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泥泥狗是河南淮阳人祖庙会上一种特有的民间泥玩,它的创作题材独特,所表现的各种动物形象抽象、怪异、神秘,有着浓郁的远古文化气息,其内容与远古时期人类的神话传说、图腾信仰密切联系,也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反映了原始初民对生殖、祖先、图腾神祗的崇拜,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原始文化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易》卦辞与史前文化有何继承关系,史前文化在没有文字时如何流传下来?本文就图腾崇拜卦辞占卜这一远古民俗现象,根据巫术歌舞“歌永言”和巫术传播神秘性、封闭性的特点,得出了远古文化以原始状态口头流传到文字出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范围的岩画中,动物图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即使我们把原始猎牧业文明中的巫术划分为狩猎巫术和丰产巫术,其主要对象仍然是动物,而且往往是以图象或图形的形态出现的动物。在一定意义上,我们说原始猎牧业文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双向性的,狩猎是人向动物传递巫术效力或能量的一种巫术操作形式,而生殖巫术则是动物向人传递生殖力的巫术操作形式,动物形象在远古文化和艺术中的显赫地位不仅来源于它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更重要的根源在于动物是生殖巫术的操作对象。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已经证明:远古人类曾经  相似文献   

4.
各民族的史诗创作往往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倾向,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特质,该民族的远古史诗为我们提供了最为明晰的透视视角。本文拟就从蒙古族史诗的二元特征入手,从原始宗教与人文宗教的共存、虚实结合的艺术描写手法、人物塑造上的二元特征入手,阐释与比较蒙古族史诗的文化特征和文学审美的独特走向。  相似文献   

5.
古人语:“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换言之,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具有与众不同、特别优异之处,即是特色。办学特色,就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或在某项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卓有成效的方面。创建办学特色既是教育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又是教育高品质发展的主要体现。就办学特色概念而言,既有其绝对的一面,也有其相对的一面。从绝对意义上说,办学特色要有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中包含着相应审美模式。云南作为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自远古以来就由多族群演化生成多种民族及其审美表达方式,导致其审美文化整体上呈现出原始古朴的特质。而民族审美文化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理想思想文化,而且还包容着广泛、复杂的宗教观念。云南少数民族的宗教审美文化体现在宗教审美意识、宗教情感与原始图腾崇拜中。我们将民族宗教的审美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看待它、分析它,客观公正地评价它、鉴赏它,这将有助于充实民族宗教与审美本身,也有助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是古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借此言彼、托物寄情的诗歌创作方法."兴"源于远古人类的原始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文化.它保留了人类的原始思维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在文学上的最初特征表现为单纯的起句、起韵与起情,"兴"在诗中起烘托与象征主观情绪的作用,是一种情感性的意象.  相似文献   

8.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是北方原始宗教之一,历史悠远,普遍存在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游牧渔猎民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以特有的灵感和美的理念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原始文化遗存。它呈现出的那种质朴、真实,常常会带给我们一种神秘的感觉,是那些雅乐华章所不能比拟的。时至今日,远古文化艺术所显示出的那种美的特征仍然散发着其特有的魅力。但同时又被现代文明所逐渐遗忘的一种文化现象。遗存的萨满艺术更是璀璨夺目,保留了原始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
贵池傩服饰保留了远古巫术服饰的精髓,款式宽松、粗狂而原始,风格上充分传达出傩仪的神秘庄重之感。其意蕴美感就在于它的古朴而原始,带有浓郁的山区乡土气息。贵池傩衣作为个案研究所拥有的汉民族服饰文化的普世性,尤其是隐藏在神秘的原始形态表演中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驱邪攘灾、纳福招财、祈子延年的恒常主题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关键语句,主要是指文中那些能揭示题意、点明主旨、归纳要点、承转前后的语句。把握了关键语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所以,古人说:“观书贵要。”那么,怎样在阅读中准确而迅速地扫描到关键语句呢?文体不同,关键语句的表现特征也不大相同,因而找寻它的角度应该有所变化。一、记叙文记叙文可写人、叙事、状物。有时用抒情、议论引出叙述,以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或点明题旨;有时在记叙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生发出议论、抒情,阐述人物、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因此,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注意那些议论句、抒情句。杨朔的《荔枝…  相似文献   

11.
王萱 《华章》2010,(33)
在岩画中所描绘原始舞蹈的内容,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场面,是原始人类面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一种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从功能上讲它仍然依附于原始巫术或生产记事等实用意义,画面真实记录我国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是原始先民思想感情的符号.  相似文献   

12.
图腾崇拜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化事象,献记载与考古发现透露出中国远古也存在图腾崇拜的信息。但是,今人在复原中国远古图腾崇拜时存在一些偏差、缺憾:一是“泛图腾现象”,那些在日用器物或祭礼礼器上刻绘的动物纹样大多被目为图腾崇拜;二是在使用考古材料时存在拼凑与嫁接材料的现象。我们认为,在图腾研究上可以利用“三重证据法”。藉此我们可以证明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这也是迄今唯一可以证明的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从原始时期起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息着、劳动着,创造了远古以来的辉煌文化。但是由于可靠资料的缺乏,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文化教育的详情,还是很难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夷夏”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文化的流变,均有极其密切的关联。本文仅就“夷夏”观念的产生、模式化过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主题性整合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夷夏”观念的产生“夷夏”对称在中国远古历史上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形成过程,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浓缩了远古历史的某些内容。其一、“夷夏”对称最早是地理的区别。“夷”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东方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心句是表达篇章,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它是篇章,段落表达意义的焦点。与中心句相对应的叫支撑句。在篇章、语段中除了中心句就是支撑句。中心句在篇章、语段阅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介绍事物或说明事理,在说明文中,怎样使读者尽快认识事物特征或懂得事理?中心句的作用,这时就凸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要特别注意中心句的作用。1.抓中心句,明白事物的特征或尽快接触事理 中  相似文献   

16.
汉字的文化积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记载和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的存在自始至终与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观念相联系。它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它的独特的造字方法所显示的形体风貌、特有风格,确为世界文字所特有。它的存在无疑是一个活化石,能使我们透过文字的静态形体步入到古人动态的文化意识中去,把文字内蕴所包含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宗教、艺术观念以及古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认识事物的  相似文献   

17.
“鬼”字形义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鬼”字时的构形所体现出的本义。从甲骨文形体、文献语言材料、原始宗教观念、墓葬文化、礼仪制度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传统对“鬼”字的解释均不是其构形的原始意义。“鬼”字不是一个单纯的象形字,而是一个会意字,会人死尸体葬于地下,并以此表示与尸体相关联的鬼魂概念。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古人鬼魂观念认识在文字形体上的朴素的、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原始公社制时代的地下文化遗存是非常丰富的,它表明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很早以前的远古时代起,就具备了最适宜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优越条件。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生活在这里的远古居民,以他们聪明的才智和辛勤的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我国原始文化史上,独放异彩的裴李岗文化,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先民们对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代作家秦牧说过:“作家插上(想象)这对翅膀,就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拜会古人,访寻来者……”那么,什么是想象呢?简单地说,想象就是对事物进行合理设想,是在改造记忆中的事物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一种表现方法。下面举例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想象方式。一、虚拟情境式虚拟情境式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构想未知事物情景的想象方式。如《天上的街市》里,诗人郭沫若依据人间社会生活情境构想出牛郎和织女的生活情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  相似文献   

20.
<正> 1 序言 汉字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它和汉语中的词直接联系,它的形体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形体本身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状态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它与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是一定社会中约定俗成的关系。表意结构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在字形上所表示出来的意义和它所记录的语词意义是相吻合的。“中国文字中的某些象形字和会意字,往往形象地反映了古代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可见,文字本身也是很珍贵的史料”。(于省吾《甲骨于字释林·序》)。我们对汉字的形体结构进行必要的分析,就可以透过静态的外象窥视到古人动态的文化意识。本文仅就有关女性的一些古代汉字所表的词义,谈谈中国古代汉族妇女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