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晴雯之死是红楼梦中的一件大事。小说中叙述晴雯为大观园中最聪明、漂亮的女孩儿,其死因表面看是由王夫人所致,而邢夫人、凤姐儿、王善保家的、碎碎骂骂的婆子们及大观园中的告密者,是这些人形成的合力害死了晴雯。她那疾恶如仇,不屑爬高枝,又不低眉顺眼地谄媚主子,对别人干的事一看就察而且脱口而出地揭露、反奴性、反抗性的人格特质是其死的本质原因。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不被社会见容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是全社会人性被异化后的悲剧。她被一股巨大的毁灭力量所操纵与玩弄,只有将人格的价值意义留给"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晴雯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下层的小人物,是如何用生命来和那个不公正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坚决地抗争,以至成了那个社会的最无辜的牺牲者。晴雯的“怒”,既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恨,更熔铸着她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晴雯的遭遇令人同情,她被赶出贾府后悲愤而死.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既复杂又隐微的;如果直接归之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都失之简单化.说到底,晴雯之死应是王夫人由赵姨娘“从宝珠变成鱼眼珠”的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所致.  相似文献   

4.
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颇具叛逆与清纯的光彩形象,一直被视为受压迫的丫鬟群体的榜样。但其性格的扭曲和分裂却少有人注意,特别是她身上的亦主亦奴的双重人格。这导致了她"身"与"心"的分离,形成了其既天真孤傲又暴怒骄痴的性格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因此探讨其性格的成因异常重要。晴雯所代表的主奴双重人格在贾府亦颇有代表性,众多的丫鬟身上都潜藏了这种畸形的意识,从而成为专制社会的自觉维护者和不觉悟的受压迫者。晴雯之死是一个双重悲剧,它既是美的毁灭,更象征了所有奴婢的宿命。  相似文献   

5.
晴雯与袭人是宝玉身边的两个头面丫头,是一组对比着的悲剧人物。晴雯是“心比天高”却“身为下贱”的自尊傲世,洁身自好的奴隶,她是反抗者的代表,她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歧视,主张人与人平等。所以她的性格和行为当然不被贾府的主子们容许,她最后被逐乃至于“寿夭”就是必然的了。两个对比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说明作为奴隶,反抗是悲剧,顺从也是悲剧,要想获得平等的生活,要想摆脱不公正的命运,在那个社会里,只靠个人奋斗是行不通的。所谓“千古艰难惟一死”即是此理。  相似文献   

6.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模样的娇好,心灵的聪慧,心性的高洁,结局的悲惨,同黛玉相似。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她的“似桂如兰”的品性,得不到宝玉的爱的结局都似宝钗。晴雯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袭人的悲剧则揭示出封建文化的荒谬和罪恶。  相似文献   

7.
晴雯是红楼梦大观园内最具有反抗精神和鲜明个性的丫鬟,她容貌美丽,心灵手巧,性格刚烈,从不奴颜婢膝、自轻自贱。晴雯的叛逆性格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黑暗的封建制度和"礼"性的封建意识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晴雯的悲剧命运让读者叹惋唏嘘,学界基本有两类观点:一是认为晴雯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奴,其夭折是因封建社会的摧残;二是认为晴雯的悲剧乃由自身性格缺陷造成.二者都未从根本上探究晴雯悲尉命运的必然性.晴雯之悲剧原因有二:首先,在当时的环境中,一个丫鬟被撵出大观园意味着面临生存困境,其次是她对所处环境与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作者以博大的爱心关注末世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青年女性的悲剧命运,这种关注不仅仅表现在对贵族小姐们的婚姻悲剧和人生悲剧的深刻描写上,也表现在对丫环们的人生悲剧的成功描写上。她们之中,对晴雯、鸳鸯、袭人三个大丫环的描写尤为突出。 一、勇晴雯饮恨夭风流 “晴雯,晴雯,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丽、最动人的女性形象。”这是红学家蒋和森在《晴雯赞》中的由衷赞叹。受这个小人物感染的读者岂止蒋和森一个人!请看,王昆仑先生写在 1944年的短文《晴雯之死》中的这一片断:“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  相似文献   

10.
晴雯的悲剧是一个命运悲剧。在黑暗的中世纪,封建势力残酷无情,凶狠手辣,是晴雯悲剧的客观因素。王夫人主攻怡红院,但她不知道与宝玉发生特殊关系的并不是晴雯,而恰恰是素来蒙骗她却又受器重的袭人。袭人早有成为宝玉侍妾的念头。第6回,宝玉受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后,袭人便与宝玉偷试一番。此后,袭人更是想方设法拢住宝玉,关注同房丫鬃们的行踪。第52回,袭人回家探亲,晴雯冒病为宝玉修补被烧坏的雀金裘,袭人疑神疑鬼,到第62回还提及此事。其实,晴雯补裘纯粹是急人所急,并且,这活非她莫属,可袭人却无缘无故地吃起醋来。袭…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晴雯的遭遇令人同情,她被赶出贾府后悲愤而死.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既复杂又隐微的;如果直接归之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都失之简单化.说到底,睛雯之死应是王夫人由赵姨娘“从宝珠变成鱼眼珠”的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所致。  相似文献   

12.
晴雯是《红楼梦》里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中一个个性比较鲜明的人物。但同时也是生命历程最短的悲剧人物。该文试图以晴雯的言行为切入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她“心比天高”而“白矜与自傲”;她“身为下贱”却“不善自藏”地“任性高鸣”:最终“风流灵巧招人怨”,而这些是造成晴雯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杨琴 《文教资料》2013,(17):7-8
晴雯是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最赞赏和钟爱的人物形象。作者颇费笔墨,写她的美,她的率真,她的不幸。洋洋洒洒一篇《芙蓉女儿诔》,道尽了她短暂、悲剧的一生,"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似乎揭示了她悲剧的根源。晴雯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物为什么会被毁灭,除了她所处社会吃人的本质外,与她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她身为封建家族的奴婢,而内心却无拘无束,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使她最终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的命运,不禁引起我们的深深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黄后颖 《文教资料》2012,(25):16-17
晴雯是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她美丽,善良,疾恶如仇,坦率真诚,争取平等,具有反抗精神,体现了人性的光辉,本文浅谈了晴雯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晴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特定的时代注定了她的悲剧; (二)特定的身份、阶级地位决定了她的悲剧;(三)她的双层矛盾性格造就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晴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特定的时代注定了她的悲剧;(二)特定的身份、阶级地位决定了她的悲剧;(三)她的双层矛盾性格造就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晴雯是《红楼梦》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正因为曹雪芹写晴雯的笔墨是如此热情,又因为晴雯的悲剧如此悲凉,因此,许多读者的感情被强烈地感染着。了不起的曹雪芹是用晴雯的美的毁灭来控诉不合理的现实的。晴雯的美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本文认为:晴雯的美不仅仅在外貌、姿色,更在于她那无与伦比的优美的精神世界——她的独特人格美、感情真率美和才智过人美。  相似文献   

18.
【考题再现】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摘录):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  相似文献   

19.
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塑造的美狄亚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她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觉醒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不是一般家庭悲剧,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本文从分析美狄亚的形象入手,剖析她的悲剧根源,指出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看,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如王国维所说,乃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晴雯的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