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化学活动课成功的关键,以化学活动课活动的主题作为切入口,发挥学生-主体因子的作用,提出化学活动课主题活动的三种模式,探索活动课教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活动”一词的由来,化学活动课教学的任务,论证了化学活动课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化学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 ,多以课堂教学为主 ,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化学活动课的优化研究却不多见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由于一些教师对化学活动课的目的不够明确 ,加之课程特点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较高 ,导致对开展化学活动课的认识淡薄 ,活动内容少 ,开展的力度不够 .本文拟就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一些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1 .化学活动课的教学目的化学活动课最易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刚开化学课程 ,起始多数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随着一些抽象概念的引入 ,分子、原子等看不见的微粒的出现 ,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学课应从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活动课教学,化学教师更应及早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三个板块中活动课的内容及实施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化学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活动,是学生的学用实践活动.要搞好化学活动课的教学,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提高认识,明确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当今社会,要求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须满足社会多重性的需求,既能直接参加国家的建设,又能成为高校选拔的优秀人才.更新观念,彻底转变思想,实行全面素质教育,化学活动课必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顽强的学习品质为最终目标,这样方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中学化学教师,在搞…  相似文献   

6.
尹廷华 《考试周刊》2014,(5):145-145
<正>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起到带头作用。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是多方面进行的,贯穿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下面就我在化学活动课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做简单介绍。一、化学活动课实施创新教育的任务开展化学活动课,是对爱好化学学科的学生课内学习化学的重要补充,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精神的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通过化学课外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具制作,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化学实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阅读有关的化学读物,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科技活动课内容选择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活动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安排好课程内容,关系到活动课的实施和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而目前科技辅导教师普遍面临着缺乏活动教材的难题,化学活动课也不例外.为此,我们课题组在实践基础上编写了一套供初中开设化学科技活动课的教材.化学活动课与必修课之间的根本差异是什么呢?长期以来,必修课主要是以学术为中心的课程,它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而活动课主要是经验中心课程,它体现了社会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必修课以学科知识的接受性学习为主,教材强调学科的概念系统.而活动课以问题解决为主,…  相似文献   

8.
化学活动课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全员参加并在活动中自主发展的课程.化学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综合运用化学科学知识意识以及团结合作意识,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特长.基于化学活动课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化学活动课的特点或许可以归纳为“细构思、小群体、多讨论、勤实践”.意即:教师根据活动课的主题,精心构思教学过程,恰当地组织好学生的小群体,充分发挥教师的…  相似文献   

9.
章后科技活动课之探微河南郑州师范学校李灵芝科教兴国,科技教育是关键。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科技教育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的实施科技教育呢?二年来,笔者采用了章后科技活动课这种方式进行了探索,现将有关的尝试简述如下。一、章后科...  相似文献   

10.
以一节双语活动课为例,阐述了如何进行化学双语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并对此双语课进行了小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包括:课程参与意识、课程重构意识、课程研究意识、课程创新意识、课程开放意识、课程控制意识、课程评价意识.高校要积极营造增强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环境氛围,切实转变课程观,认真贯彻和落实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培养体育教师课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课程决策者和课程实践者对课程的认识偏差,在对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文化进行选择时,应树立课程文化多元平等、互惠共生的理念。注意课程文化选择时的多方参与,鼓励教材使用多样化,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民族课程的主辅关系,编制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协调汉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课程文化中的关系,实现两者在课程文化中的权利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课程理论中,最为权威和经典的当属泰勒的课程理论。从管理学的决策理论的角度来看,泰勒课程决策理论具有理性主义决策理论的特征:课程决策的科学理性,课程决策的过程的线性秩序性,课程目标的预设性和外在性。泰勒的课程理论无疑属于一种典型的理性主义课程决策理论。  相似文献   

14.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认为“课程群”→“课程单元”→“单门课程”的系统组合形式,其核心结构为“素质教育课程群”,“专业基本教育课程群”和“专业发展教育课程群”的紧密联系和有机配置,课程体系改革强调整体优化格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特征,强化实践环节,增强了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课程改革是现代大学改革的核心命题。以泰勒原理为基础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面遭受到后现代课程观的犀利批评。具体分析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厘清两种课程理论的关系,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关键。现代大学课程改革必须寻求介乎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之间的课程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陈燕  郎坤  王聪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275-276
针对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建设问题,从大数据课程内容理论体系、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实验与实践体系、课程应用工具与模型系统体系等角度考虑大数据课程的前驱和后继,探讨大数据课程建设内容,对如何上好研究生大数据课程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语课程是新文学课程的源头之一,它对新文学课程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遂先从现象层面梳理新文学课程的诞生经过,然后纵深分析新文学课程与国语课程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比较,及对教师身份"连贯性"的观察,证实国语课程孕育了新文学课程。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直接影响新体育课程具体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展.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参与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创新意识、课程综合评价意识、课程学习意识等在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引起热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核心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应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基本结构的要素思考,包括对核心课程本质属性的理解以及课程地位的认识。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属性,而且还必须符合小学教师教育的专业特点;基本结构的构成则应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教材、教师队伍等要素。  相似文献   

20.
A process evaluation of a three-credit, upper division career course at 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 is described. Student responses to a standardized course rating instrument were analyzed. Anonymous course evaluations of 293 students enrolled in 11 sections of the career course were compared to student ratings of one section of the course 5 years earlier, and normative data taken from summary reports provided by the univers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course are consistent over time, and more positive in classes meeting multiple times per week. The course was rated higher in course demands, student-instructor involvement, and course organization than other courses. The career course was rated lower in student interest than other course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Course designers and instructors might benefit from using the information gleaned from this study in structuring career courses and in planning course sched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