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楚辞》和《山海经》是现存先秦典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丰富的两部书,其中的神话材料既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趋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可以相互解释、相互补充的片断。它们载有相同的神山圣水神树,相近的神祇灵巫、神异禽兽,相似的长生不死思想与娱神习俗。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楚辞》、《山海经》神话材料趋同揭示了这两部典籍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它反映了同一文化源头民族共同的原始神话思维。能够显示这种共同原始思维的原始文化就是以夏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3.
梅山文化是产生于楚地的山地巫文化。它与楚巫文化经典中《楚辞》、《山海经》有着紧密联系。从《楚辞》、《山海经》中可看出梅山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阐明“《山海经》神话群系”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源自《山海经》的女娲神话、射日奔月神话、黄帝蚩尤之战神话、西王母神话、桑蚕神话的传承流变,并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展示了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南山经》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学、地理学、语言文字、文学神话、医药学、矿物学、生物学、社会学诸多方面,以现代科学观念破解经文为宗旨,可对《山海经·南山经》主要经文作出新的全面释读。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对《镜花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之《镜花缘》对上古《山海经》作了一次浪漫的回照,我们可以从内容和手法上找到二者的许多契合点。由此可见,《山海经》对《镜花缘》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故事外壳的投射、神话色彩的沁染、原始思维的灌注。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一部“奇书”。最晚从晋代起即有学者研究该书。近 50年来 ,在《山海经》研究中 ,参与人数之多 ,学术活动之活跃 ,前所未有。中外学者在研究中对《山海经》性质的认识有“神话”说和“信史”说两大派。在全体矢志于《山海经》研究的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 ,其研究的终极成果 ,必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湖北传承有许多原始崇拜的习俗遗痕,与《山海经》所记有着内在关联,诸如崇鸟尊鸡、崇竹、崇枫、崇桃等等。梳理这些习俗的表现及其与《山海经》的关系,可对《山海经》的神话系统有所资证。  相似文献   

9.
关于《九歌》之名,来源甚古,传世的就有“中原九歌”、“神话《九歌》”、“民间《九歌》”和“楚辞《九歌》”。本通过对有关献资料的分析,试图探寻出楚辞《九歌》名称的来源,理清它对前代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和《伊利亚特》是中西战争神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化传统、人精神、地理环境等的巨大差异,中西战争神话在叙事规模、叙事体、形象构成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在故事的叙事功能上却存在惊人的相似。又由于历史传承的路径不同,《伊利亚特》式的原始叙事模式对欧洲中世纪以后战争小说的影响不如《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对中国后世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是一部流传了两千余年的上古时期的典籍。从成书至今,人们一直视其为一部奇书。众多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和解读它,然而,众说纷纷,莫衷一是。本文从剖析《山海经》的内容入手,力求说明《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地理志。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流传史上的"暂显于汉"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与其魏晋时的"寝废"状态形成了明显对比。《山海经》之"暂显于汉",主要决定于两汉以其为内容可信的地理典籍。两汉与西域交流、谶纬之学兴盛等时代因素也为《山海经》在当时广泛传播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刘歆的校订对于扩大《山海经》在两汉传播亦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罗相当丰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都保存其中,是研究上古神话的珍贵资料。但因《淮南子》是部理论著作,它的目的是在为汉王朝提供一套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方略,这些神话在书中是作为论据使用的,这就使得《淮南子》一书中所保存下来的上古神话历史化倾向十分明显,就《淮南子》而言,神话的历史化主要体现在神话英雄与始祖神向人间圣王转变使神话成为历史;神话的伦理化和仙化话转换了神话故事的存在时空;通过凸显神话的尚德精神与政治色彩使神话发生质变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远古神话主要留存于楚文学作品中,楚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主要叙录于《山海经》、《淮南子》、《庄子》及《楚辞》等作品中.楚文学中的神话,亦起源于中原神话.但较之以中原文学中的神话,楚文学神话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原始性和古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增益性和创造性等等.  相似文献   

15.
神话的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的核心原因。在神话历史化的过程中,神话人物被分成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美与丑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些在神话时代极其有名的大神因为无法纳入历史系统而被逐出中国文化的圣堂,还有一些大神奇异的长像或别的种种原因无法重新塑造而被无情地淘汰。  相似文献   

16.
辞赋一词,组词联用,已成为后世对楚辞和汉赋的习惯称谓。东汉文人,多有把楚辞也称为赋。随后亦有沿用辞赋不分的模糊现象,其中不乏名震学界的专家学者。如班固《汉书.艺文志》:屈原赋二十五篇。便是辞赋混淆典例。其实,这是对司马迁辞赋概念表述的一种传统的误读。辞,严格意义上,主要是属于语言的修饰技巧;赋,则是属于文字表述方式的选择。古代军事辞赋在表现形式上,与同期其他赋体特征相型。就内容而言,古代军事辞赋涉及极为丰富,有关军事的话题几乎皆有染指,可以称得上是对古代军事概貌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不仅为《楚辞》校勘集大成之作,也是古籍校勘整理的重要成果。总结闻先生《楚辞校补》一书的特点及其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助于《楚辞》校勘的进一步整理,同时,对其它古籍的校勘整理也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