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直隶四师(后改称为河北省第四师范学校),已走过90年的风雨历程,她历经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洗礼,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她历经沧桑、自强不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和栋梁之才,是省内享有盛誉的中等师范学校。 一、率先创办完全师范学堂 清光绪M十九年(1903年)十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尔后,在全国各地陆续兴办一批新式学堂。1904年5月9日,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严范孙,到直隶省学务处就职,他经过实际考察,指出:“直隶全省百四十…  相似文献   

2.
直隶是创办农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直隶农务学堂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农务学堂的兴办,不仅为直隶各地培养了许多懂得农业科技知识的人才,而且推动了近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清末直隶的农业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直隶是创办农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其中,遵化"农算学堂"是全国诞生最早的农学堂;直隶农务学堂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各类农业教育机构的兴办,不仅为各地培养了许多懂得农业科技知识的人才,而且推动了直隶近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4.
"直隶模式"是清季新政时期创设的有直隶特点,走在全国前列的一套方法和样式。直隶改革取得了成效并形成一种经验,或中央政府予以采纳和推广,或被其他省份自觉仿效和借鉴。"直隶模式"涉及军政、警政、学务和宪政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直隶是刨办农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其中,遵化“农算学堂”是全国诞生最早的农学堂;直隶农务学堂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各类农业教育机构的兴办,不仅为各地培养了许多懂得农业科技知识的人才,而且推动了直隶近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兴办新式学堂期间,直隶各类大、中、小学堂和众多专业学堂相继开办,唯独商业学堂尚付阙如。直至1906年,直隶的商业学堂终于兴办。直隶开办商业学堂的特点是由地方商会出面操持,由于适应了客观需要,一些县、镇亦有兴办,由此使培养商业人才在传统的"学徒制"之外又增添了一个符合近代文明的培训形式。  相似文献   

7.
清末,朝廷颁行"新政",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直隶北洋女师学堂开风气之先,以"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著称,而其沿革经历了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堂、北洋女师等三个不同阶段,最后整合为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创建及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更名、调整,今为河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8.
京师大学堂指导与带动之下的晚清教育改革,主要有教育体制改革:摈弃旧式学堂,创建我国第一批新式学校,并从改革科举内容入手,递减科举中额,废除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学制改革:在创办洋务学堂中初建一些规章制度,经过“百日维新”和施行“新政”,逐渐形成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及其更加详密、完备、谨严的“癸卯学制”;教育行政改革:将管理旧学堂的国子监归并学部,改由学部主管全国学务,新设提学使司和劝学所分管全省及各县学务,使地方学务有确定的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9.
1902年,直隶天津府获准创建"工艺学堂",转年升级为省办"高等工业学堂",确定以培养"工艺上之人才",毕业后"能任教习、工师之职,以发明工业"为宗旨。学堂办学以日本大学为模式,聘用多名日本人为总教习和教习,并派学生赴日本留学,是直隶继北洋大学堂建立后的第二所高等学堂,开风气之先。经历国家政局更替和行政区域划分变动,现以跻身国家高校"211工程"建设行列的河北工业大学存世。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大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河北省立农学院等历史时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为河北农业大学七九届校友。影响了几代人、惠及千万人、全国知名的太行山道路也滥觞于河北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1.
保定初级师范学堂是清末兴学急需师资的产物,也是畿辅重地率先垂范的杰作,其创始人为我国近代教育家严修,1904年仿效日本寻常师范创建于保定城西张公祠,至今已有104年的办学历史。  相似文献   

12.
回忆与希望     
保定师范(二师)过去有很好的优良传统,在河北省当时大概是最难考的一所学校。我整个的这一生中,二师对我的影响应该说是最大的一部分。希望我的母校——现在的保定学院,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教育向何处走是个跨世纪问题,历经百年热度不减,学界一般会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高师改大,甚少关注1920年北高师校长风潮中"北高归并北大之议"。该议论传出,不仅激化北高师学生对新任校长陶孟和的强烈抵制,并将战火延至江苏教育会骨干、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蒋梦麟身上,一时间,人事牵扯派系之争尘嚣其上,使得原本就有分歧的大学体制之争变得极为复杂,问题由此悄然置换为师范大学与综合大学培养师资孰优孰劣的论争。梳理此议缘起、舆论推进以及教育部出面辟谣、陈蒋双方笔战过程,分析各派交锋动机和措施背后的动因,有助于还原并揭示被派系争斗遮蔽下的高师改革与大学体制之争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Recently, in regard to the revision and promulg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 Regulations"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 Regulation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 circular to bureaus of education in the various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The circular states: 1. "High School Student Regulations"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 Regulations" give expression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ideology and moral character which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ve established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is a code of conduct that every student must observe in his or her daily study and lif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twice, in 1955 and 1963, promulgated student regulations, which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helping the young people to develop a fine moral character and foster good habits. In the period when Lin Biao and the "Gang of Four" ran amuck, however, the student regulations were violated and the excellent style destroyed. It is necessary at present to revise and promulgate on a trial basis the regulation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is necessary in training able peop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period and reflects the urgent desire of the broad masses of educators,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It bears a major significance in the all-rou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actively, vigorously, and voluntarily develop in all moral,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aspects, foster a fine moral character from childhood on, resist the erosion of all kinds of nonproletarian ideas and behavior, and help revolutionarize the general mood of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刘皑风是一位革命教育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曾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教育处处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刘皑风关于儿童教育、小学生生活指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论小学教师等教育思想 ,对革命根据地和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年,经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和遴选,确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有实力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和为数不多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学校。针对"国培计划"的实施,笔者提出"国培计划"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旨在增强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中师教育尽管已淡出教育舞台,但并不意味着中师教育生命意义的完结与凋零。分析与梳理中师教育文化传统,挖掘、整理其内在的价值品质,汲取其合理有效的成就因素,以促进当代教师教育的健全、有序、科学发展,是我们应当采取的基本态度,也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谷峪  李琦 《教育科学》2007,23(6):56-60
东北师大皓月中等职业学校将办校视角落在党中央、国务院所重视的"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养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熟练工人,为吉林省的农村教育和吉林省的农、畜牧业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培养大量的初、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泉州师院为例,论述地方高校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意义,分析泉州师院组建四年以来办学情况,着重对泉州师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在校师范大学生,作为未来教师主体,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对泉州地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在校师范大学生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在校师范大学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较积极、正面,但局限在特殊儿童上;不少师范大学生对随班就读缺乏深入认识,态度更倾向于消极;随班就读相关课程的学习对接纳态度没有显著影响。通过访谈,重点探讨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