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每况愈下,被戏为“省级财政喜气洋洋,县级财政勉勉强强,乡镇财政哭爹喊娘”,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阻碍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建立地方政府公共财政为突破口,全面改革地方政府,从而最终使之摆脱财政危机,建立“精而强”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2.
清末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转型时期,清王朝的崩溃危局集中体现在财政危机上。为挽救政治经济的破产而实行的清理财政进而筹划预算,并没有拯救清廷于危亡,但客观上推动了我国近代财政的研究,对我国近现代财政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当时广泛讨论的诸多财政问题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国债依存型”财政体制,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中财政状况最糟糕的国家之一,其财政体制的不适应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吸取日本财政危机的教训,我国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的债务政策,防止债务危机和财政危机在我国出现。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时期,财政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清政府为挽救财政危机进行制度革新。与此同时,清中央政府为收回财政权力将制度改革作为加强中央集权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明代所谓“闭关锁国”“片板不许下海”的禁海法令背后并非由于“重农抑商”“重陆轻海”的文化思想封闭等原因,而是由于明代财政立法方面的缺陷导致的财政危机;禁海政策并非贯穿明朝始终,而是随着不同的经济动因变化而呈现不同面貌,其根源都在于明代财政制度所存在的天然缺陷;明初期的禁海政策只是为朝贡贸易作保障的临时性立法,其目的是弥补和挽救明初便面临崩溃的窘迫财政状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丛生,政府财政性拨款总量不足,比例持续下降;学费收入占总经费比例持续增长,影响入学机会公平;高校贷款危机凸显,影响加剧;财政分权导致高校财政出现系统化差异。市场机制过度引发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带来大学公共性缺失,体现在高等教育财政规模不足、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遭受质疑、教育腐败、大学功能窄化。从2002年始,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政策整体取向发生转变,政府职能强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财政制度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知识经济形态以及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质量提升的吁求,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把彰显公共性作为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7.
光宣之际清政府试办全国财政预决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宣之际清政府试办全国财政预决算是由于当时中央财政危机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矛盾所引起的,它包括宣统三年各省区、度支部、资政院试办财政预算案。尽管它有种种不足,也未得到切实贯彻,但是它在中国近代财政发展史上仍然产生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高等教育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金融危机造成美国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以及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改革政策,得到启示以改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宋朝晚期(公元1205-1279年)财政危机不断加深,这一点已被一些宋史研究初步证明,但需要进一步揭示的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不同层面的原因,晚宋冗官问题已达到了宋朝的极点,冗官的耗费既是财政难以随的一个庞大开支,又是贪官产生的温床,终宋之世朝廷都没能解决冗官问题,它集中反映了晚宋政治的极端腐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晚宋财政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构建有效的大学财政治理结构对应对全球性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一个良好、有效的大学财政治理结构,其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入学机会的公平、提高大学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学的财务目标从关注投入引导到关注产出,并且具有可问责性.结合中国的公共财政转型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政府在大学财政治理结构中的作用.研究认为,政府应当本着公共取向原则、更广泛覆盖原则和绩效原则,通过拨款、立法等机制,发挥保障作用和激励作用,维护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完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效率和可问责性.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的士大夫,在“理财”方面素有偏见。尽管有明一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士人的“经济思想”仍表现出相当大的惰性。本文在设定时段(明清之际)讨论士人与“财计”有关的言论与实践,意在分析他们间思想取向的异同,应对危局、困局的诸种姿态,他们与财计有关的知识状况,及这种状况改变的征兆。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中期以后,国子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监生群体——援例监生,他们的出现是明政府财政危急的显现,也导致了国子监的衰落、吏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13.
明初建立的试经度僧制度在明朝前期有效地限制和管理了全国的僧人队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军费开支、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奢侈浪费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明朝政府为了筹集资金缓解危机,以鬻牒度僧制度取代了试经度僧制度。  相似文献   

14.
如何摆脱财政困境成为晚清各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晚清直隶总督在探索解决财政问题的同时,理财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从“讳言理财”到“为言利辩护”;从主张“赋出于田”到“赋出于商”;从“着眼国内”到“放眼世界”,不仅首先尝试发行直隶公债,而且大 胆引进外资,为直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中小企业财务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恶化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财务战略的制定成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平稳度过危机的关键。金融危机下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直接对财务战略的选择造成影响。中小企业要在危机创造的新压力下,注重国内外环境的分析,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战略。  相似文献   

16.
明代地方财政结构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以中央财政为核心,地方财政始终处于十分困窘的状况,无力而被动。同时地方财政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宗藩禄廪开支极大,地方军事费用成为地方财政开支的大宗之一,而地方官吏的薪俸以及政府行政运作的经费十分有限,地方公益事业在地方财政中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这种格局对于地方社会影响甚大:地方政府将财政负担以税费名目、徭役形式转嫁于社会,造成了明代税轻赋重的局面,苛捐杂税层出不穷;胥吏之祸十分严重;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公共事务无法在政府组织下展开,多由民间力量承担,而相关的职权也因此转向民间。  相似文献   

17.
财务危机是企业遭受财务风险的结果,是企业全局性、根本性的危机。财务危机的发生会使多方利益人遭受损失。但财务危机也并非不可"防治",因为财务危机的爆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可以利用的机会,企业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机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危机的"防控"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以来,金融风险财政化具有全球联动、规模巨大和金融机构国有化等新特点,出现了新变化。在此种情况下,中国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渠道有政府性财产损失、金融机构的拯救、税收的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等,风险财政化的危害进一步加深。我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财政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金融消费者保护散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发达国家的金融法治实践表明,保护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应遵循这一新型金融监管理念,在正确选择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合理界定金融消费者、建立专门保护机构和便捷投诉机制、对金融机构课以信息披露义务等,以回应金融风险乃至金融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为寻求适合我国金融监管的政策体制,本文站通过分析美国、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总结其历史的转变,并观察在金融危机中存在的不足,学习挽救金融危机有积极意义的一些制度,借鉴他们的经验,试图从中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家金融监管政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