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藏有一件1935年七八月间寄递的实寄公函封,经考证,此件的寄发因板栗园战斗而受阻。信封为“湖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公函封,收件人为“来凤县政府”,正面盖有黑色“湖北恩施挂号函件”手填号码戳、蓝色“印刷”标志戳、红色“挂号”标志戳。背面贴有北京新版帆船7分票1枚、帆船2分加盖暂作1分2枚,盖销全点线三格式“湖北恩施/廿四年七月三十”日戳(图1),所贴邮资合计9分,符合当时外埠印刷品100克以内1分及挂号8分的资费标准。  相似文献   

2.
杜明明 《集邮博览》2013,(12):47-47
最近,笔者收藏到一套宿松河塌图案式邮政附加费的全套挂号实寄封,非常罕见。其中一枚封销“安徽宿松/1993.6.15.8/246512”日戳,贴“挂079宿松河塌”标签(图1),其余三枚封销“安徽宿松/1993.8.16.8/246512”日戳,分别贴“挂311(549、674)宿松河塌”标签(图2、3、4),而且在每个信封中均有对应序号的挂号收据(图5)。这套封的出现,也无可辩驳地否定了“宿松河塌图案式邮政附加费无挂号实寄封”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郑挥 《上海集邮》2005,(5):16-18
笔对1897年扬州某信局递至上海经官局挂号邮寄北京的实寄封存疑,认为原拟由信局寄信的扬州寄信人后因故去申,因此,信函是直接从上海邮政局挂号邮寄去北京的。封背红色印章“上洋宝善街东/义仁盛第二家”,经细察应读成“上洋宝善街口/长仁里第二家”,是发信人地名章,非上洋信局戳记。彩图显示官局手续完备,贴有邮票.销票戳、挂号戳、到达戳、提示戳齐全,只不过封背下方北京邮政局英汉大圆戳欠清,并非无到达戳。  相似文献   

4.
此封系天津市档案馆馆藏信封中的佳品之一。 封上贴有清蟠龙票3分、1分各2枚,共值8分,是当时挂号信函的邮资。销票戳为单线腰框式圆戳,戳的上部为英文“武昌”,下部为中文“武昌府、乙”,因中间腰框内的“民国元年二月廿五”,戳内有“民国”两字使此封成为珍贵邮品。封上的其它邮戳有“湖北武  相似文献   

5.
1991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130条规定,对信箱、信筒开出的使用邮政快件信封的邮件,划销邮政快件标志,凡贴足或超出挂号信函资费,封面书写、封装符合规定要求的,按挂号信函处理。笔集有一些投入信箱的快件封,但仅有二件按以上规则处理。其一贴山西民居80分票,符合快件资费,经收寄局划销快件标志,销“湖南长沙/410000(简取)/1992.5.9.11”日戳,另有“长沙自投箱”矩形三格式挂号标志戳(图1),  相似文献   

6.
杨波 《集邮博览》2013,(4):16-17
邮资信封邮集都要讲到它们的使用问题,如图所示的贴片选自我的《天安门图邮资信封》邮集,专门讲述普9普通邮资信封(2-1956)的使用,共展示了3枚实寄封,分别是:上封:火车邮局挂号封。1957年2月2日,云南个旧火车邮局寄四川西充,2月8日投递。加贴"普8"20分邮票一枚,合计邮资28分,超重挂号信。火车邮局挂号的邮资信封仅见一枚。中封:超重双挂号封。1957年3月  相似文献   

7.
在多贴邮票的邮件上,经常见到“过贴承认”、“寄件人多贴”或“邮票自贴”等戳记,以明责任,奇怪的是笔者收集到一张明信片,贴邮票l元,销“广东徐闻/下桥2/2008.6.18”日戳,寄件人自行多贴0.20元,却由收寄局补盖“欠资/应收20(手填)分”戳(见图),不知这笔账是怎么算的?  相似文献   

8.
邮政内部的挂号邮电公事信函,有预印“挂号”,加贴“挂号”签条和加盖“挂号”戳三类。有些邮局刻制使用的挂号戳,加刻有“档案”、“包裹”等业务工种名称,戳式都为矩形。现将笔者所知的部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封翁 《上海集邮》2011,(5):37-38
××先生:您好! 这一件古封所贴红印花一分的邮资,似与当时的费率不符,按1897年官局已采取洋银二分的平信资例.而此信(非印刷品)似有欠资之嫌。至于本地(locol)就地投递的优待(一分银邮资)须从1902年4月8日起始施行。1899年苏州寄苏州的这封信,苏州大圆戳的左下边有“11”之戳是“信差戳”。  相似文献   

10.
丁蘖 《上海集邮》2008,(11):34-34
我有幸收藏到一个民国六运会实寄封,它是73年前民国时期这次盛况空前的大会的历史见证。 此封长15.6mm、宽12.3mm,中部上方贴黄色帆船3分票一枚,左下贴绿色帆船2分票一枚,都销有方形双格式运动会开幕日纪念邮戳。此戳右读,左右上角为“上海”二字,其下“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字样呈弧形分布,中间有一篆体“邮”字,下格为竖列日期。到达戳则为普通的圆形三格式汉英文点线日戳。另有蓝色长方形“挂号”标志戳,红色“007088”号码章。  相似文献   

11.
陈健 《上海集邮》2009,(4):36-38
香港Interaisa第一次&;#183;08.12.6-7(下) 1898.8.7龙州寄法属安南(今越南)挂号封,贴日本版蟠龙2、4、10分各1枚。当时龙州寄安南按国内邮资收取,不过挂号费仍按国际邮资收取,所以其所贴为3倍起重的挂号邮资。销龙州大圆戳,  相似文献   

12.
《上海邮政代办酬金收据》(070139)一文中的图6是一个区票与新中国票混贴封,虽然此文介绍代办戳,但笔者发现这件邮品却是伪造的,它的破绽在于所贴挂号条,这种签条的条头为“中国人民邮电挂号”,型号为“5-1207”。事实上,上海至1951年仍沿用原中华邮政的挂号条(图1、2),“5-1207”是1951年下半年才启用的新型号,“中国人民邮电挂号”签条是1953年才开始印用的新品种。这件封却在1950年就用上了这样新式的挂号条,岂不有点像秦始皇手提“大哥大”吗?自露马脚,不败才怪。  相似文献   

13.
看到《上海集邮》1998年第2期封面刊载武昌寄天津的“民国元年”邮戳的挂号实寄封颇觉眼前一亮。所贴蟠龙1分、3分各一双连,销有清楚的英中文腰框式圆戳,中文地名为“武昌府、乙”,日期为“民国元年二月廿五”,封上还有同式“汉口、甲”中转戳,日期为“二  相似文献   

14.
老戳新发现     
近日集到一个1961年的实寄封,贴“普8”8分票,由西安寄往上海嘉定。销票戳较为特殊:外圆为点线式,上面是“陕西西安”,下面是“土门”,中间为日期:1961年1月21日17时。戳内无格线,但日期上下各有  相似文献   

15.
耿守忠  杨治梅 《收藏》2007,(5):154-156
11.几种套色移位变体票的真伪鉴定 套色移位变体票属不合格品,是严禁出厂的。但偶尔因质检疏漏,也会从邮政窗口流出。如普23中8分《北京民居》套色(红色)移位变体票(图1)、1992-1(22)T50分《喜鹊登梅》套色移位(“猴”字未居中)变体票(图2)等。  相似文献   

16.
集邮品信息     
《上海集邮》2013,(12):34-35
河北 石家庄:“八—战旗红一河北省首届军史军品收藏展”邮戳(8.1—5);唐山:“抗震救灾37周年纪念”彩色邮戳(7.28),“七夕情人节”连体戳(8.13);  相似文献   

17.
1955年3月1日我国币制改革后,邮电部于同年7月16日发行的、全套9种面值的普8邮票,为新人民币面值首套普通邮票。根据(55)邮票字第207号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文件汇编》第2号第2页),我们知道:在普8邮票中,国内平信贴用之“面值八分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及‘上海市印刷一厂’承印。”上海市EP.80一厂承印的普8之8分面值邮票,即后来被称为普8甲票,共印制了5亿枚,于1955年9月初悉数交上海供应处仓库。  相似文献   

18.
刘康义 《上海集邮》2007,(10):25-25
2006年12月20日,当我收到中南民族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寄来的贺年片时,偶然发现落地戳的中格是倒式“0206.12.20.08”(图1)。这引起我对后来每天邮戳的注意。除12月21日、29日两天没有收集外,真到12月的最后一天,每天落地戳的中格不再倒置,但年份都错为“0206”(图2)。直到“2007.01.01.08”邮戳才开始恢复正常(图5)。出现多天连续错戳,我估计是邮递员每日只注意需要更换的字钉所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开始,我国各地邮政开始大量使用“必能宝”DM30型邮资机。该型邮资机主体部分包括邮资方框戳、编码、邮政日戳三部分。而在主体部分的左侧附有可选部分:副戳。邮资机预设有10种副戳,其中9种为邮件属性表述戳,分别为“挂号”(挂号信件)、“印刷品”(挂号印刷品)、“印刷品”(平寄印刷品)、“信函”(平寄信件)、“邮  相似文献   

20.
陈健 《上海集邮》2011,(1):43-45
香港Interasia第14-17次·2010.7.31-8.1(下) 红印花封有23件,精品不多。1897.9.21汉口寄维也纳封(图1),贴红印花小2分横五连、万寿再版大字长距2分横双连、万寿初版半分直双连,均销汉口大圆戳,合计邮资15分,加贴法客邮25生丁1枚销法客邮9.24日戳,9.25转法国邮船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