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郁清 《天中学刊》2004,19(4):108-109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但父母的期望不能超越孩子自身的潜能。否则,期望值过高或目标设置不当,不仅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反而会因压力过大而使孩子心身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2.
李亚男 《家长》2016,(4):10-11
高考日益临近,为了给备考的孩子帮忙,家长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可是家长如果帮忙帮过了头,就会好心办坏事,加剧孩子的心理紧张,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的正常发挥。据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马志国分析,家长帮忙帮过头有这样几种表现:期望过高、关注过度、管束过严、唠叨  相似文献   

3.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值不能太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从而也使家长自己对孩子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几乎放任孩子,而采用的手段往往粗暴武断,这种消极的期望往往会成为现实。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你还太小”、“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应多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能帮我真好”、“我知道你会…  相似文献   

4.
博览     
博览警惕“超常儿童综合症”当今的竞争社会里,父母亲普遍怀有望子成龙的心态,期望过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聪明,有天赋,发展比别人更快更好,别人不会的,我们会,最好生养一个神童。有的父母自己进不了名牌大学,却希望孩子将来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沈虹 《山东教育》2004,(12):47-47
如何对待孩子争第一,这是大多数家长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鼓励孩子敢于争第一,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期望过高,处处要求他们争强好胜,同时又娇生惯养,事事让其三分,这样的“第一”无形中会滋长孩子唯我独尊、不知谦让等恶习,当他们遇到失败时,心理会难以承受。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  相似文献   

6.
朱雪琴 《教师》2014,(28):19-20
正每个孩子都是完整独立的个体,其心理成长都有一定轨迹。由于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在万般宠爱的同时,也往往对他们寄予了厚望。特别是在学业成绩方面,期望过高,因而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也应从家庭起步。对于家长而言,身教往往重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映射到孩子的身上,甚至会成为孩子身上的烙印。因而,家长的言谈举止、教育孩子的方式,一不留神,就会给孩子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对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1.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多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其明白过高、过急地要求孩子只会适得其反,使幼儿丧失自信心。如,不少家长问“孩子念儿歌时总是手舞足蹈,怎么办”。我便对他们说:“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需要用动作来帮助自己理解儿歌内容,这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同时我告诉家长,这还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式,平时给孩子讲故事或描述事物时也可采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2.对孩子期望过低、任其发展的家长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客观地评价孩子,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  相似文献   

8.
湖北武汉市的一个家长来信问:我孩子今年12岁,上六年级,成绩不理想,且做事畏畏缩缩。我们做父母的真是恨铁不成钢,忍不住每天都要说说他。可不知怎么搞的,我们越说,孩子成绩反而每况愈下,而且人显得越来越孤僻、自卑,整天不言不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A如果父母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出发,经常说孩子“笨”、“动作慢、反应慢”,这会人为地加重孩子的自卑感。对于孤僻、自卑的孩子,父母要多些鼓励,少些指责。1.不要过于严厉,不要过多否定。如孩子长期处于缺少接纳和肯定的环境中,他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2.不要过高期望与过高要求。自…  相似文献   

9.
高剑 《江苏教育》2014,(15):9-10
<正>说起对孩子的期望,我一下子能想到的首先是我们老祖宗那句"成龙成凤",其次就是"光宗耀祖"了。仔细想想,父母对孩子寄予什么期望确实蛮重要的,它决定了接下来家庭教育的方针、决策。有时父母的期望对孩子有激励作用——期望不足,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动力,家庭教育失之盲目;期望过高,拔苗助长,容易转化为负能量。我一直在学着调整对儿女的期望,怀孕时,我最大的期望是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接下来不能免俗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延续,为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孩子小的时候,还能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越大就越有个性了,特别是出国留学以后,孩子们有了独立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05,(7):16-16
期望是动力,但期望过高就会变成压力。不少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孩子考试稍差,便冷眼相对;如果排名靠后,便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给孩子造威强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像法国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可能是跳蚤。”使孩子成为一个最没有志气的平崭之辈,变成“人下人”。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专家对教育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对孩子的期望要高。这不仅是未来教育的,而且,也道出了期望在教育中重要作用。曾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 ,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  一、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切 ,期望孩子光宗耀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据辽宁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的调查显示 ,在接受调查者中 ,90 8%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上大学。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人生目标的实践者 ,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不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  相似文献   

13.
以上两例,是我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切身体会和真实感受。后来,我针对表扬的问题做了认真的学习与研究。我认识到,表扬不仅仅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评价,是让孩子在老师和父母的评价中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表扬的方式用得不恰当,过低,达不到激励的目的,起不到进一步调动积极性的作用;过高则容易使孩子满足现状,降低要求,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表扬适当高一些,是乐意的。孩子年龄稍大一些,表扬过高了,孩子就会对表扬持无所谓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优点评价过高,孩子还会以为你的表扬不是真心实意地,弄不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是父母态度的体现。每位家长都会对子女抱有成人成才的期望;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内心需求的期望。家长的期望对子女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也是影响孩子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被称为“自我证实的预言”的实验,表明老师预料某个学生有潜力,并对其寄予期望,结果就真的能证实他有“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多数学前班和幼儿园的桌椅式样繁多,尺寸不一,不合标准。不少学前班孩子坐的是小学生甚至是中学生的桌椅,桌椅过高较为普遍,影响幼儿健康。如桌面过高,孩子的眼睛离桌面太近,会使视力减退。孩子长时间双臂高耸架在桌面上,会使脊柱变形弯曲。有的孩子画画、做桌面游戏,因桌面高不得不双腿站立,不得休息。椅子高,孩子坐上去脚不着地,加大臀部压力,不舒服易疲劳。有的幼儿园桌子过矮,孩子看书、绘画都要低头  相似文献   

16.
教子九戒     
王瑛 《家长》2000,(Z1)
一、谬赞与挑剔父母为鼓励子女,事无巨细都大加赞赏,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心理治疗师詹姆斯·温德尔说:“惯于受父母称赞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为了让自己满意,而是为了博得别人的赞赏。”这类孩子即使做日常家务也期望别人称赞,没人赞赏似乎就难以把事情做好。过分挑剔也是有害无益的。温德尔说:“光是指责孩子怎样不对,也许只会导致孩子不断犯错。”赞赏和管教的比例应为3:1。比例过高,赞赏就显得虚伪;比例太低,则显得挑剔  相似文献   

17.
成长的足迹     
孩子是一本书,读好了,是名著,神清气爽;读毁了,就是糟粕,让人痛苦不已。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充满了寄托,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百分之百的热度,期望孩子在学校有好的收获。然而,家长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导致孩子的负担加重,产生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是否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寻找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为此,我们学校搭建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家庭因素。一是家长对子女过分偏爱、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在家中是小皇帝。随着孩子眼界的拓宽,他们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一旦家庭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便会有闯荡社会的想法。二是家庭缺少温暖,有些家庭父母双亡,或离异,或是父母长年外出做生意、打工,使孩子的物质和精神渴求难以满足,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产生自闭或厌倦心理,于是采取一些诸如离家出走等方法来逃避现实。三是家长与子女缺乏理解,交流不畅。孩子和家长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时确实会有认识上的差异,因而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若长期得不到沟通,一不顺心,孩子便会离家出走。四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庭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做错了事,或是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害怕父母批评,从而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19.
萱萱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可当她妈妈在时她总是显得很不自信,放不开。因为萱萱妈妈对萱萱期望过高,总是对萱萱要求过高,过严,过细。从来不会表扬孩子。萱萱做得好时,妈妈要求她做得更好些;萱萱做得不好时就更不用说了。萱萱总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导致萱萱不自信。其实,孩子本来就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所以大人千万别乱给孩子贴标签。  相似文献   

20.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怡当的期望,可以成沟子女的动力,因为它是一种日标激励。但是,片面的高期望往往会带来两个主要的弊端:一是使子女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意无意地扼杀了他们的个性,阻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是家长对留力成就酌高期望容易使他们忽视对子女独立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据调查,约有40%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而不愿让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