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题外话 来自邮件:无名 不管你是哥哥还是姐姐,我都一样地信任你,因为你说的话太让我喜欢了.现在我有事要问你了,你不会烦吧?我不知道网上的事与人是否可信.我交了一个网友,他说他喜欢我,而且还和他妈妈说起了我.我也和他妈妈通过电话.我不知道这份感情是否可信.我们一直都是电话联系,最近他和他妈妈吵架了,一直也没给我打电话,出去很久了,我也找不到他.如果他真的喜欢我,为什么不给我一个电话呢?  相似文献   

2.
来自邮件:无名 不管你是哥哥还是姐姐,我都一样地信任你,因为你说的话太让我喜欢了。现在我有事要问你了,你不会烦吧?我不知道网上的事与人是否可信。我交了一个网友,他说他喜欢我,而且还和他妈妈说起了我。我也和他妈妈通过电话,我不知道这份感情是否可信。我们一直都是电话联系,最近他和他妈妈吵架了,  相似文献   

3.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2-102
问:我的孩子7岁,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他一直都很听话,但是最近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一看到新的玩具,他就要。如果不满足他,他也不管是什么场合,就开始又哭又闹,非常难看。我没办法了就只能满足他。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为师的良心     
古斯 《学子》2003,(8):10-11
在我的周围有这样一个怪现象:假如一个人在他的本职工作上不够称职、尽职,而这又威胁不到他的饭碗,那么这个人就会一直这样不称职、不尽职下去。以工作为乐?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工作的目的不是在工作本身上哪怕这工作极轻松、体面、高尚、重要,而是在钱,在饭碗上。只要有饭吃,有钱挣,不管工作得怎么样,他们都能一直这样腆着脸“混”  相似文献   

5.
人是会变的     
<正>人是会变的。人有权变。不但人会变,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没有一个生命是不变的。日日在变,秒秒在变,连喜马拉雅山和太平洋都在变,连地球、太阳都在变,何况是人?人会变得多,也会变得少;会变得好,也会变得坏。总之,人是一定会变的,不管这个人是不是想变,他一定会变。所以,当有人说"我不变,不会变"的时候,不管他表情如何逼真,不管他如何捶胸顿  相似文献   

6.
我关注这本书很偶然.一直以为乔布斯和自己没关系,不管他如何吧,和我这个读书教书写书的人没关系.但是,三年前,我在尼泊尔.我在珠峰半山腰的一个小镇等着天晴,等可以登峰的日子.一个星期过去了,向导没来喊我们,天天就那么等着,那个时候人会有很多想法.等到终于可以登峰了,我身体很不争气,头晕恶心,走一上午,到海拔6000米的一个地方,我实在是上不去了:被两个向导半抬着下了山.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7,(12):86-87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心来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呵护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我一直比较注重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我会用一颗柔软的心尽力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管他学习成绩好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8.
朱晓剑 《师道》2009,(1):59-59
作为父母的,无不想着孩子学习好一点,但儿子一直比较贪玩,颇令我头痛。看见他作业和写字都不放在心上似的,就忍不住问一下:“作业做完了吗?”他也不怎么回答,只是看了我一眼,想必是说,“真是讨厌,今天又玩不成了。”不管如何,他还是乖乖地坐下来做作业,稍微令我心宽一点。  相似文献   

9.
西西信箱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与同性交往还可以与异性交谈就很不好意思了。每每遇到难题想去问那些成绩好的男生,又怕别人说闲话,我这样只能自己苦苦的挣扎,有时真希望自己也能有几个异性朋友。小琴,一个人不管性格内向还是外向,都需要朋友,都需要关怀。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生和女生,所以我们的朋友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如果我是你,我就会大胆的去向比我成绩好的人求助,只要能够帮助我,我才不管他是男是女。其实我一直主张女同学应该有几个男性朋友,因为男生和女生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女同学和男同学做朋友,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开朗,更大气…  相似文献   

10.
从小,我们家就很穷,但是充满了爱和关心。我是快乐而有朝气的。我知道不管一个人有多穷,他仍然可以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运动。在我16岁的时候,我迷上了棒球,能够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扔出一个快球,并且击中球场上跑动着的任何一个人身上。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任教的二(1)班有个学生小A。这个学生性格内向.虽然他是男孩.但是很腼腆,非常害羞.平常喜欢孤单一个人玩,很不愿意同别人打交道.下课了,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也不跟别人聊天;上课了,也从没看见他大胆举手。不管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复杂还是简单,也不管他会回答还是不会回答.他总  相似文献   

12.
狠笑话十则     
《第二课堂(小学)》2010,(8):122-124
有一个人,不管坐什么车,都要坐靠着窗户的座位。一天,要坐飞机了,他拿登机牌的时候跟空姐说想要一张靠窗户的,空姐跟他说没有了。登机后,他随便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了下来。不久后来了一个人,对他说:“这是我的座位。”然后要他让开。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是,变成一个睁着眼睛睡觉的人,他能看,但却什么都看不见;即使看见了,也不去思考所看见的东西,他无视善与恶,面对邪恶与虚伪无动于衷."对于我,一个班主任而言,最可怕的便是无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心里没有他们.他们虽然小,但是内心却极其丰富,我们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和他们成为知心的朋友.作为一名班主任,会遇到各种性格的学生,不管对待怎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仁爱的心,在潜移默化中润物细无声,不求一时将他改变成我们所期望的样子,但求我们用心的教育能一直伴随他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土地的报答     
林清玄 《成才之路》2013,(7):97-F0003
步行过乡间,看到一位农夫正在努力地锄田。我很久没看人用锄头挖地了,就坐在田埂上看农夫挖地。农夫粗壮结实的上身赤裸着,他把锄头高高举起的样子,逆着光线,看起来就如同一座铜雕,真是美极了。他也不管我看他,只顾自己锄田整地,一直整地到田埂这边。我看到他全身都被汗水湿透,连长裤都湿了。他友善地对我说:"掘一掘,要来种花生了。"  相似文献   

15.
我在学校教书跟学生有很多的交流,我突然发现这个社会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化以后,一些做专业文学研究的人,甚至也十分缺乏文学的常识。这使我一直非常困惑。我发现,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甚至是一些非常著名的学者、评论家,大家一方面缺乏常识,另一方面也不在一个以常识为基础的层面上来讨论问题。沈从文曾说过一段话,我印象非常深。他说所谓的专家跟非专家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区别:专家有常识,一般人没有常识。我觉得这说得非常对。他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来做古物的整理研究,建立了一个常识。比如说一个绸缎,拿来一看,知道是明代的还是清代的…  相似文献   

16.
陈彤 《八小时以外》2011,(12):58-59
彤姐: 我和他刚刚结婚大半年吧,我们认识七个月就结婚了。他一直都是毫无保留地对我很好,很呵护的感觉,即使结了婚,也常常觉得还在热恋中,对彼此的感觉一丝也没有因为时间而减少、我是一个幸福幸运的女人——我常常一个人这样想。我以为可以一直这样和他幸福下去!  相似文献   

17.
耕耘亲情     
这个家有父亲、母亲和女儿,和天下任何一个普通的家一样。一直以为父亲是一介农夫,而且事实的确如此。世代生活在小镇上,与乡村毗邻。童年的印象中,父亲就是头顶烈日,脚踏黄土耕耘的。直到后来,父亲离开了这片开满油菜花的土地,去城市淘金。一晃就是十年,父亲又回来了,在这个不大的小镇里开了一个小小的杂货铺——日子简单而朴实。我知道父亲一直在给我们创造殷实的生活,不管他在哪里不管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8.
孩子在愚人节这天来到了人世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患有21对染色体综合征,永远只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说,不管他年龄有多大,他永远是一个愚人。愚人的父母并没有嫌弃自己的孩子,他们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努力教孩子从一数到五,可孩子一直不明白一到五的顺序。  相似文献   

19.
欺夏 《快乐阅读》2008,(11):12-17
一"喂,你的东西掉了。"有人在后面喊。谁啊,不管他,又不是我的东西,继续走。"前面穿短袖的女孩,你等一等。"短袖?真是的,大夏天穿短袖的人多了去的。哎呀,什么东西啊,一直在喊,送给你好了,当然,前提是东西不是我的,嘿嘿!  相似文献   

20.
周莹 《中华家教》2013,(Z1):76-77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父亲说他是个蹉跎满志、好高骛远的人。他不服气,总是和父亲争论自己十足的理由。但是,不管如何争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父亲惟一感到欣慰的一点理由。高三那年,他告诉父亲说自己一定能够考上一所非常不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