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尚立和 《钓鱼》2006,(8):24-25
刊登在《钓鱼》2006年第5期《线组灵钝的物理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文的关于"浮标的浮力"与阿基米德定律的浮力没有丝毫冲突等说法,笔者有不同看法,今提出来与威华钓友商榷,也与广大钓友探讨。一、“浮标的浮力”与阿基米德定律的浮力一样吗?《分析》一文中说“露出水面目数多的浮力大,露出水面目数小的浮力小(指相同体积的钓组或浮标),这同阿基米德定律没有丝毫冲突”。这种说法我认为是错误的。让我们重温一下阿基米德定律的基本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  相似文献   

2.
游泳是水浴、空气浴、日光浴三结合的运动,它不仅能全面锻炼人的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对生产和国防都有很大的实用意义。水中平衡是游泳的先决条件。人体受地球的吸引力,产生重力,或称重量。重量的合力中心叫做重心。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人体的比重在0.96-1之间,所以人在水中还可以上浮。使人上浮的力称为浮力,浮力的合力中心叫做浮心,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当人体漂浮于水面时,浮心和重心并不在同一点上,这就产生上体上浮、下肢下沉  相似文献   

3.
张怀彬 《垂钓》2001,(6):49-50
任何物体置于水中时都会产生两种力:一是水作用于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二是地心引力作用于物体产生向下(严格讲应是向心)的重力。当浮力大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就浮在水面;当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便沉入水底。在钩、漂、线、坠的组合系统中,漂的浮力远大于所受的重力,所以浮在水面;钩、坠、线所受的重力远大于浮力,故沉入水底。当用适当的线将漂、坠、钩合理地连接,  相似文献   

4.
说到调漂,不能不牵扯到浮漂受到的浮力,因为它是影响漂子灵敏度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据此可知,同体积的浮漂,在没有附加物(坠、钩、饵等)的情况下,漂体露出水面越多,表明其受到浮力越小;漂受到的浮力越小,调试时需加的铅皮就越多,其相对来说对鱼吃饵的反应就越不灵敏。这一点,在以往的不少文章中都有过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铨 《钓鱼》2006,(4):12-14
在一些关于浮标的理论文排水体积减少而变小且等于重力了。章中,提出了浮力和上浮力两个漂浮现象确实与物体密度有概念。很多人对上述概念并不清关。究竟有什么关系?楚,甚至连“上浮力”的创造者,两个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对上浮力也是很难认识清楚、说甲和乙,甲密度较大、乙密度较小。得明白。笔者收集了一些资料,它们完全浸入水中时排水体积相经过一番比较分析,终于有了一等,浮力相等,但重力不等。乙的密些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判断,愿提度小于水时就上浮。而且密度越小,供给大家研讨,并希望对有关浮上浮露出水面越多。请注意,是因为标的理…  相似文献   

6.
选择浮标一看造型,二测浮力,三是微调铅重看浮标的升降幅度。然而认定浮标主要是凭经验,是感性的,并由此形成了约定俗成,在词义上比较含糊,在不钓鱼的人看来甚至是荒唐的名词。其中,容易混淆和引起误解的是:浮力、上浮力和剩余浮力浮力的物理学解释是“物体在流体(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现代汉语词典》)然而钓鱼人所说的“浮力”和评判浮标时说“这支标‘浮力’大”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浮标入水排斥水体所产生的向上托的力,二是选用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作浮标而具有的向上浮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先来看钓组。钓组入水部分包括漂、线、连接环、铅坠、钩等,其中线、连接环、钩所产生的重力和排水产生的浮力忽略不计,漂是相对固定不动的,所调部分只有铅坠了,当铅坠重力大于全漂的浮力时,漂将全部沉入水面之  相似文献   

8.
一、调四目钓二目量度 台湾钓法漂调四目钓二目,已为众多钓者所熟知。该组合调试时使空钩悬浮、漂外露四目、挂饵后漂降为二目,刚好使饵的重力等于二目的浮力;当饵自然溶散完后,信  相似文献   

9.
游泳运动是人体在水环境中进行的。水的特性(浮力——人体在水中产生的浮力——比人体比重稍低,水的阻力比空气阻力大得多,散热快,没有供人体进行正常呼吸的条件,能见度低,听力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等等)对在水中运动的人体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人对水的感觉和水流体力学与人体运动的关系。然而,人类却长期生活在陆地上,从心理活动、身体结构到生理机能,都已经十分习惯了陆地环境。因此,我们不得不注重对“水感”和流线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力偶与转动从物理学中得知: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是不能用一个合力来代替它们的。对于象这样的两个力在力学上我们则把它叫做力偶。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力是使其机械运动发生变化的原因。而与此相对应,力偶则是使其旋转产生变化的原因。一个物体之所以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旋转变化,那都完全是因为该物体受到了力  相似文献   

11.
一支浮漂,不管是何种材质,只要其体积相同,其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便相同;在水中悬浮时,其浮力所能承载的包括其自重在内的重量亦相同。我认为,减轻漂体自重,使其浮力能多点去承载悬浮时的配铅,是悬坠钓法的浮漂应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同体积的浮漂,漂体自身的比重小些,自重轻些为好。下面所谈的漂体形状与浮漂的倬用功能.亦与这一问颢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的钓系(“钓系”是漂、坠、钩饵所成的系统。为简单化,设钓系为漂尾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半水平衡钓系)受两个相互平衡的力作用,一个是向下的重力,另一个是向上的浮力(钓系的重力和所受的浮力是指钓系的总重力和总浮力,下同)。如果给钓系再加一个不大的持续作用力,例如使饵的重量再增加些,向下的重力超过了向上的浮力,原平衡被打破,钓系向下移动。随着漂尾的下移,钓系的浮力增加直至等于向下的重力,钓系又重新建立平衡。  相似文献   

13.
张先生在《悬坠背景下的鱼漂回忆与思考(七)》(见《钓鱼》杂志2004年第23期)中讲到关于阿基米德定律与剩余浮力的一些问题,笔者有不同见解,想与张先生商榷,并以此见解奉献给广大读者。一、阿基米德定律真的不能解释这些问题吗?张先生明确摆出了阿基米德的“缺陷”——不能解释调漂中的有关浮力的一些问题,“用阿基米德定律解释鱼漂,就说不清排开的水体对鱼漂产生的向上托的力量和鱼漂本身具有的向上浮起的力量。”“何蔚蓝先生不厌其烦地讲述剩余浮力,指的是鱼漂调整状态,即给了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多少以一个大众容易接受的解释。因为露出水…  相似文献   

14.
无论男女,黑人运动在游泳方面的表现远不如在其它体育项目中,尤其是在田径、篮球拳击等方面那么声势显赫,其原因就在于黑人运动员在水中所得到的浮力较小。众所周知:人在水中所得到的浮力是由人体密度和脂肪来决定的。人体脂肪之所以能帮助人们自由地漂浮在水上,是因为人体脂肪比重较水轻的缘故(人体脂肪比重为0.9g/cm~3,而水的比重为1g/cm~3)。但  相似文献   

15.
张铨 《钓鱼》2004,(23):19-19
一、沉底坠钓组灵敏度低但鱼的吞饵障碍最小 鱼漂等的浮力和坠子等的重力之间建立二力平衡关系时,钓组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立漂或星漂的悬坠钓组就是处于二力平衡状态。野钓中使用沉底钓组较多,这种钓组重力和浮力不相等,重力远远大于浮力。卧底的坠子的重力与地面支持力相互作用。因此,沉底坠钓组灵敏度显然较低。但是,由于坠卧底,子线弯曲松驰,鱼开始触饵吞饵时不受到坠子阻力也不受到鱼漂上浮力的作用,因此吞饵障碍最小,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在单杠上摆动时,其动作是由三个因素和一个力偶决定的(图1).图1.体操运动员完成一个单杠练习是由三个因素(W.R.和A)及一个力偶(M(决定的.W:重力运动方向,通过身体重心,垂直向  相似文献   

17.
马建华 《钓鱼》2004,(15):36-37
《钓鱼》第11期41页对程宁老师编导的《竞技钓鱼揭秘》中做的电磁锤撞击实验现象,提出质疑,笔者再分析第二个实验两支分别为1号同4号的浮标,如果最大直径相同,标尾相同,都是调2目,在两支浮标材质也相同(如果材质不同也就没有互相比较的意义)的情况下,它们的漂身体积、表面积、配铅重量相差一定比较大,4号标的标身体积、所配铅皮重、表面积都大于1号浮标。而标身体积的大小决定了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浮标配铅重量的大小决定了浮标惯性的大小,表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浮标配铅重量的大小决定了浮标惯性的大小,表面积的大小又决定了他们运动时受到的水的摩擦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竞技钓的迅速推广和普及,调漂已成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探讨、研究、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实际垂钓中的调漂,显得尤为突出。 “垂直归零”的调漂方法是:双钩半水挂饵,根据所钓鱼种不同,确定鱼饵大小和浮漂的号数,用加减铅皮的办法使浮漂下沉与水平齐,使钓组的重力与浮漂的浮力相等,然后即开始垂钓。一般采用钓两饵的方法。称这种方法为“垂直归零”  相似文献   

19.
从事过游泳训练的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当人体在水中作各种姿态运动时,就会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阻挡力矩——阻力。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运动中人是主体,在分析人体的姿势和运动时,必须要估计到外力和内力的作用,同时也必须研究内力和外力的相互关系。人体的外力主要是重力,重力就是人体的体重,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使身体受到的力。此外还有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流体作用力、惯性力等。在太极拳运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使积极的内力(肌肉的工作力)与反作用的外力相适应,能够通过神经支配迅速而准确地产生内力,去克服、利用和抵销外力。尤其在太极拳推手时,彼此的外力随时都影响各自的内力,引起相应的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时间,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