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10月11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从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古籍抢救保护力度、提高古籍整理研究能力、提升古籍整理出版水平、统筹古籍数字化建设、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推动经典古籍对外传播、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等八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史古籍出版新热潮中国书店沈望舒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不断强化的感召下,中国文史古籍图书成为连续几年的出版热点,据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全国有出版社563家,出版图书101381种,文史古籍类图书品种占出版品种总量的72.58%,而...  相似文献   

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1,(18):9
古籍出版,你的位置在哪儿《人民日报》报道:数量占全国出版社的4%,但市场份额却仅占2%;顶着古籍出版的帽子,却不断将地盘出让给大众读物、教材教辅,甚至改名换姓,抹掉"古籍"二字——这就是古籍出版社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1,(22):5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启动2011年全国古籍评审工作会议7月18日在京召开,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工作即日起正式启动。此次共有9665部古籍材料送交专家评审,另有24家古籍收藏单位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中包括布达拉  相似文献   

5.
刘冰 《出版史料》2004,(2):24-26
今年(2004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成员,在美国圣地亚哥市亚洲学会年会,及洛杉矶长青书局举办“中华古籍图书与文化展”。展示图书为介绍新中国五十五年来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成果。这次活动我特别感到有兴趣。因为我从事出版工作五十余年,其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6.
自从党中央发出整理出版古籍的指示以后,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制订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9年规划,中华书局等专业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常用而又急需的古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去年的工作反映出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受到各地的重视。以前搞古籍出版工作的,只是中  相似文献   

7.
2011年全国古籍评审工作会议7月18日在京召开,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工作即日起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张倩 《中国传媒科技》2022,(11):126-129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古籍数字出版相关资料,对出版社数字出版环境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数字赋能古籍出版转型发展提出问题和建议,丰富数字赋能古籍出版转型发展的理论材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数字出版进行保护。【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出版业态转型、数字出版、出版数字化转型等研究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形成本文古籍数字出版研究的基础;采用访谈与研讨法了解古籍数字出版的现状与问题。【结果】古籍数字出版质量、题材与供需问题亟待强化,安徽“古籍大省”古籍文献整理、组织全省古籍保护、数字赋能古籍出版和保护为推进古籍数字化提供借鉴参考。【结论】古籍数字出版优化要提高古籍数字出版质量,基于用户需求合理选择古籍数字图书选题,做好数字媒介融合提供差异化图书产品,基于现状与问题完善古籍数字出版模式,选配复合型出版人才支持古籍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医古籍保护工作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作为全国最具特色及优势的中医专业图书馆,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中医古籍的保护和拯救工作:一方面,对已经或濒临损毁的古籍进行修复和复原;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和出版,使珍稀孤善古籍得以再生和传播。此外,通过加强古籍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协作,争取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单位,该馆在中医古籍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籍网络出版概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中国古籍网络出版的概念,概述了中国古籍网络出版的特点及意义,并将中国古籍网络出版划分为公益型古籍网络出版和商业型古籍网络出版两种运作方式,同时指出了现阶段中国古籍网络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毛建军 《图书馆论坛》2012,32(2):155-158
古籍数字出版权利制度的构建是古籍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的保障。为此,我们应在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明确古籍数字出版的立法宗旨,完善古籍数字出版权利主体制度,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以有效保障古籍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广泛调查我国古籍数字出版概况的基础上,思考古籍数字出版中存在的著作权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古籍数字化技术为传统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具体包括文档录入系统和数字出版系统。文档录入系统解决的是古籍数字化的汉字信息输入问题,主要涉及文档扫描系统和OCR识别技术。古籍数字出版系统解决的则是电子古籍的支持系统问题。随着古籍数字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彼此促进式的复合出版将成为古籍出版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5月18日在武汉开幕的古籍书市,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古籍书市,也是全国头一次举办的古籍书市。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刘杲同志于5月29日参观了书市。据主办这次书市的武汉古籍书店的负责同志讲,开幕那天,前来购书和参观的人数达一万多,当天的销售额就有两万八千多元。可谓盛况空前! 这个由全国二十家古籍出版社和古籍书店参加的书市,受到了全国各方面特别是古籍研究和出版界的热情支持和称赞。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书店、上海书店、扬州古籍书店联合发起的全国古旧书店工作座谈会,于4月11日至16日在江苏扬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39个古旧书店的门市部的53位代表。中华书局、文物、北京古籍、中医古籍、上海古籍、齐鲁书社等出版社和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陈翰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报道:数量占全国出版社的4%,但市场份额却仅占2%;顶着古籍出版的帽子,却不断将地盘出让给大众读物、教材教辅,甚至改名换姓,抹掉"古籍"二字——这就是古籍出版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娄育 《出版广角》2015,(16):16-17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古籍出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古籍出版题材相对狭窄、读者人数减少、古籍图书功能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籍图书的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新技术的发展,为古籍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古籍出版者首先要坚定古籍出版大发展的信念,带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进行古籍出版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古籍出版形态和阅读形式的多元化,努力提高古籍图书市场的竞争力,为繁荣我国传统文化市场,培养有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公民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邀集全国21家古籍出版社座谈“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落实情况。情况表明,一年来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市场萎缩、经济压力加大诸因素的影响,规划项目完成量不足50%,存在较大差距。这一情况引起与会者格外关注,认为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古籍出版面临的新的情况和严峻挑战。古籍出版如何面对市场经济便成为这次会议的热门话题。将大家座谈、议论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是:一,古籍出版是一种文化积累,担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从总体上讲,是要赚钱,要有较多的投入。市场需求与积累文化、发展学术之间有一定距离,不能将古籍出版简单地推向市场,而应当加强文化经济政策上的扶持。二,有自身特点与规律并不意味着古籍出版应当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相反,市场经济也同时给古籍出版带来了机遇。与市场经济接轨,会使古籍出版得到更大发展。三,要走出困境,根本途径在于深化自身改革,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古籍整理出版新机制,抓住机遇,以改革求发展。下面刊载的是10家古籍出版社负责人座谈发言的要点,其中较多地侧重于介绍各自出版社的改革思路,希望能起到交流经验、共同探索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出版领域限制的打破,不少非古籍社也开始涉足古籍出版市场,专业古籍社进一步拓宽产品线,希冀在多元化经营中坚守并突破。因此,关注古籍这一相对边缘的出版领域的生存和发展,探讨古籍出版的困顿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界》2009,(3):F0003-F0003
2009年6月,经国务院确定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师大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柳州市图书馆共有43种古籍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背景下,古籍出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古籍出版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本文从古籍出版主体的合作与融合、古籍出版流程再造、古籍产品功能的重新定位等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重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