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清代科举状元研究中,114名文状元的籍贯、地域分布等问题已基本明晰,但109名武状元的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仍未完全清楚。以往学者对武状元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的研究,多根据清人朱彭寿《旧典备征》中的"武鼎甲考",但该书对清代武状元的记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载14名武状元籍贯;二是对一些武状元籍贯的记载不准确。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武会试录、武登科录和小金榜等档案,对《旧典备征》"武鼎甲考"中缺载和记载不准确的武状元籍贯进行考订,并在此基础上对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问题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2.
清代科举状元研究中,114名文状元的籍贯、地域分布等问题已基本明晰,但109名武状元的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仍未完全清楚。以往学者对武状元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的研究,多根据清人朱彭寿《旧典备征》中的"武鼎甲考",但该书对清代武状元的记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载14名武状元籍贯;二是对一些武状元籍贯的记载不准确。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武会试录、武登科录和小金榜等档案,对《旧典备征》"武鼎甲考"中缺载和记载不准确的武状元籍贯进行考订,并在此基础上对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问题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3.
阎若璩<潜丘札记>卷六<赠曹子清侍郎四律>第三首为:"又得泥金信,风流第一人.沙平新赐马,地近早攀鳞.伊陟仍传户,延年但逊身.古来饶盛事,未若此殊伦."[1]在"风流第一人"句下有"谓阿咸状元"注文,这个"阿咸状元",经考证就是清康熙甲戌科武状元、安徽贵池人曹日玮.  相似文献   

4.
正在河北抚宁籍历史人物中,最值得邑人骄傲的有二人:一是明朝嘉靖年间宣大总督、兵部尚书翟鹏;一是清朝咸丰十年武状元、甘肃镇海协副将马鸿图。然翟鹏史料较多,旧县志中马状元记载比较简略,故搜集整理如下。马鸿图(1838—1902),直隶永平府抚宁县榆关街里人。其先于明朝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抚宁县榆关,仍然沿袭祖居地练武之习。清嘉庆年间,曾祖马从云,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树立一个民间青年鱼妖的形象,神话生动形象的叙述鱼妖从出生到习武练字,进京赶考的坎坷经历。描写一位农村青年鱼妖勤奋习武,敢于和旧恶势力作坚决的斗争。在比武阵上潇洒英姿,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武状元和文状元大公主成亲的美妙婚姻.故事一波三折、生动犀利刻画鱼妖崇明武功高强,在当时社会报效父母、忠诚朝廷的典型。寄托了无数个山村农民对皇亲贵族生活幻想和盼子成才的良好心愿。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1991年1月21日四版有一条消息,题为“某红军团涌现百名书法‘状元’”。这则消息中说,“5年来,这个团已培养出100多名在军内外颇有名气的书法人才。”“目前全团已有11人成为县以上书法协会的会员、理事,17人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显而易见,“状元”的头衔是制作标题时加上去的。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殿试的“全国第一名”,况且这种殿试要3年才举行一次,可见状元不是那么好当的,考出100个状元恐怕要300年。现今科举早已废止,“状元”一词仍然在用,虽其含义已并不那么严格,但据我所知,邪些被誉为“养猪状元”、“植棉状元”的,大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的劳动模范。现在  相似文献   

7.
状元,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特殊产物。如果说,科举制度是一座金字塔,状元就是这座金字塔的塔尖。为了摘取状元这顶桂冠,在12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不知演出了多少悲剧、喜剧和闹剧。科举制度废除后,状元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状元的称号,却并未因此而消失。俗语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直到现在、人们还把那些在学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名列第一的人称为状元,诸如文科状元、理科状元、销售状元、校对状元等等,可见状元在中国影响之深。然而,长期以来,却没有人对状元作过认真的研究,不仅没  相似文献   

8.
闵全生 《档案与建设》2008,(2):43-43,52
近年来,宜兴掀起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的热潮,宜兴古代到底出了多少个状元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先后提出五状元、六状元、七状元之说。后来,台北市宜兴籍徐先生又给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写信提供信息,称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的状元时彦是宜兴人,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状元”这一名词在来稿中日益增多。有“养猪状元”、“养鸡状元”、“养鱼状元”,有“售粮状元”、“售棉状元”、“创汇状元”,有“高考文科状元”、“高考理科状元”,还有“连中三元”等等,其中又有全乡的、全县的、全省的各级各类状元。如今恐怕谁也说不清一个县、一个市究竟有多少状元。我认为“状元”一词使用频率过高的原因,恐怕主要是一些同志把“状元”一词的含义等同于“第一名”或“冠军”的含义之故。所谓“全乡养猪状元”实为“全乡养猪冠军”或“养猪成绩全乡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1991年1月21日四版有一条消息,题为“某红军团涌现百名书法‘状元’”。这则消息中说,“5年来,这个团已培养出100多名在军内外颇有名气的书法人才。”“目前全团已有11人成为县以上书法协会的会员、理事,17人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显而易见,“状元”的头衔是制作标题时加上去的。稍有常识的人便知道,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考  相似文献   

11.
明朝苏州状元吴宽有“吴中文士第一人”之誉。状元吴宽在书法、藏书事业方面为吴地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朝晖常常会对着一片叶子、一朵花思考:它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她来说,植物的任何一种姿态都是一段有待发现的故事。"一枝花、一片叶都有自己的曲线形态,看着它们因为方位变化而散发出的生命与活力,是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的。"【出场人物】张朝晖,2014年广西技能状元大赛花卉园艺师状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清代,兄弟二人同为宰相的只有张之万和张之洞.清朝267年中既中状元,又当宰相的只有8位,张之万就是“状元宰相”之一. 张之万,字子青,清直隶(今河北)南皮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状元.丁未科是中国科举历史上的“名科”,这一科考中了张之万、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沈桂芬等名流进士,而张之万出类拔萃,文采压倒众名流,高中榜首状元. 张之万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充任湖北副考官、河南考官.同治间,署河南巡抚、移督漕运,历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光绪八年,为兵部尚书,后调刑部.  相似文献   

14.
《诗渊》著录"宋陈状元"作诗三十首。这些诗写给秦桧、周葵、梁克家等人,可以肯定这个"宋陈状元"应是南宋初人。但因不知"陈状元"为何人,《全宋诗》未收其诗。现在有人考定"陈状元"即南宋初的陈成之,更有人认为即南宋状元陈亮,均误。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知陈成之起家为熙河兰廓路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举制度自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1300余年的历史,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途径.状元是中国科举宝塔的顶尖人物,是通过殿试取得的进士科的第一名.我国历史上有姓名可考的文状元有606人,但这些状元的殿试卷却由于朝代更迭、战火连绵、自然灾害等原因,均已佚失.现存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明万历状元赵秉忠殿试卷是留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张状元卷.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后认为,赵秉忠殿试卷填补了我国故宫宫廷档案的空白,是目前我们国家发现的仅有的一份殿试卷真迹.  相似文献   

16.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10位,以飨读者。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相似文献   

17.
徐汉元,1934年生于北京,满族人。前辈作为顺治年间的武状元,跟随顺治皇帝一起到北京。自幼酷爱武术,习武练跤的徐汉元在家庭的熏陶下,加上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得他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徐汉元,1952年拜京都会友镖局著名镖师王月坡  相似文献   

18.
老成都人有句民谚说:“大登科状元及第,小登科洞房花烛”,把中状元和结婚这两件事相提并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状元不是人人能中,而结婚却是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一个人生过程。所以很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即便是穷家小户也会省吃俭用,花很大精力来操办婚礼。  相似文献   

19.
自隋朝开科举考试之先河,明朝从进士中选拔出最佳冠以“状元”之称,数代数科,出了无计其数的状元。纵观历史,状元不算稀奇,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考中状元却是鲜有所闻。尽管在一些地方戏曲中有不少女扮男装、皇榜高中的“女状元”形象,那毕竟都是艺术的虚构。不过,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一位女状元,她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金陵才女——傅善祥。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笔者偶然从史志中检得明清时期与滇有关的几位外省状元:明代才气横溢的状元杨慎、清代西门骄子"二元"汪如洋、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钱棨、清代"四朝元老"、"苏州三杰"之一的状元潘世恩、清代以一篇"民以食为天"策论高中的状元张建勋。他们和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引领云南社会进步的知识分子,对云南儒学教育的发展及汉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加速了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