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当前,知识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评价分析,有助于客观衡量各地区高等教育的水平,进而为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借助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全国31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的综合得分和各主要因子的得分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分析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进而得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选取高校数量、中央部委所属普通高校数量和每百万人口普通高校数量等7个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获得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情况,了解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建构了包含7个维度的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2010年我国各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东部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同时在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在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全国31个省份按其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可以分为5个类型,东部地区的省份在高等教育发展类型上较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样态。  相似文献   

4.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高等教育系统。本文从规模效益和财政收支两个维度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研究表明,美国高等教育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越是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则较低。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既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和着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更要鼓励和加强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和投入。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分类,并对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以便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各地区高教发展的现状,为更好地指导和规划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TOPSIS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研究是指引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明灯,有利于地方政府制定有益于本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有利于高等院校运用有限的资源增强其竞争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最重要的是对其指标体系的选择以及评价方法的选取,目前已有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例如,李健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预测可以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研究层次上有国家和区域两个层次。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可能达到40%,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政策的选择可以解释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预测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预测可以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研究层次上有国家和区域两个层次.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可能达到40%,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政策的选择可以解释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预测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对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水平进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各地区间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 ,学费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 ,学费水平与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成正相关 ,学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实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人力资源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其对区域创新支持能力的评价体系是衡量区域创新水平的基础。文章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区域人才储备、区域环境支持和区域创新产出三个层面选取了34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处理,构建出能促进区域创新的人力资源支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东部9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地区人力资源对区域创新的支持能力情况,为各省市的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TOPSIS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对加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借鉴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及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最后运用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并对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对加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借鉴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及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最后运用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并对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发挥好高等教育职能的关键因素,其配置状况及效率的高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2016-2018年全国高校相关数据为支撑,基于DEA方法对31个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研究,通过探讨各地区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程度,对全国各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各地区间差异仍然存在,西南地区差异程度最为分散且变化较大。为解决当下困境,本研究从健全效率评价体系、树立差异化供给意识、挖掘地区特色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从而比较客观地呈现了各个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而为如何均衡发展各地区义务教育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为视角,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呈东高西低,东中西内部高低交错的空间分布态势,且与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北京、上海、江苏位列前三,山西、内蒙古、贵州、云南、海南、西藏排名靠后。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充分发展,应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注重发挥政策制度调控约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逐步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入对接。应用数理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6个省、直辖市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进行评价分析,指出各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对于提升各地区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也能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地区经济及社会等的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由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很难度量,所以本文力求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依据相关的文献,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以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从地理位置的差异上对安徽省农村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阳  李琳 《高教探索》2008,(3):44-48
首先运用改进S型主成分分析法对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两大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通过曲线拟合建立协调函数,应用模糊数学思想的协调度指标测度各地区的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层次区域的协调发展程度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揭示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2005年与2012年横截面数据对江苏省13个地市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区域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协调程度逐渐加强,但局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与滞后问题并存,区域之间高等教育的非均衡性比较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增强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