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拯救现世人生是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诗学主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西方唯美主义批评对于文学艺术拯救现世人生这一诗学问题的开拓,基本上尚处于一种感性的阶段,对于一些具体的拯救运行机制尚缺乏细致的分析和微观的考察。尽管如此,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探索对于该诗学问题的开拓依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承继与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是一个现代性诗学问题,它最初呈现于浪漫主义及唯美主义的诗学建构当中。但是,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学基本上还是一种经验性的诗学,它们对于现世人生等诗学问题还仅限于问题的提出与宏观的、经验性的探讨与描述,尚缺乏深入的、实证性的分析与考索。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承传了这一诗学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怎么样”的、微观的分析与考证。所以。如果说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学还处在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呈现阶段的话,那么,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则可以说已进入到了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展开阶段。其之所以能够如此,关键在于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对于科学精神吸纳,但是,这种吸纳却又造成了另外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消解超验性美学、超验性理论乃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其具体的消解途径、消解方式主要有二:历史相对主义思路、个人主义思路。但是,这两种消解方式、消解途径都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而这种不彻底性为后世的批评实践留下了进一步开拓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4.
哈罗德·布鲁姆的批评历程,也是他不断卷入诗学论战的过程。他的诗学理论,以浪漫主义诗歌批评为基础,以其本人鲜明的个性形象为中心,强调文学(包括文学批评)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诉求无关,从而构筑起一座赋予人的内在性强力以国王地位的精神之城。从这一意义上说,布鲁姆诗学已然超越了纯粹文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洛夫乔伊、艾布拉姆斯从各自不同的理论方法出发开展浪漫主义研究,其不同之处在于洛夫乔伊运用观念史的研究方法研究浪漫主义,通过挖掘浪漫主义形成时期的实证材料消解浪漫主义的整体性和统一内涵,进而考察浪漫主义形成的源头与历史发展过程。艾布拉姆斯则从美学理论的逻辑思维出发概括了浪漫主义理论的整体特征与核心内涵,并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凭借其直觉,关注文学的隐喻性,详尽阐释浪漫主义经典作品,完成了对浪漫主义的完整把握。洛夫乔伊与艾布拉姆斯都为浪漫主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全新的视野,但也都没能完全解决当前浪漫主义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重要的一脉,虽然屡受压制,处于边缘,但始终或隐或显地存在,没有断流.与之同步的浪漫主义小说理论批评,虽然还未形成概念明晰、逻辑严密的体系,但也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美学留下了丰富而又芜杂的"理论碎片".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与理论批评,是在边界模糊、视域宽窄不定中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虽然诗人对自然形象的选取和艺术表达方式各异,但他们的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歌颂自然,敬仰生命,自然的意识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诗篇,也深刻地渗入了他们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提倡人类回归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再次唤醒现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创造社理论代表,成仿吾主张文学活动是作家和批评家自我情感的表现,体现出浪漫主义张扬自我的特征,然而其批评文本却又不是纯粹的浪漫主义话语,对作家和批评家所理应具备并加以表现的“自我情感”有着特殊界定,表现出紧贴时代和社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种徘徊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文学批评话语,反映出在中西文学传统熏陶下的一类现代批评家独特的批评姿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分析冯至在四十年代发表的以《十四行集》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旨在揭示出浪漫主义这一重要诗学要义在其诗歌中潜移默化的嬗变,并以此来说明外国诗人及其诗学理论对冯至的影响。可以这样说,1920年代兴起的中国新诗中的浪漫主义在1940年代并没有消失,而是隐秘地被诗人们以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手法表达出来。诗人冯至的现代主义诗歌就是一个蕴含浪漫主义因子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0.
考察马克思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和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贯穿着浪漫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马克思古希腊艺术批评文本中就是存在着唯物史观和浪漫主义两种批评视野的交织,这两种视野构成我们理解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的双重维度。正视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视野的双重维度,特别是浪漫主义维度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范式的内在本质特征,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多维文化内涵,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体系的时代创新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于寻根文学一般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向度加以阐释,事实上寻根文学同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而且为世纪末的浪漫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质。寻根文学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化语境中文化主体焦虑的书写;二是对于原始文化生态的回归;三是执著于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同时寻根文学所提供的浪漫主义因素不同以往的新变体现在主体性、自然性内涵的衍变,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紧密相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废名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作家之一,他不同于同时代的乡土小说作家,而是在同样汲取古今中外文学精华的基础上,自辟蹊径。但他并不曾完全逃避生活,他的很多作品表现出人生的困顿。即使发展到“不欲闪露”的阶段,这也有一个过程。他的部分作品显得奇僻晦涩。他写就了一种非写实非浪漫、似写实似浪漫的田园诗,是淡薄的现实主义和素雅的浪漫主义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诗歌艺术的抒情性决定了它与浪漫主义的密切关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浪漫主义的误读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精神的张扬,但在政治抒情诗创作中仍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抒情强度、厚度和力度,这在政治热情激荡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文学反响。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先驱威廉.布莱克视自然界中的野兽和人性中的野性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他在其著名诗作《老虎》中塑造的老虎是充满力量和野性且富于神秘象征色彩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老虎》的开创性及布莱克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唤野性本身,更在于在英国文学史上发出了呼唤野性题材和主题的历史先声,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界碑。  相似文献   

15.
胡风文艺思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原因在于:一是受西欧浪漫主义和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影响;二是对厨川白村与苏联作协“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胡风认为浪漫主义应负载启蒙和政治双重功能,而左翼人士则力图把浪漫主义纳入纯粹政治轨道。  相似文献   

16.
德国音乐家罗伯特·舒曼(1810--1856)全身心地践履与诠释音乐浪漫主义,集作曲家与艺术评论家于一身,横跨音乐与文学两大领域。舒曼对音乐浪漫主义的践履,历经了探寻音乐艺术的坎坷,费尽了追求爱情婚姻的周折,充满了践行音乐创作的传奇;舒曼的音乐浪漫主义风格,展现了真挚性,秉持着内向性,体现出融合性;舒曼音乐与浪漫主义的融合则凸显创新精神,并交织二重属性,注重节奏变花。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历时悠久,研究者常立足于艺术维度,社会维度和超越维度对其进行阐释。艺术维度和社会维度各有一定的优缺点,不过相比之下,其缺陷更加根本,难以全面深入认识浪漫主义。缘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超越维度一直被中国学者所忽视。实际上,其具有巨大的理论优势,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疯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疯狂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主题。文学中诗意的疯狂不同于现实中的疯狂,只是作家为刻画人物、评论、或赞美正常的精神世界所作的处理,在自然神秘主义的支持下,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许多表现疯狂的作品,其中疯狂常常与爱情和欲望有关,是易受欲望作用的人们对自然呼唤所做出的回应。本文以霍夫曼、蒂克为例,阐明其所反映的这样一个观点:作为精神和心灵上的人类,有渴望通过卓越的精神与神性达到结合而强烈背离肉体的欲望。生殖的强烈欲望是我们必死命运的象征,对卓越的渴望是对有一天我们必然死亡这一想法的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