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形"离"数"更近一些,让学生离数学更近一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科,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是数学"十大"核心理念之一。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而言,教师教学中不仅仅是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数感培养。为此,教师应从基于学生认知基础、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等方面培养学生数感,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作为基本数学素养之一的数感,其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学段。"数的认识与运算"这部分内容对于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可通过研究众多研究者对数感内涵的分析,准确把握数感的内涵,并结合"数的认识与运算",探索培养学生数感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数感,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对"数学"的直观感知;从狭义的视角来理解的话,则是对"数"的感觉;如果从教学的层面来解读,数感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既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直觉感悟,又是一种将数学融于形象的思维形式,还是一种对数学问题的敏锐感受力。正因数感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我想,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让学生会"数学地"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体验、感悟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6.
<正>"数感"位居新课程中"六个核心概念"之首。"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数的计算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法、数的模式、数的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等。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数感的重任,教师应在不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一、创设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7.
课标把"数感"摆在十个核心概念之首,充分表明培养学生的"数感"应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寻找各种着眼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场景。  相似文献   

8.
在"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目标提出的十多年间,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但在课堂教学中"数感培养"的整体推进与展开还不十分清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探索活动、估计运算中有效地发展数感,让游离于数学学习"边缘"的数感真正走向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思维和身心不断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能够通过掌握数字规律和数学学习技巧提高数学成绩和学科核心素养。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广泛开展,小学数学课堂中具备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教师也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在这些教学手段和思想帮助下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开阔视野,在此基础上增强数感。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内涵和意义,论述了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性,探索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重要课程内容提出来,并将它列在六个核心概念之首,充分表明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数感,主要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四点体会。一、生活化策略,积累数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数感的培养既非抽象说教习得的,也非一蹴而就可及的,更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其中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数感对小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有关数的意义有很大的作用,对理解或叙述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有一定的帮助,而数感培养从小学就应该开始。  相似文献   

12.
刘廷琴 《辽宁教育》2013,(10):63-63
学生接触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起点均应从认数开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也正是对数的研究和应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数感是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也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石。现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出以下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运算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的。一、让学生"估"出数感课始,课件出示情境图(如图1),并提出问题:观察图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列式呢?  相似文献   

14.
吴汝萍 《河北教育》2012,(10):15-16
《数学课程标准》将数感放在了10个核心概念的首位,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往往还比较模糊,亟需探索有效方法,让数感在学生的头脑中"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5.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把数学图形和代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图形意识,形成数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眼下数学教学改革中的热门话题,它对于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教师引入数字游戏活动,通过将数与形、拨、估相结合,让学生"数"出感觉,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三年级是数学素养大幅度提升的找时期,因为8~9岁的学生在认知水平上,会有大跨度的进步。在这一时期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最合适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在头脑中有较为清晰的数的概念和数感,是本文的主要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对此作了说明:"数感的具体表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改革第一次明确地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什么是数感?简单地讲,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感觉,是人们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数感来自于数学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要学好、用好数学,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数感"。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它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数感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数感是人对数的一种感悟,是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数感的建立,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的,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的。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注重结合生活,培养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