一个让社会认同的社会公益事业切实做好。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是特色学校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校本课程开发既是挖掘和发挥教师专长、促进学生特长与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学校文化、实现特色学校迈向品牌化的必要途径.创建特色学校,不能简单地把特色项目等同于学校特色文化,更不能以牺牲中心文化来换取学校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反映特定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表现特定受众文化心理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不仅是对本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一种传承,也是培养幼儿乡土情感、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文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幼儿爱家乡的意识,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从收集资料,了解乡土文化组成,构建乡土课程;开展活动,理解乡土文化内涵,完善乡土课程;走出校园,加强乡土文化实践,深化乡土课程这三方面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文化资源,对园本课程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卢婵婵 《教师》2013,(30):30-30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名山、名寺、名茶、民风”积淀着深厚的沩山文化: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品味清幽典雅的茶文化,传承热情好客的民俗风,熟悉家乡的名胜古迹,磨炼学生的演讲水平,学校依托地方人义资源,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构建了系列化地方特色课程,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综合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提出"儿童立场"的课程观,把课程建设目标指向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并融入"随化至贤"的学校文化核心内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特色课程个性化、课程评价立体化"为基本特征,采取年级课程与学校课程纵横交错推进的策略,有机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架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地方特色文化形态多元多样,与"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很强的融通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中,让文化资源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要构建文化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整理和利用是支撑,学校的顶层设计是保障,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文化认同是关键,课程的文化实践是补充。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对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活动等等进行整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地方乡土文化内容,挖掘开发富有创意特色的校本系列课程。我们开发、建设、实施的校本课程教材主要有《走近七都》《航海模——科技创造未来》《鲈乡风——走进家乡》《太湖蟹》等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改进,尝试构建了几种基于"整合生本创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分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国家课程就是由国家统一核发的基础学科课程。地方课程则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编制的乡土教材,意在培养学生对家乡科学文化历史等发展历程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校本课程的英文是school—based,  相似文献   

15.
大学理念与课程建设是大学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地方院校存在大学理念的误读和课程建设的误区。地方院校的发展关键在于课程特色建设。地方院校课程特色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区域应用性人才;地方院校课程特色建设的内容是利用区域特有的文化资源,丰富课程的功能;要为地方院校课程特色建设提供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家乡文化视野的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幼儿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其主要致力于在地区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各地艺术教育的特色,以有效兼顾艺术课程及儿童发展与当地文化的适切性。积极开发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对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托地方丰富广阔的教育资源,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主题大单元活动、研学活动、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怀,推动学校地方课程建设的深入,丰富学校课程的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逐步形成学校自己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职院校应担负起地方文化的传承。在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内容,是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拓展地方文化传承渠道的有效途径。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积极融入闽南文化,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完善学生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拓宽闽南文化的传承渠道;有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闽南文化与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需着力开设校本通识教育课程、开发校本通识教育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9.
乡村学校办学必须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引领,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展校际共建活动,打造教育品牌。学校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密码,从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要着力于课程规划实施,大力发挥特色文化课程的力量;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做到文化规划同步,文化建设同行,文化成果同享。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以课程为核心,依托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建设运河文化综合实践基地,将"运河文化"融入学科教学,编写《运河流过我家乡》系列校本教材。同时,建设"多彩运河娃"课程超市,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舞台,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校本研修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