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转化“差生”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去转化他们,引导其迷途知返,由“差”转优,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永久的课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转差”工作可以说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转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转化“差生”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去转化他们,引导其迷途知返,由“差”转优,是老师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永久的课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差生,要使差生转差为优是教师们常谈的话题和头痛的问题。我认为差生并不是天生就笨,他们只是暂时的.他们往往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只是被“差”掩盖。每个学生有差异,但那是个性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学校教育为啥给学生扣上“差生”这顶沉重的帽子?  相似文献   

5.
“让每一只小鸟都炼硬翅膀,飞上蓝天!”这是襄樊市一中全体领导和教职工的共同心声。多年来,针对我校后进生较多的实际,我们坚持开展了“促优转差”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发展特长,提高素质,取得了可喜成绩。我校的作法是: 一、让学生鼓起进取的风帆。 让教师树立热爱差生和以转化差生为神圣职责的良好师德。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潘良斌为核心的“促优转差”领导小组,实行干部蹲点  相似文献   

6.
后进生中,因主观不努力而导致学习成绩差的,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智力正常,不难转差为优。真正棘手的,倒是那些看起来专心听讲而成绩仍旧很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认为“智力低下”、“难以改变”,这类学生在高年级居多。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这类学生除个别学生确属生理缺陷外,绝大部分属于缺少智力开发,只要方法得当,他们完全可以转化。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班级,不可避免地会有少数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不强的学生,即所谓“差生”。“差生”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笔者从教多年,在“转差”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转变差生,这是“转差”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辅差三步曲     
根据素质教育“三全”要求,辅差工作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怎样辅差呢?本人常弹三步曲:即,辅差生的心灵;辅差生的良好习惯;辅差生的学习方法。一、辅“心灵”,献爱心。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说明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基础,教育的起点。是师生心灵的联系带。怎样爱呢?1.了解病因,对症下药。要转化好差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差生的病因,寻找转化“良药”。要知道他们差在哪里,差…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市场经济热潮中,有句话非常流行,那就是《圣经·马太福音》中“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连他原有的也要夺过来”的话。这句话在企业界尤其盛行,并被夸大为是一种“马太效应”。这种“效应”使好的企业锦上添花,不断地取得更好的效益,而使亏损企业快速实行“关、停、并、转”,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尽量减少损失。但是,我们如果将这种“效应”引进到学校教育,引进到家庭教育,其效果则另当别论!大家知道,有的学校搞快慢班,将学生按优中差排队,以“开小灶”的方式让优秀生“吃饱”,这种方式像是地地道道的“马太效…  相似文献   

10.
顾晓兵 《教师》2012,(14):92-92
在实际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体育学困生”,他们不属于有伤、有病或残疾的学生,而是指“三差一缺”的那部分学生,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乏兴趣。调查表明,“体育学困生”占学生总数的10%~15%,那么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转困促优”,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呢?  相似文献   

11.
关注学生的差异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识,而如何关注学生差异,有效地辅优转差呢?具有互帮互助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一个班的学生按水平、智力、性别、性格  相似文献   

12.
朱守锂 《广东教育》2009,(10):22-23
“培优辅差”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看到同行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帮一”,即“优生+学困生”的辅导方式。但在近期,一个意外发现让我寻觅到了一种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途径——“后进生+学困生”。  相似文献   

13.
“防差”“转差”笔谈初中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已引起了教师的普遍重视,不少教师在如何防止大量差生出现和如何做差生转化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这里,就“防差”“转差”这一问题,将部分教师的来稿汇集在一起,编成此文。在学习初中教学期间,出现大量差生的原...  相似文献   

14.
黎航 《广西教育》2012,(22):39-40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中很多人因在中小学学习成绩不佳而饱受家长和教师批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愿望不强,养成一些不良习气。面对他们,班主任必须采取不同于普通中学生的教育方法,善于将这些普通中小学的所谓“后进生”,转化成为阳光自信、积极主动、热情好学的“优等生”(以下简称为“后转优”),从整体上提高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本人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在此对“后转优”工作作一些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差生的“差”是相对于优生的“优”而言。实际上,差生大多是差在文化基础上和遵守课堂纪律上。在教学中,只要老师根据差生的特点将适当的表现机  相似文献   

16.
周震 《学语文》2010,(3):25-25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20多年,由于教学工作抓得扎扎实实,每学期都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培优转差”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把本人在这方面的做法作一简要回顾、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既要做好培养优等生的工作,更要做好辅导差生的工作,在培优辅差中带动中间学生。只有及时而细致地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使优生更优,差生不差,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来做好这一工作呢?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从小学到初中,无论哪个学校,实行的都是择优录取制。而江苏淮安的徐向洋却反其道而行之,实行“择差录取”。他创办的“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成功地使一批批“差生”转优,让他们的家长脸上露出了笑容。徐向洋究竟用了怎么样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使得这些老师的“眼中钉”、家长的“心头痛”、社会的“小霸王”,改“邪”归正了呢?《“差生”教育启示录》为我们揭开了这个把“废铁”炼成钢的神话奥秘。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中“数学差生”的形成因素有内、外之分,内部因素有:生理、人格、学习迁移、动机、学习策略等,外部因素有:校长教育观、教师教学观、学校机制、教材等.徐向洋“择差教育”的成功给高师数学教育很多启示:要正确认识数学差生和转差工作、转差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差工作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优、良、差”,“甲、乙、丙”是教师给学生的定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对“优”字惜之如金。学生得“优”少,得“良、差多,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争“优”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赊个“优”给学生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教育效果。促使我这样做,是由一件偶然的事情引起的。我班有一名学生,各方面都不错,就是作文一直不好。我采取了各种方法指导他——让他抄例文、背名篇,针对他的作文反复指导。我绞尽脑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他的作文却仍不见起色。看着他满本子的“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