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对高山、海洋、城市等室外环境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然而,当面临有建筑物遮挡的室内环境时,卫星导航定位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面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室内定位服务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人们对于室内高精度定位服务提出的更多需求,“羲和”系统应运而生。“羲和”系统是针对构建基于多系统融合的精确、泛在、智能化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的需求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项目。“羲和”系统基于北斗/GNSS、移动通信、广播和卫星通信等系统,提供室内导航信号和室外卫星导航增强信号,采用协同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大幅提高室外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有效解决卫星导航信号到达个人移动终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北斗系统应用的精细化和延伸,与北斗的结合将有力地带动北斗走进公众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迅速弥补单一北斗系统与GPS等系统竞争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英目的GPS系统 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部署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研制,1978年首次发射,在1978至1985年间共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布洛克1”11颗。到1994年3月,完成了由24颗第二代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组成的导航定位星座系统。现运行的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分布在6个等间距的轨道平面上,轨道高度为2.01836万公里,周期约12小时,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至少能看到4~6颗卫星,定位一次仅需几秒种,可实现全球范围连续、近实时的定位、测速与授时。  相似文献   

3.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用于军事部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技术转入民用后,率先在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力工程所处地形条件复杂,常规测量难以满足精度及工期要求,GPS控制测量则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本文介绍GPS在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并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GPS手机终端是以接收卫星传递的信息进行地理定位、导航和实时数据传输等技术的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准确的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密坐标,成为森林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的有力工具,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定位、导航方便,准确、快捷,在林业中能够完成点、线、面的坐标测量并且实时传输数据。在森林调查、界限勘测、森林防火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童铠小传     
童铠是我国著名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早年从事连续波测速定位系统的研制,曾主持完成了“101”精密制导雷达研制。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他完成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含s450-1和450-2丙),实现了无国际测控网支持下单站对卫星高精度跟踪与定轨,是我国卫星测控、定位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大可 《学会》2023,(9):22-25
<正>学会名片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成立于1995年,是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协会现有个人会员299名,单位会员829家,下设29个专业委员会,涵盖卫星(卫星导航、通信、遥感等应用)、导航(泛在的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天地基定位和泛在的时间空间位置服务)。协会致力于提高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位置服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产业化,积极引领和推进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助力新业态,大力促进北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勇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05-105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用于军事部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历时20年,耗资200多亿美元,分三阶段研制,陆续投入使用,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8.
广域GPS增强系统,是在卫星上加载L波段转发器,实施导航重叠和广域增强电文广播,广播类GPS信号,向用户提供附加测距信息、广域DGPS改正信息、改善航行安全的完善性信息,进行广泛区域的DGPS定位与导肮。广域增强系统由GPS多功能测量网、主控台和数据链组成。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I0007-I0008
中国的私家车主就可以使用由“北斗”卫星提供的定位服务,且导航芯片价格要低于现在市场上使用的GPS系统。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透露,明年“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0.
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系统被民航界视为提高繁忙机场运行效率、保障复杂机场运行安全、解决机场全天候起降和终端区高密度运行难题的关键.考虑到精密进近与着陆飞行阶段对导航性能的严苛要求,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系统面临复杂飞行条件下的动态定位精准性、多元故障完好性、飞行引导灵活性三大挑战.美国及欧洲等国通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和管理部门的联合攻关,完成了单星座单频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技术攻关、设备研制和应用实施工作,但仍然存在卫星几何分布较差、易受电离层风暴影响、系统可用性不足等难题.多星座多频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更多测距源,有效改善卫星几何分布,并消除电离层导致的差分校正误差.因此,多星座多频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系统具备更高的全球可用性,是提高繁忙航路和终端区的空域容量、降低气象和地形条件复杂机场的最低运行标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集中应用了卫星定位技术、组合导航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技术等高新科技。  相似文献   

12.
宜课 《百科知识》2001,(2):15-16
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一环。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技术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3.
《西藏科技》2008,(2):79
日前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芯片“领航一号”已在上海研制成功。“领航一号”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完全国产化的首个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并将替代“北斗”系统内的国外芯片。  相似文献   

14.
司南在我国古代用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根据指南针的原理做成的船舶导航仪器叫(磁)罗盘,成为人类导航的工具。伴随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兴起,导航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人们开始采用无线电导航仪代替古老的磁罗盘。人们也因此将设在天上的无线电导航台比喻为当今的“罗盘”,也就是现在的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大地测量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实际测量中经常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简单阐述我国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邹健琨 《科技风》2014,(13):86-86
我国自主成功的研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我国自主拥有其完全的知识产权。该系统有着三项功能:精密授时、双向通信、快速定位。该项研究可以作为基础以研究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地面件事系统方面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白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S):16-16,188
“北斗一号”是我国第一代自主研发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为分布在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定位、短消息通信及定时服务。对“北斗一号”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进行介绍,并论述其在军事上的主要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系统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斗一号”是我国第一代自主研发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为分布在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定位、短消息通信及定时服务。对“北斗一号”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进行介绍,并论述其在军事上的主要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系统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创新》2008,(2):36-36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等单位日前在北京宣布,依托于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危化品运输监控指挥系统”研制成功并开始进行应用推广。这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系统组成架构和特点的介绍,将卫星导航能力对ADS-B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使现有的卫星导航技术资源对未来将广泛应用的ADS-B技术应用的支持关系明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