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帆 《中国考试》2002,(9):12-14
今年是高考实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第三年,全国除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省外,其余省(市、区)的理科考生都选考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尽管人们对“综合能力”是什么,以及“综合能力如何考”的看法和说法不一,但从中学教师、教研员、阅卷教师以及学生的反映看,他们对近几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和试卷还是肯定的,认为今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继续坚持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保持了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一、考试目标与2001年的考核目标相比,2002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目标在200…  相似文献   

2.
高考由“3+2”变成“3+X”,增加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由注重考知识,转变到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是高考内容的重大改革。例如,2001年高考中,关于啤酒生产的题目考查学生实践能力,而实验设计则是考查  相似文献   

3.
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在继续坚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保持“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对能力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当前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就物理学科来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程物理部分的能力要求为(一)理解能力;(二)推理能力;(三)分析综合能力;(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五)实验的能力。一、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1.试卷总体分析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保持了注重考查“双基”、注重考查能力、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  相似文献   

5.
一、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的特点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在坚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继续保持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了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与高校选拔学生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就物理学科来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设置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2001年高考后,社会各界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表示了极大地关注,试点省普遍反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适应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立足基础知识,注重知识应用,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现代科技联系紧密,加大了实验考查的比重,强化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相似文献   

7.
一新的高考改革的重点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引人注目地提出了“综合科目”和“综合能力测试”新概念。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它包括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等形式,它不是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测试。“3+X”突出“3+综合”,“3”本身也将突出综合。综合科目的命题思想总体上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命题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  相似文献   

8.
“3+X”高考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五个年头了。每一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均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体验的同时。保持了注重考查“三基”、注重考查能力、注重考查各学科核心知识的特点,试卷的整体结构稳定,难度设置基本合理。考试难度和区分度的控制较为理想。使得考试结果既有利于高考学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指导中学的理科教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杰 《物理教师》2001,22(9):48-48,F003
纵观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重点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下几个特点更为鲜明:首先,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6题、第19题;第二,利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交叉和综合,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如第26题、第30题;第三,紧密联系科研成果的“信息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如第31题.因此,在“理科综合”及今后“大综合”形势下,如何适应高考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大家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本文仅以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试题为例,谈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高考推出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立足学科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应用,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现代科学技术联系紧密,注重了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王勇 《考试》2004,(5):48-50
今年春季《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的生物部分,对综合能力的测试继续坚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保持了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继续保持了近几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就物理部分试题来说,能较好地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以中学所学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  相似文献   

13.
“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今年的高考理科综合中生物试题在引导中学生物教学改革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1 注重基础 ,强调综合今年的高考理科综合中生物试题 ,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学科主干知识 ,而且重点突出 ,与课本知识结合的非常紧密 ,没有一道超纲题、偏题和怪题。同时试题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02年,“3 X”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除个别省(自治区)外,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的“X”实行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方案.从考后的反映来看,认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突出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关注科学事件;  相似文献   

15.
梁旭 《教学月刊》2005,(9):27-31
一、试卷分析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在注重考查各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能力,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较好地处理了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考查的关系。试卷就热、光、原、振动与波等内容各设置一道选择题的策略,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强化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倡导在中学教学中重视能力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理科综合中的化学选择题注重基础,难度适中,但比较灵活,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解题要诀,下面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化学选择题进行完全解析.(以下各题序号为原试卷题目序号)  相似文献   

17.
恢复高考40年来,物理考试内容改革经历突出基础性、加强能力考查、建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目标、探索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等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学科特点,高考物理不断创新能力考查的方式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引导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对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甲卷和乙卷物理部分试题的分析,探讨2007年高考复习策略与方向。2006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体现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命题要求:“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高考试卷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注重控制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对于中学物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也给新一届高三物理的复习工作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程卷/西北地区)化学Ⅱ卷(第26、27、28、29题),命题范围没有超出中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题材源于教材,但活于教材,高于教材。命题思路符合当今的高考改革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一些先进理念,命题取材力求创新,删去了过去一些“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命题的指导思想和重心放在注重基础、培养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轨道上来,试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已学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等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推理判断能力。试题对高考导向正确,难易比例适当,注重“双基”,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科学素养等多种能力的考查,通过测试题的巧妙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论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还是单学科的高考,都重视考查实验能力,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说明》中更提出要考查“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近年来物理学科高考中的实验题已由侧重于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等最基础的实验能力,向着更侧重于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转变,考生应如何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适应高考改革的形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