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业生产的任务是出版和发行报纸,报纸是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这是没有异议的。我国的报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单位,报纸要甘当和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没有也不应有不同的意见。这是报纸的特性。但是,报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报社作为组织报纸生产和流通的经济实体,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要不要实行企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如何发展和壮大报业经济,已是摆在报社面前的大课题。 报社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要办好报纸。但要办好报纸,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比较稳定合理的收入,队伍就不可能稳定,素质就难以提高,所以办好报纸和搞好经营是报业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二者并重,两手抓,两手硬,才可能使报业兴旺发达。 对于这一点,首先要报社领导班子的指导思想明确。我社从1985年开始,党委明确提出“办好报纸,搞活经营,办一流的报纸,创一流的经济效益”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3.
报业经营是保持和壮大报社经济实力的手段。它的存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其一是市场经济,其二是报纸处于独立的经济实体的地位。回顾我国近现代报业的发展,报业经营之所以一直没有在我国的办报实践中占有应有的地位,就是因为这两个基本条件不完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报业的产业特性得以肯定,为报业经营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机遇从来都是与挑战并存的。现阶段我国报业经营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办报纸是否要追求发行量?二、报业经营需要有些什么样的政策?三、报纸该如何发行?四、广告市场该怎样规范化?五、报社内部的管理体制如何改革?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4.
要搞好搞活报社的经营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年,沧州日报社提出把报业当作产业办,把报社当作企业管,把报纸当特殊商品看,立足于加快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报社的“两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发行和广告连年增长,并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报业的经营管理是个系统工程,谈经营应该先从报纸的经营说起,因为报纸定位是报业经营的“坐标”,报业的经营思路是根据报纸定位确立的。报纸的定位,即这张报纸办给谁看的,也就是让哪些读者来买或订我们的报纸。如:沧州晚报定位是老百姓自己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在报纸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作为一份刚刚创刊的商业化报纸,如何适应激烈的报业竞争?我们的理解是,报纸既然是特殊的商品,报社是具有公益性的特殊企业,不仅要重视生产,而且要重视品牌营销,尤其在报纸创刊初期,报纸质量没有绝对优势和影响力不大的情况下,品牌营销对于竞争的作用尤其明显。因此,我们在注重办报质量的同时,也把报业竞争由办报本身延伸到办报之外,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报纸被当作一种特殊的商品推向了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报业也逐渐形成为一种产业。既要办好报纸,又要搞活报业经营管理,办报和经营“两个轮子”以相同的力度一起转,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抓好报业经济,真正实现“两个轮子”一起转,应当正确处理办报与经营、主体经营与多种经营、编采人员与经营人员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报社,既是一个舆论阵地,又是一个经营领域。这一特点要求领导班子要“两手抓”,既要抓住报纸不放,又要抓住经营不丢。抓办报,就是按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走“政治家办报”之路。抓经营,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报业经济,既围绕报纸本身开展经营活动,又发挥报社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开展与报纸本身无关的经营活动。因为地方财政“断奶”后,“给钱办报,花完再要”的日子过去了,已经把报社“逼”上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在新的形势下,“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就成为今后报社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区报业同全国一样,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办报和经营都有了迅速的发展。许多报纸决定扩版、增刊或出版新报纸,增加了信息量,强化了宣传的时效和力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以传递经济信息为主的广告迅速增加,许多报纸的广告收入和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提高;打破行业界限,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经营;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经营方式也有新的发展。这种发展趋势表明,我区报业已进入了一个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开发报业经济的新时期。我区报业当前的任务,就是要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正确认识当前报社经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开拓经营,开创报社经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发展报业经济的理论根据和指导思想报纸具有两重性,它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舆论宣传的功能;同时又是一种信息产业。报纸作为信息产业,要很好地加以发展,这是报业深化改  相似文献   

9.
老一辈报人也许还记得,建国后中央召开的第一个新闻工作会议正是讨论报业经营的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但是,几十年来实行的报纸财政补贴制度早已钝化了我们这一代报纸工作者的经营神经。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报纸工作中一些已被肯定的东西遭到了否定,一些被否定的东西经过否定之否定重新获得了它们应有的地位。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报业经营管理,重新摆到了新闻工作者的会议桌上。报社要加强经营管理,逐步走上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最近,我们就这一问题走访了《无锡日报》、《无锡县报》、《宜兴报》,听取了在实践第一线的同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朱永均  姚元和 《新闻导刊》2005,(2):45-46,49
在报纸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作为一份刚刚创刊的商业化报纸,如何适应激烈的报业竞争?我们的理解是.报纸既然是特殊的商品,报社是具有公益性的特殊企业,不仅要重视生产,而且要重视品牌营销,尤其在报纸创刊初期.报纸质量没有绝对优势和影响力不大的情况下,品牌营销对于竞争的作用尤其明显。因此,我们在注重办报质量的同时,也把报业竞争由办报本身延伸到办报之外,通过策划各种营销活动,使《武陵都市报》在短短5个月内发行量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就地市党报体制而言,大多数仍然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报社作为报纸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通过企业化经营实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报社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报业经济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经营问题,长期以来没能引起我国报界的重视。当前,遇到了纸张涨价、发行费率上升、报纸订户下降、报社亏损额增加、国家和地方财力无法支辅的困难。尽管有些报社开始大胆探索经营企业化的路子,已经迈出摆脱困境的可喜一步。但从整体上来说,事业型的管理方式,“大锅饭”的分配状况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报业经营和管理还没有上新闻理论的“正席”,这就造成我国报业理论与实际脱节。要想摆脱我国报业面临的困难,必须总结经验,继续探索经营企业化的路子,建立报业经营和管理的理论体系,使报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与整个报业经营低迷的状态相对应,有关报业市场“冰冻期”的描述一直惶惶然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业界人士不得不严肃面对报纸的生存与发展这一严酷而现实的问题。普遍的看法是,报业市场必然要面临变革、整合的大势,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但人们也在这种变局中发现新机,比如在局部、在中等城市、在地方性报业市场还有较大容量的地方,会出现新的机遇,会看到一些新的增长空间,这对地市一级报社和地方性经济类报纸来说,正是顺势改革、求变图存、谋获新业之时。经济类报纸目前的状况2000年前后,作为经济类报纸的一种形态,经过重新包装改头换面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就地市党报体制而言,大多数仍然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报社作为报纸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通过企业化经营实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报社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报业经济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预算,是指企  相似文献   

15.
"报业没有经营人才","报业最缺经营人才",受这一观念影响,一些经营相对落后的报社不惜重金从业外挖高手,从其他行业寻找高参、引进人才.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报社的经营效率与经营质量却没有质的提高.报业真的没有经营人才吗?报业的经营人才要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16.
张睿  何生华 《新闻窗》2009,(6):98-98
报业是报纸工作、报社业务的总称。报业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办报和经营。一说到报业,有的人总是把“办报”与“经营”对立起来,有的很少考虑经营问题,有的以为报业就是抓收入,这些认识都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办好报纸和抓好经营管理,对于报社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报纸的出版工作,把它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传播各类信息的渠道。在计划经济时期,出版报纸的经费是由各级政府予以保证的,大多数报社对经营管理重视不够、要求不高,没有目标、没有压力,经营不善的问题相当普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报业的迅速发展,这种状况愈来愈不适应,政府感到经费有压力,报社感到发展。束缚,业外人士感到报业缺乏活力。在改革的呼唤中,一些报社开始探索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企业经营之道,结果不少报社脱颖而出,为报业的发展开辟了…  相似文献   

18.
报业集团经营之本是发展报业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报业同仁为什么吃着报业的饭,却又普遍唱衰报业,普遍感到日子艰难呢?这有认识的误区,有实践的错误,也有现实的原因。说到认识误区,从1992年报业进入市场开始,就有报社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对发展报业三心二意。所谓实践错误,一是报业的重复建设。新开报纸靠低价倾销,老牌报纸疲于应付,被动挨打。报社的领导者都清楚,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出路在于整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报业的二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马克思曾经把社会的生产系统分为三大部类,一是物质生产,二是精神生产,三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报业生产无疑是精神生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作为精神产品之一的报纸,是一种兼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特殊产品。这种特殊产品的商品属性,表明报业的生产同样受生产的一般规律的支配,受经济规律的制约,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  相似文献   

20.
夏菊兰 《新闻前哨》2005,(9):106-107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报业集团的出现,使中国报纸的经济规模扩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报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在香港上市,标志着报业集团真正实现产业运作。在我国,报纸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的产品,报社既是国有事业单位,又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报业集团是以报社为主业的新闻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内部审计,如何根据这一特殊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在报业改制中发挥作用,是集团管理部门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