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所谓“歧义”,指的是一个语句字面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比如:张山花母女俩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张家为。这便是一个歧义句。我们可理解为①张山花和她的女儿回到张家为,也可理解为②张山花和她的母亲回到张家沟。QQ)原本是两个句子,由于“张山花和她的女儿”和“张山花和她的母亲”出可称为“张山花母女俩”,因而使造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所以,例句是一个有歧义结构的歧义句,也叫“同形异义句”。那么,形成歧义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词性不确定。例(l)这盘菜不热了。析:例句中“热一的词性…  相似文献   

2.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知道 ,一个单词、一个词组或者一个句子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但在意义上出现两种或多种理解 ,或在结构上可作两种和多种的分析 ,导致读者或听众对其理解与原意不相吻合或捉摸不定 ,或恰恰相反 ,这种言语现象我们就称为歧义现象。歧义通常被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两大类型。口头歧义又称为语音歧义 ( phoneticambiguity) ,书面歧义则又分为词汇歧义 (lexicalambiguity)和语法歧义 (grammaticalambiguity)。一、语音歧义1.英语中的词首或…  相似文献   

3.
公文的语言是一种非常讲究精确性的语言,因为公文的使用目的就是要使对方接受作者的影响,而且是对对方行为的强制性影响。要使这种影响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使意思的表达高度精确,每一个词,特别是每一个句子必须保持意思的唯一性,以避免对方“见仁见智”。按各自的理解而不是作者的意图去行事。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歧义对公文当然就是百分百地有害,是公文语句的“硬伤”之所在。一般情况下,当公文中出现选词不当,语序失当,滥用省略,错用数量词,语句中有词性不明的成份,语句成份间的语法关系不明,语调附加的语义不能被准确读出,忽略对含义不确定的词、词组的有效限定修饰,错用标点符号。滥用修辞格等现象时,都会形成歧义。  相似文献   

4.
“表意不明”这种病句类型较典型的是歧义理解,即语句不能准确明晰表意,存有多种理解,让读者产生误解。准确辨析歧义句式,需要瞄准语句中导致病因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三册中 ,选编了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散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至于暑假 ,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 ,又是多么漫长 !”这句话在那篇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是单一的、明确的。但是撇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这句话 ,便可能出现两种意思 :既可能是“至于暑假 ,对于一个喜欢他的……孩子……” ,又可能是“至于暑假 ,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这就是句子的歧义现象 ,有歧义现象的语句便是歧义句。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结构的辨析、识别能力和对语言中细微差别的敏感性 ,从…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交际中有时会碰到一些表达两种或者更多不同意义的语句,这就是英语的歧义语句.歧义语句往往给语言的精确表达和信息传递造成困难.然而歧义不完全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利用语言结构内部的矛盾所产生的歧义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这是英语歧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短语也叫词组 ,它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语义搭配关系和语法结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造句单位 ,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成不同的类型。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 ,但比较特殊的是短语中还存在歧义现象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识别。有些短语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 ,其结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出现歧义。如日常生活中经常说到的“冻冰袋”,作为一个短语出现时 ,可以理解成动宾短语 ,即把冰袋放在冰箱里降温使之凝固 ;也可理解为偏正短语 ,冰袋是固态 ,冻着的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短语的歧义现象。短语出现歧义现象有多种原因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8.
<正> “语境歧义”研究是近年来语法研究中开拓出来的崭新领域。随着“语境歧义”即“言语中的歧解现象”研究的不断深入,识别与“歧解现象”貌合神离的费解、曲解和别解等言语现象,对于“歧义”研究的健康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语境歧义”作出开拓性研究的语言学家主要有徐思益、王建华等先生,在他们的著述中,“语境歧义”即“歧解”现象与“费解”、“曲解”等现象是不加区别的。如王建华先生在《语境歧义分析》一文中把“对于某一确定的语义内容”“听读者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误解”以及“听读者明明能理解而故意曲解”这两种应属于费解与曲解的言语现象看作是歧解,作者用下面的例子说明观点: (1)程副司令员向她们挥手致意,针对叛乱平息,百万农奴即将彻底解放,欣然说: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交际中有时会碰到一些表达两种或更多不同意义的语句,这些是英语的歧义语句。歧义语句往往给语言的精确表达和信息传递造成困难。然而歧义不完全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利用语言结构内部的矛盾所产生的歧义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这是英语歧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翠云 《考试周刊》2009,(45):89-91
1.英语歧义现象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我们虽然不必极端地理解歧义的普遍性。但其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不过,  相似文献   

11.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言现象。歧义句是指同一表层结构对应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深层含义。对歧义句的研究已经日益成为语句理解的重要研究领域,因为探讨歧义句有助于了解人类语言加工系统的一般机制。首先,对歧义句的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其次,对歧义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汉语歧义句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在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因此,本文认为,不妨把歧义理解为“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因为往往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应该理解为“清楚明白”的意思。像“打到清明才罢”这样一个语句形式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思的现象,就是句子的歧义。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些语言常常存有歧义,往往要在点破之后才恍然大悟,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一是动宾关系,理解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一是偏正关系,理解为“把猎人咬死的那条狗”;再如“饺子包好了”,也有不同的意思,既可解释为饺子制作好了,也可以指用别的东西把饺子包裹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一个短语或句子同时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这种语句歧义给语言的准确表达和交流带来了障碍。本文从语音异读、标点不当、语义繁难、语法多元、语境欠缺等方面对歧义语句作了分析,并对如何消除歧义语句谈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个微妙的东西,只有仔细品味,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最近,一位北方朋友要我把“我”和“咱”、“我们”和“咱们”区分清楚,说他在和南方朋友交往中由于南方朋友不熟悉这两对词组的用法,有时会造成歧义甚至误解。的确,在使用第一人称时,  相似文献   

16.
<正> “歧义”现象是复杂的语言现象之一。在我国,人们对“歧义”现象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然而,真正对它作系统的、独立的研究却是最近十多年的事。这十多年来,“歧义”研究跨上了两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是对“句法里的歧义现象”的研究,朱德照先生的《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1980)是代表作;第二级台阶是对“语境中的歧义现象”的研究,徐思益先生的《在一定语境中产生的歧义现象》(1985)是代表作。这两种研究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探索着语言“歧义”的奥秘。但是,随着“句法歧义”研究的展开和“语境歧义”概念的提出,“歧义”研究中“扩充地盘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端扩展到“语义”领地,“讲歧义时,笼统也是歧义,模糊也是歧义”一端扩张到语用领域,讲歧义对,费解也是“歧义”,曲解也是“歧义”。  相似文献   

17.
一、加上下文法 分析或排除语句的歧义,可以将有歧义的语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其意思明确。如“我要炒肉丝”既可以理解为我需要炒肉丝这个菜,又可以理解为我要做炒肉丝这个菜;但如果加上一定的上下文,就可以使意思变明确了。如: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和言语技巧,语句歧义在英文中具有相当高的出现和使用频率。它是英文多种客观语言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英文歧义可根据语句作者或说话人的语义意图分为无意性歧义和故意性歧义两大类,其中故意性歧义又可根据其出现和所使用的场合分为文学性歧义和实用性歧义两种。  相似文献   

19.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使很多语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歧义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由潜在到现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话语本身是歧义生成的基础和潜在因素;话语中非语言因素则是歧义由潜在变为现实的触发因素。无论哪种语言,歧义都是话语中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换言之,歧义具有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歧义会对话语交际产生负面影响,但由交际者故意引发的歧义则有利于交际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陈欣 《高中生》2008,(14):18-19
1.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现象。下面这段话就存在着歧义现象,但如果修改其中一个标点符号,就可以消除歧义。请指出这个标点符号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